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譯文】
繩索磨擦木頭長久了可鋸斷木頭,水滴落在石頭上時間一久可貫通堅石,同理,做學問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水彙集在一起自然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後自然會脫離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評析】
《荀子·勸學篇》中說:“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在此鼓勵的就是一股鍥而不舍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古人有所謂“錐刺股”、“發懸梁”的故事,說明治學精神的刻苦。如果做事知難而退,淺嚐輒止,便一事無成。要想成就大事,必先從小事做起,一件件地去做,一步步地去走,步步為營,逐步前進。隻要管理者堅持不懈地把每一個細節做好,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大事。
無論是組織或是個人,隻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不要有一點成就就開始沾沾自喜。我們要在取得成就的同時,提醒自己:我做得還不好,還沒有達到我自己想要的夢想,我還要繼續努力,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去探索、尋求、研發、創造更完美的事物。精益求精,它是管理者通往成功路上的一把利劍,隻要好好地把握住它,任何人都可以在路途中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最終成功。
古語有雲,取法乎止,方得乎中。倘若不追求完美,人的工作就不能令人滿意。戰後,日本公司正是樹立起追求完美的觀念,以高質量打敗美國企業的。而海爾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日本人折服。比如著名的魏小娥的例子。
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掌握世界最先進的整體衛浴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後,廢品率為2%。
“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停滯於2%。
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即“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她拚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3周後,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著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問題。
“你們是怎麼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經地義,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細心。”
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
細心,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魏小娥在實踐中把2%放大成100%去認識。比如她發現,有的產品成型後有不易察覺的黑點,就馬上召集員工商量對策。有的員工說:“這個黑點不仔細看根本看不見,再說,經過修補後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說:“這些有黑點的產品萬一流向市場,就會影響海爾的美譽度,用戶都能拿著放大鏡、聽診器去買冰箱,也會拿著這些東西來買衛浴設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產生這個小黑點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現場還不能做到一塵不染。”
看過魏小娥帶回的日本生產衛浴產品現場照片的職工說:“日本人的現場都那麼髒,我們比他們強多了。再說,壓出板材後,難免會有清理下來的毛邊落下來……”
魏小娥聽後深不以為然:“髒亂絕不是標準,一塵不染是海爾的標準!日本人做不到的,海爾何嚐一定做不到?”但清理毛邊的確要出現飛揚的塵土,怎麼解決?魏小娥用上了心,吃飯走路都想著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