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2)(2 / 3)

·看到自己平靜的臉。

·一個略豐滿的裸體女人,感覺是我自己。

·一直充滿好奇和新鮮感,略帶緊張,看到鏡子裏的自己很羞澀又很親切。

假如太平靜,在整個練習中都不是很有感覺,那看到自己,或意味著沒進入狀態。

假如蠻有感覺,而從鏡子裏看到真實的自己,這意味著一個人的外顯自我和內在自我比較一致。

2.看見理想的自己。

如兩位網友的分享:

·看到一盆開得燦爛的花,還有頭戴皇冠、穿得很青春的自己。

·鏡子裏麵的那個家夥長得真是太帥了,讓我都想舔鏡子了。

這種情形,我在課上沒遇到過,所以不敢輕下判斷。其實我的分析也是猜測和假設,關鍵是練習者自己與鏡像的對話。

正好,一位網友問道,如果鏡子中看到的是“希望變成的自我”這意味著什麼。我建議她和鏡像對話,結果她分享說:

我問她,我真的可以變成這樣嗎?她說,我在將來等你。但是,整個形象挺模糊的,我看不清楚。

裏麵的我笑得挺自信的,但我覺得自己不大自信。與遇到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就會覺得很緊張的自己不同,感覺她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平靜地麵對。

我想要去擁抱理想的我。第一次她笑得很恐怖,幻化成各種怪物,一瞬間,背後涼颼颼的,那一刻我覺得,將來的自己有可能會變成這樣。第二次是我們之間橫亙著無法跨越的距離,我想要走過去接近她,然後整個人往深淵下掉。第三次是她走出來,我們剛擁抱的那一刻,她是冰冷的,然後破碎了,現實的我出現了。

這是一個細致的與鏡像中的自我意象對話的過程。從中可以顯示,這個理想自我,很可能是對現實自我不接納而想象出來的結果。

3.看見自己,自我與鏡像相斥。

如兩位網友的分享:

·這是一個小的衣帽間,看到了全身赤裸的自己,表情很漠然。

·我隻看到了自己,而且感覺不太好,我不想待在這兒。

4.看見小孩。

看見小孩,如嬰兒、小男孩、小女孩等,那意味著在碰觸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是最生動、最有情感的意象之一。

如四位網友的分享:

·一個小女孩,沮喪而且無能為力。旁邊還有個女孩陪伴著我,是我的妹妹。

·一個五官模糊被裹成一團的嬰兒。我看到這個意象後,恐懼得牙齒一直在發抖!!武老師,那嬰兒是我嗎?

·是一棟破舊的木房子,一共兩層,樓梯踩上去咯吱咯吱響。鏡子裏的我小小的,坐在地上,頭埋在膝蓋裏。周圍是很多舊東西,裏麵有我的回憶,我想去抱抱她、親親她,卻有點害怕她身上冰冷的感覺……

·看到一個被人抱走的小女孩,應該是我自己,是六歲那年爸媽離婚時被叔叔抱去奶奶家的我。

這是童年的記憶與體驗,直接從潛意識或心中投射到鏡子中,如很直接的回憶一般。

有小孩意象的,可以試著很耐心地和意象對話,逐漸靠近,這應該不是一個很有挑戰的過程。如果是自己與小孩意象擁抱,或自己作為大人去治療自己的小孩意象,這會是很好的自我治療。

5.看見身體的某一部位。

如有網友看到“紅色的唇”。

6.看見女巫,或老女人。

如兩位網友的分享:

·睜開眼做這個過程的時候看見的是巫婆的臉,閉上眼做這個過程的時候看見鏡子裏是那個笑得陽光燦爛的自己。

·一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老太太。

女巫是很常見的意象,常是對童年時關於媽媽的體驗的一種表達。童話中的所有女巫,都可以說是對媽媽或其他女性撫養者的表達,而且常見的是壞女巫,這是對媽媽身上壞的一部分的表達。當然,這個壞,是我們作為孩子的體驗性感知,並不意味著,媽媽就是不好的。好女巫,則是對媽媽力量的一種感知。

鏡中看到女巫,並覺得那像是自身一部分,或幹脆就是自己,這也可以說是對自身女性特質的一種理解,常來自對媽媽的認同。

7.看見動物。

如四位網友的分享:

·一個類似土撥鼠的小玩意兒,棕色的,可以想象那個門有多小。

·看見黑天鵝。

·一會兒是我今天的樣子,一會兒是一頭獅子。

·灰黑色的大狼。

8.看不清楚。

如一網友說,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霧”。這可能是因為對自我缺乏認識。

9.一片漆黑。

一網友說“進入房間是深幽的黑”。黑,或是霧的升級版,意味著意識之光幾乎還不曾照進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