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自我控製,懂得節儉(2 / 2)

但是,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王永慶卻從不小氣。王永慶常說:“有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他一生中為慈善事業捐贈無數,是曆史上捐款數額最多的台灣企業家。這就是為什麼看起來像守財奴一樣的王永慶能夠贏得那麼多人的欽佩和敬畏的原因。

熟悉王永慶的人都知道,這位“世界塑膠大王”對個人生活已經節儉到“摳門”的程度——他覺得長途電話費太貴,不喜歡子女給他打電話;他給子女寫信選擇很薄的信紙,字跡密密麻麻;他吃的原則是“簡便”,最愛吃家常的鹵肉飯;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運動鞋,一雙總要穿上好幾年。不過,就是這樣一位“摳門”的富翁,對於慈善事業卻從不吝嗇。除了在台灣捐贈學校,他還提出要在大陸各地援建1萬所小學,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中。而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台塑集團迅速捐款1億元人民幣。

在企業管理中,由於各種不可預知的因素存在,管理者很難預想到在哪個階段會碰上災難、打擊,所以為了應付這些事情,每個公司都要準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既做老板,又做管理者的企業家,一定要嚴格規劃支出,當節省時必須節省。應該向那些有錢而不亂花錢的企業家學習。

美國財富雜誌《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上,李嘉誠以213億美元再次蟬聯香港首富。

早在2006年,李嘉誠就曾表示:會將個人財產的三分之一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李嘉誠坦言:“基金會是我的第三個兒子。”時至今日,李嘉誠基金會及由李嘉誠先生成立的其它慈善基金會,已對教育、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支持的款額逾110億港元。

李嘉誠在慈善事業方麵所做的貢獻已無法單純用數字來衡量,但即便如此,出身貧苦人家的他在生活方麵卻依舊節儉如初。李嘉誠對自己的衣著從來都不怎麼講究,皮鞋壞了,他覺得扔掉太可惜了,補一補後照樣穿,而一套西裝穿個十年八年對他來說更是平常事。

每次他宴請客人,總是吃簡餐。一次,李嘉誠在澳門參加一個招待會,其宴會金碧輝煌,山珍海味,一派富貴。然而,當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卻有人看到這麼一個細節:李嘉誠麵前桌子上一個盤子裏還剩下兩片西紅柿,他笑著低聲招呼身邊的助手,隻看他嘴角一開一閉,而助手也輕步上前,兩個人一人一片地把西紅柿分著吃了。李嘉誠就這麼簡單地動筷子,隨意而自然,卻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不能浪費”,單純的四個字,是李嘉誠先生一生堅持的金錢觀。正是這小小的兩片西紅柿,折射出他勤儉節約的品格。在他看來,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費而抹殺了它存在的意義。

在香港商界,潮籍人以勤奮、精明而著稱。也有人說潮州人“孤寒”(吝嗇、小氣)。1995年12月1日,國際潮團聯誼會在港開幕,儀式完畢後,李嘉誠立即被記者包圍住,有記者提到“潮州人孤寒與否”的問題。

李嘉誠說:“潮州人隻是刻苦,而非孤寒。”他強調:我絕對不孤寒,尤其對公司、社會貢獻方麵和‘作為中國人應做的事’上,絕不會吝惜真正的財富巨人,都明白自己是如何從艱苦中度過來的。許多人在窮乏的時候,不得不過艱苦樸素的生活,一旦發達,就會揮金如土,紙醉金迷。李嘉誠與此完全相反,一直保持著當年創業時期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一個人懂得省才能夠賺。節儉是大多數成功企業家共有的特點,他們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有錢就好好規劃,而不是亂花。省下手中的錢,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把錢用於投資、並購、慈善等。節省一分錢,就是為自己增加一分錢的資本。管理者要把“節儉”列為自我管理的重要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