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兩全其美——雙贏的政治法則(1)(3 / 3)

取得平叛南夷的勝利後,諸葛亮采用“以夷製夷”的政策,任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管理當地百姓,不再派甾官吏治理。有人不讚同,諸葛亮便道:“留人有三不宜。其一若留下漢族官吏,則需留兵,而所需軍糧難以解決;其二戰爭剛剛結束,雙方各有死傷,留漢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其三南中常有廢殺之舉,自嫌釁重,如留漢人,不敢相信。因此用夷人自治,使夷漢各族相安無事。”諸葛亮還選拔少數民族中威望甚高的首領到蜀漢朝廷中任職,增強了民族團結。

為了鞏固南中的安定,他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和發展經濟措施,擴大和健全了郡縣製,推行部曲製度,重視南中鹽鐵業和商業的發展,推廣漢族先進的農業耕作技術,傳授織錦技藝。動員大量人力修複久已不通的道路和沿途的驛亭,方便商人、旅客來往。這些措施和政策既鞏固了蜀漢政權,又促進了南中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

諸葛亮從調兵譴將到最後多民族合諧,處處閃耀著雙贏的光芒。

4.雙贏:至上的政治準則

政治的本質是獲得權力和利益,而政治鬥爭或政治聯合是獲得政治權力和利益的手段,通過一定的策略,無論是鬥爭還是聯合,都能達到同樣的政治目的,但是,政治鬥爭通常是雙方實力的直接較量,甚至是血腥的、殘酷的和你死我活的爭鬥。鬥爭的結局是雙方都受到一定的傷害,隻不過是強的一方傷害較小而弱的一方傷害更深;這從某種程度上講,政治鬥爭的結果是雙輸;而政治聯合則不同,政治聯合是幾股不同的政治力量為了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而相互結合起來,組合成強大的政治力量,來達到單個政治力量所不能達到的政治目的。這種聯合,不僅保存了自己的實力,而且使聯合後的力量更強大,對聯合的各方完成各自的政治目的都有利,所以,政治聯合是一種雙贏的政治策略。具體來講,選擇雙贏的政治策略可以帶來如下好處:

首先,可以保存聯合者的實力。因為政治鬥爭是消耗實力的鬥爭,而政治聯合是以一種團結協作的方式,它不需要鬥爭,因而使聯合者的實力得以保存。

其次,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充分發展和壯大自己,為謀取更大利益打好堅實的基礎。

另外,選擇雙贏的政治策略比通過其他方式能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所以,雙贏是至上的政治準則。一個政治家或政治活動者,應從一追求政治權力或利益,就選擇政治鬥爭策略的怪圈中解放出來,充分研究和運用政治聯合這種雙贏的政治策略,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

5.聯袂出擊——組合雙贏聯盟

西安事變以後,以毛澤東、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人高瞻遠矚,並沒有把自己的政敵蔣介石置於死地,而勸其與共產黨聯合抗日,並作出英明的決策,釋放蔣介石,最終使其感化,在民族危亡的危機關頭,決心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治信條而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之路,從而使國內空前團結,全國上下軍民一心,抗日激情高漲,經過數多年的同舟共濟和艱苦抗戰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從而挽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同時經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使國民黨聲望有了極大提高,而共產黨在抗日中也不斷成長壯大。因而雙方通過聯合都獲得了巨大利益。

二、競選聯盟,無往不勝

在現代社會政治生活中,無論競選活動怎樣撲朔迷離,驚心動魄,或者造謠誹謗,相互傾軋,但歸根結底終究是政治實力的較量,所以,為了競選勝利,聰明的政治家常常走聯合之道,結成強大的聯盟。曆史往往證明,競選聯盟,無往不勝。

在現代社會政治生活中,競選活動舉足輕重,它是各政治勢力的總決戰。在硝煙迷漫的戰場上,他們窮極所能,時而深藏不露;時而急流湧動;時而遊說民眾,籠絡人心;時而挑撥離間,造謠誹謗;時而落井下石,相互斜軋;時而又勾結拉籠,相互吹捧。讓人感到撲朔迷離,驚心動魄;而結局也常常與欲想的大相徑庭,真讓人捉摸不定。但歸根結底,競選終究是政治實力的較量,誰實力強大,誰就會最終執勝利之牛耳。所以,聰明的政治家常走聯合之道,結成強大的競選聯盟。曆史往往證明,競選聯盟,無往不勝!

1.“樹大好乘涼”——尼克鬆找準好搭擋

俗言:樹大好乘涼。政治蔭庇是置身美國兩黨政治中人無法超越的怪圈。尼克鬆當選參議員似乎是在共和黨內高升一級,然而他的西部出身使他難以在華盛頓找到根基,若想躋身黨的核心圈子,追求更高的競選目標諸如州長、總統職位,惟有攀依某棵政治大樹。他尋尋覓覓,終於看中了德高望重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

1952年總統大選為尼克鬆接近艾森豪威爾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