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嬌是館陶公主劉嫖的女兒。最初,劉嫖想把阿嬌嫁給太子劉榮,但遭到劉榮生母栗姬的拒絕,於是她轉而把阿嬌許給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徹。漢景帝認為阿嬌比劉徹大了好幾歲,就不同意。
有一天,王美人帶著劉徹向館陶公主請安,館陶公主把劉徹抱過來,問道:“我把阿嬌嫁給你做妻子好不好?”劉徹笑道:“好!若得阿嬌作婦,當做金屋貯之。”這就是“金屋藏嬌”成語的由來。漢景帝認為兒子小小年紀就如此愛著阿嬌,大概是有緣分,也就答應了。
劉徹因為娶了阿嬌,通過姑媽兼嶽母劉嫖的活動,才得立為太子。登上大位後,他就冊立阿嬌為皇後。
按說成為了皇後,母儀天下,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陳皇後並不滿足,她自恃其母有恩於武帝,驕橫擅寵,逐漸激起了武帝的反感,武帝於是疏遠、冷落陳氏,寵愛上了有傾城之貌的歌伎衛子夫。
陳皇後本是心胸狹窄之人,她妒火中燒,幾次對衛子夫下毒手,卻沒得逞,反而被衛子夫察覺,衛子夫奏告武帝,武帝龍顏大怒,但念著往日的情分,便壓下怒火,沒有處置陳皇後,隻是再也不去她那裏了。
後來,武帝更加的寵愛衛子夫,沒有多久,衛子夫懷孕了。陳皇後知道這件事情後,嫉妒之心更重了,因為她自己沒有生育。於是她多次大吵大鬧,企圖迫死衛子夫,並請來巫婆,在宮中施巫術,這是武帝無法容忍的,憤而廢去陳氏的後位,立衛子夫為皇後,把陳阿嬌遷到長門宮居住,從此阿嬌被打入冷宮。
為了挽救自己的地位,陳阿嬌決心感化漢武帝,她聽說司馬相如寫賦很感人,就花了一千金求他寫了《長門賦》,賦的首段說“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大意是說:“為什麼一位佳人,逍遙憂慮,魂魄失散,形容枯槁而獨居呢?你曾許下朝去夕來,竟有了飲食之樂而把我拋在腦後,一點也不顧念故人,還找上了稱心如意的新人。”賦末寫道:“妾人竊自卑兮,究年歲而不敢忘。”表示自己雖遭冷遇,暗自悲歎,即使長年累月如此,仍然不敢忘君。
陳阿嬌令宮女背熟後,希望漢武帝聽後能回心轉意,但終歸於事無補,幾年後,陳阿嬌在傷心中離開了人世。
如果陳阿嬌心胸開闊,她或許可以安穩地當著她的皇後,至少不會被打入冷宮,鬱鬱而終。可見,嫉妒是害人又害己的。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自我反省並改變自己,就會像陳阿嬌一樣自己害了自己。如果想調適自我,讓自己變得寬容、大度,首先就要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差距。當認清了自己之後,再評價別人,自然也就能有所覺悟了。
另外,當你嫉妒別人時,總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麵的優勢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這方麵又恰好處於劣勢,這一差異正是產生嫉妒的根源,與此同時,你卻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麵的優勢。如果你能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注意中心,就會使原先失衡的心理獲得一種新的平衡,這種平衡無疑會穩定你的情緒和情感,對調和人際關係也能趕到積極的作用。
既然嫉妒如毒素,我們就要轉移它,不讓嫉妒之火成為心中的繩索。你要明白,嫉妒實質上是在不知不覺中腐蝕自我,使人變得孤傲和自以為是,是進取心的大敵。為了你和他人一樣偉大,請遠離嫉妒這個惡魔吧。
嘴要“積德”,不貶毀他人
故意貶毀別人是不道德的、可恥的,貶人者也會被別人看低、看輕。
“我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他呀,不過是國內三流院校中的三流畢業生,怎麼有資格和我一起競爭這個職位呢?”“我的論文都是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他的都是花錢刊登在一般雜誌上的……”隻要你留心,在公眾場和合經常能夠聽到諸如此類的話語,這些說話的人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貶低他人,抬高自己。那麼,貶低他人,真的能抬高自己嗎?答案是否定的。有可能你的貶低能夠起到一時的作用,但不會永遠起到作用。一旦人們發現你貶低的不是事實,你就會遭到人們的嘲笑或是唾棄。所以,你在貶低他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