正文 第2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1)(2 / 3)

於是,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裏,盡管她的人生遇到了很大的難題,迫切需要她做選擇,但她仍然處在一種動彈不得的處境中,沒有做出任何選擇。

在一次關鍵的谘詢中,我們對她的一件很小的事情做了細致入微的探討,她終於明白,做任何選擇都會有相關人受傷,而她最怕內疚,不想欠任何人的,所以她在絕大多數場合都依賴別人為她做選擇。這種內疚,她平時也知道,但每當內疚產生時,她都會去逃避它。結果,逃避內疚也就導致了逃避選擇。

這次谘詢後,她已知道該如何做,並在生活中承擔起了選擇的責任,但她仍然來找我谘詢,並好像是為我考慮一樣。我感覺到這一點,問她:“如果是你選擇中斷谘詢,也會覺得對不起我嗎?”

她說是,我笑著說:“我很窮,很需要你每小時300元的谘詢費,期待你繼續來找我。”

她也笑了,而接下來,她選擇了中斷谘詢。過了一個多月,她又突然來到我的谘詢室,說前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希望我幫她分析。

但這哪裏是分析,更像分享,因為她的夢境實在是太美了:

我夢見我是一隻鳥,住在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裏,山洞裏還有很多我的同族。我們都不會飛,擠在山洞的岩石上,各自占據著一個窄小的位置不敢動彈,否則就會掉下去。

突然,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了,最後一個位置被一隻不是鳥的動物占據了。它冷冷地看著我,不打算提供幫助,我從岩石上掉了下去,像自由落體一樣,那一刻我很恐慌。

但在跌落過程中,我突然發現,我有翅膀,於是我努力地撲騰翅膀,心裏有一種莫名的信念,相信我一定能飛,而我果真飛了起來,再也不怕墜落。

我飛得自在而瀟灑,我的一些同族也明白了自己可以飛,它們跟著我一起呼嘯著飛出山洞,與經過洞口的一群白天鵝會合,飛向藍天。這時我發現,原來我和我的同族都是粉紅色的天鵝。

我們還飛過大海、森林和湖泊。我發現,我們不僅能飛翔,還可以遊泳。低低地飛過水麵時,有人將水濺起,潑向我們,我覺得這沒什麼,畢竟這對我們構不成任何傷害。

F從這個夢中醒來,帶著極大的喜悅,她一看表,發現是淩晨三點多鍾。這種喜悅帶來的興奮一直持續著,直到五六點鍾時她才又睡了一會兒,而再度醒來後仍是充滿喜悅。

這個夢起碼有雙重的含義,一個是對F的生活的隱喻,另一個是對F的心靈蛻變的表達。

就人生處境而言,我們多數人都像F一樣,站在一個狹窄的岩石上,拚命去守護那一點可憐的地盤,生怕失去它,而守護的辦法也常常是執著於某一種早就習慣的辦法。

對F而言,她要守護的這個地盤就是重要親人的愛與認可,因為她的重要親人中多是支配欲很強的人,所以她守護這個地盤的辦法就是扮演一個可愛的依賴者。

然而,這個辦法失效了,不管她怎麼執著於這個辦法,這個地盤都是守不住的。

於是,在夢中,她從岩石上跌落了下來,但在跌落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她是可以飛的,她不必那麼執著於一種方式。

極端痛苦是需要蛻變的信號

這正如德國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提到的一個寓言故事:

一頭熊,一直被關在一個窄小的籠子裏,隻能站著,不能坐下,更不用說躺下。當人攻擊它的時候,它最多隻能抱成一團來應對。

後來,它被從這個窄小的籠子裏解救了出來,但它仍然一直站著,仿佛不知道自己已獲得自由——可以坐,可以躺,可以跑,還可以還擊。

我們都生活在這種無形的籠子中,對於多數人而言,除非遇到一些極限情況,否則會一直執著於原來的那種方式。譬如,L會一直執著於做“好人”,而F會一直執著於做依賴者。

但是,極限情況發生了,L開始有了承受不了的怨氣,而F有了亂成一團的人生處境。這些極限情況看起來很不好,但這也恰恰是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原有方式的動力。

一旦放棄執著,那頭熊會發現,它可以坐、躺、跑甚至還擊。而L會發現,他不必非得做“好人”,他首先得學會尊重自己。F則會發現,她可以做一個獨立的人,不必什麼事都依賴別人做決定。

總之,如若我們不再執著,便會發現,原來世界海闊天空。我們不必非得守在那塊可憐的地盤上,我們可以飛翔,可以遊泳,可以不必理會別人的流言蜚語,我們隻需要尊重自己的內在的靈性。

可以說,F的這個夢是一個頓悟的夢,人一旦有了這種短暫開悟的時刻,內心就會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變得更和諧、更有力量,也更富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