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雙贏是現代人的發展智慧(1)(2 / 3)

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人們便想方設法把他塑造成一柄“利劍”。向他灌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鼓勵他勇於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一個個積極進取的個體,造就了我們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特質,社會文明程度也因此而提高。於是,我們讚美利劍的精神利劍的風格。

如果人們能夠永遠像利劍一樣,棱角分明,鋒利無比,挾長風,裹閃電,披荊斬棘,淋漓瀟灑,當然壯美,但是,人生並沒有這麼簡單,當兩柄這樣的“利劍”在空中遭遇並交戰時,有可能會產生勢均力敵的效果。但如果用劍的兩人再在劍上灑上一點“毒粉”呢?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這也就是惡性競爭所產生的惡果。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兩虎相鬥,一死一傷”,講述的都是這個道理。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每一個人、團體、國家,如果逃避競爭,隻能落後挨打。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競爭,更應該學會如何公平的、正當的去競爭。

3.相互依存是人類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有競爭,就有合作,競爭與合作形影不離,相伴而行。

伴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類所麵臨的全球性危機也在步步逼近。人口爆炸、環境汙染、核戰爭的威脅等等已成為人類社會的難題。在人類發展麵臨困境之時,人們發現了一條全球性的鐵的規律——相互依存。國與國之間隻有相互依存,才能取得人類社會的更進一步發展;發動戰爭隻是在自取滅亡。

以環保為例,世界各國隻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真誠合作和采取聯合行動,才能使人類免遭由於環境破壞所帶來的災難,一個或少數國家不可能治理相互連接的海洋體係。

近年來,世界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發展迅速,競爭激烈。但同時,各國更重視在國內外進行廣泛的合作研究與開發,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空前繁榮與活躍。1995年11月,美國“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站對接成功,美、俄、加、德四國宇航員在航天器中首次聚會,共同完成發放與回收衛星、太空行走、微重力下科學實驗等任務,為建造21世紀國際空間站作準備。

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如果隻知道競爭而不善於合作,不懂得相互依存的道理是注定要走向失敗的。

4.共存共容,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

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為地球給我們人類乃至所有生命形成,提供了一個生命支持係統——空氣、水、適當的光和熱、能源等等。在這個生命支持係統的幫助下,從人類生物,才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它們之間互相依存,共存共容,共同發展,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圈。

如果這個生物圈能夠協調地發展,那麼,自然界的整個生態環境就會出現一個平衡有序的發展狀況——生態平衡。但是,隨著地球上人類的迅速繁衍,人口急劇增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這實際上就打破了整個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這種平衡失去的後果就是環境的惡化——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開始麵臨種種缺陷和威脅。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依賴於適宜的自然環境。從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來看,人既是自然資源的索取者,又是自然環境的政治者,自然環境在提供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資源時,又遭受了人類的極大破壞,如果人類關心自己的前途,就不能不保護我們的“不食父母”——自然環境。隻有當自然環境處於一種生態平衡的和諧狀況時,人類的前景才是樂觀的。

一個人隻有身體處於平衡與和諧狀態,身體才會健康,自然環境也是一樣。自然環境對於我們來說,是光、熱、土、氣、動植物以及這些自然要素與人類長期共處所產生的各種共存共容關係,同時,它猶如一個活的有機體,處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

隨著人類曆史的進展,生產的擴大,人類在向大自然索取寶貴的自然資源時,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人類今日生活的地球,從陸地到天空,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在天空,保護我們生命的臭氧層,已被氟、氯、烴等類氣體衝開一個個大洞;在地表,一片片的森林被砍伐,現出裸露的土層,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漠化。同時,大自然也開始對人類進行報複,如溫室效應與全球增暖、海平麵上升、氣候異常、植物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淡水資源趨勢性減少、生物多樣性破壞等等,這一切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隻有當自然環境處於一種平衡與和諧狀態時,才能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綠色的森林,不僅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木材,它還能提供大量的氧氣,吸收灼熱的陽光,造就肥沃的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而這一切,都是我們人類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