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8)(1 / 3)

他說,A兩歲的時候,被送給一個姨,因為這個姨沒有孩子。這種事情在我們這個國家很常見,但這麼做隻考慮了大人的需求,而沒考慮孩子的需求,這對A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創傷。

申荷永老師說,夢中的羊毫無疑問就是A自己,而夢中的委屈感是A多年以來的一個很重的心理內容,這種委屈其實是A對自己父母的不滿:“我什麼都沒做錯,你們為什麼不要我?”

作為作家,A的小說中一個最常見的主題是打抱不平。看起來,這打抱不平是對別人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憤怒,但其實首先反映的是A內心深處對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憤怒。簡而言之,他是對自己父母有很大不滿的,但這個不滿他意識上不敢充分表達也不能坦然接受,於是把它壓抑到潛意識中去。但壓抑並不等於消失,相反被壓抑的內容一得到機會就會進行表達,尤其是一看到別人遭遇委屈他就特別不能接受,忍不住要表達在他的小說中。

這個夢很典型地說明了內在的衝突是如何表現到外部世界中去的。

申荷永老師回憶說,當時有好幾分鍾時間,A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覺中,最後說了一句:“這個家夥水平還不錯。”

這件事改變了A對解夢的態度。第二天一早,A主動向D講了兩個夢:

1.他夢見自己換了房子,以前住的是小房子,現在換了一棟大房子。

2.他夢見一批犯人,因為表現不錯,被額外給了24小時的假釋時間,官方還派了一批大學生來和他們聯歡,但其中一個重犯因為怕自己犯罪的秘密暴露,於是埋下了炸彈,想炸死和他聯歡過的大學生。

第一個夢反映了A的心理成長,房子意味著他的心理容納度,以前的房子小意味著他的度量小,換了大房子意味著他的度量變大了。

第二個夢則表明,不斷地開放自己的內心並不容易。我們之所以壓抑自己的很多心理內容,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們很不好,或者說,它們是“壞我”。在A的夢中,它們就直接表現為罪犯。一批大學生來和罪犯聯歡,意味著A的“好我”和“壞我”正在走向彼此接納,這就是和諧。但是,一般的“壞我”是可以比較快地和“好我”融合的,而最關鍵的“壞我”要做到這一點很難。所以,夢中的重犯才拒絕見光,甚至想把“好我”給徹底摧毀。

這是心靈成長的一個必然過程,會不斷有融合,融合讓我們變得更從容更寬容,但成長必然意味著,一些被我們嚴重壓抑的東西會不斷浮現出來,我們有時難免會被這些東西嚇一跳。

但同時,我們的心理容納度也在不斷增長。以前我們的度量小時,這些信息不能被我們的意識接受;現在我們度量大了,這些信息就可以被接受了。

申荷永老師說,後來A多次夢到他牽著羊走在水渠邊的情境,夢境大致是一樣的,而細節不斷發生變化,以前的水渠是近乎幹涸的,水很髒,水渠旁邊的樹葉子也是枯黃的,但慢慢地,水渠中的水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澈,而水渠旁的樹的葉子也越來越綠。

這一切都意味著,A的內心正在走向成長,走向和諧。

一個6年的夢促進我的成長

A的故事顯示,同一個情境的夢的細節變化是如何反映心靈成長的。還有很多夢,盡管夢境看似不同,但其實都是關於同一個主題的,它們也可以反映,夢境變化與心靈成長是怎樣呼應的。

回想起來,從2001年6月到2007年5月,我自己有一個係列的夢,可以很經典地反映夢境變化與心靈成長的呼應。

這個係列的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1年6月到2004年3月,我多次遭遇夢魘的襲擊。隻是純粹的夢魘,沒有夢,每次都是突然醒來,發現自己已不能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