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認真研究考試辦法。
這一點對知識水平比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高三主要是重複學習,但隨著重複學習的次數增加,我們對知識的興奮度會逐漸下降。最後時刻再去重複學習,對於很多學生已經意義不大,遠不如多花些力氣來思考考試。很多老師也會講解考試的辦法。但是,老師給你的辦法,並不能準確無誤地提高你對考試的掌控感,你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考試辦法,才能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有了這種掌控感,你不會再覺得在如此關鍵性的考試麵前,你是一隻被檢驗、被考查甚至被宰割的綿羊了。
第七,掌握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
譬如深呼吸法,譬如緊攥拳頭再放鬆法,這些技巧我就不詳細談了,你可以輕鬆地在網上找到詳細的講解。
給考生父母的建議——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愛你
既然考試焦慮的源頭多是父母,那麼父母給孩子減壓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為父母,如果你意識到了這一點,並發現孩子的確出現了明顯的焦慮,那麼可以對孩子道歉,說:“對不起,我們以前給了你太大的壓力,我們錯了。”
一個道歉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接下來,你還可以說:“無論你考得好還是考不好,無論你優秀還是不優秀,你都是我們最愛的孩子,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愛你。我們不是因為你優秀才愛你,我們愛你,因為你是我們最親的人。”
這一點很重要,有些父母表麵上似乎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但他們習慣對孩子說:“你永遠是最棒的。”
這種誇獎,其實還是條件苛刻的愛,即孩子隻有是最棒的,他們才愛。但“最棒的”永遠隻屬於極少數,那麼很不幸,你的孩子總有很大的概率屬於大多數非最棒之列。也就是說,這種誇獎會有極大的概率,也令你的孩子出現過分的考試焦慮。結果,你本來渴望孩子最棒,卻讓孩子陷入過分焦慮狀態,可能令他連自己本來能達到的水平都達不到了。
我收到的許多考生的來信都顯示,考生們看似是在乎高考的成敗,但其實在乎的是親朋好友們怎麼看待他們高考的成敗。他們對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關注,甚至遠遠超出他們對高考本身的關注,這既容易令他們焦慮,也容易令他們無法沉浸在考試中,從而很容易對考試失去感覺,於是發揮失常。
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重要的焦慮多源自關係。那麼,所謂的考試焦慮,其實主要是孩子對他們與父母的關係的焦慮,他們往往不是在擔心考試,而是在擔心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因此,如果父母能提供一個穩如磐石的關係,對孩子說,無論你怎麼樣,我們都一如既往地愛你認可你,那麼孩子的焦慮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卡斯特還指出,最強烈的焦慮來自最高價值被最重要的親人否認。
最高價值是什麼呢?
就是愛與被愛。如果父母讓孩子認為,他成績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愛,也沒資格去愛父母,那麼孩子一定會陷入極大的焦慮中。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考生們無論看起來多麼在乎朋友和老師的評價,他們最在乎的仍是父母的認可。
這張試卷沒有正確答案
夢者
我自己,男。
夢境
似乎回到了初中,正在參加考試,科目是地理。不過,考場上全是成年人。
試卷上清一色是選擇題,但那些選擇題的答案好像都不正確。看著那些選項,我越來越憤怒。突然,我情緒失去控製,左手一揮,把試卷撕去了一小半。
隨後,我內心惴惴不安。畢竟,這是考試啊,總得要通過啊。於是,我低聲地請求監考老師重新給我一份試卷。
“每個人就一份,不會有第二份。”一名男性監考老師用高高在上的口吻對我說,“試卷是你自己撕毀的,你要為這一點負責。”
聽他說完這番話,我的情緒再次失控,騰地站了起來,大聲喊道:“我的地理課是學得最好的!我一直考最高分甚至滿分!我斷定,這張試卷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本來很安靜的考場,因為我這番話立即沸騰起來,許多埋頭考試的考生為我鼓掌喝彩。
“我拒絕這種考試!”我繼續喊道。
隨即,我毅然決然地推開書桌,向考場外走去。這時,所有考生都呼啦一下站起來,跟著我走出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