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運動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最易掌握的,同時也是一項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鍛煉的運動。選擇清新、幽靜的環境,放鬆、伸展、緩緩地信步而來,自然而然地就會感到心曠神怡,全身舒爽。參加約會或者其他交易活動,如果距離目的地不遠,時間還非常充足的話,那麼以步代車,隻要能及時到達目的地,也不失為一次鍛煉身體的良好機會。
若想利用步行達到健身的目的,行走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每分鍾80~90步為中等速度,100步以上為快速),路程上也有講究(一般每天6000步最為適中,如果體力較強者,也可達1萬步)。每天步行1個鍾頭左右,一次或是多次完成都可。散步時,要保持自我感覺良好,身心放鬆舒暢。同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出汗而著涼。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利用“計步器”測定步行時的運動量,有了它的幫助,會使我們的健身更為科學。
偉人馬克思就認為,最有效果的、性價比最高的鍛煉和休閑方式非散步莫屬。他能一邊同別人聊天,一邊散步,像這樣的步行,他可以連續運動幾個小時。1837年,由於工作帶給他的極度疲勞,使馬克思的身體垮了下來,但他仍然每天堅持從自己居住的地方步行到柏林大學。這種運動使他心情舒暢,沒過多長時間,就恢複了健康。
馬克思在回憶中是這樣說的:“我沒有想到疾病纏身的我居然能恢複到從前的健康狀態。”從那時起,他便把散步作為健身的最重要的手段,並長期堅持了下來。
可見步行是最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它不僅讓你擁有健康,而且能讓你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勞,放鬆身心。
第三節快樂素
大多數人會對“腦內嗎啡”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當人們初次聽到這個名詞時,可能會覺得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可就“冤枉好人”了,因為“腦內嗎啡”是由大腦分泌的一種可以掌控情緒和行為的啡肽類物質。這種物質非常神奇,它可以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在這些啡肽類物質的族譜中,有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就被了解它的人們稱為了“快樂素”,因為它能使人們消除憤怒,產生愉快的感覺。
運動不單單可以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優化心肺功能,增強人體對外界病毒侵犯的防禦能力,它還可以促進人體分泌“內啡肽”——快樂素。它不僅可以讓人們的心理積極、身體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人們“快樂起來”。
隻不過這種具有魔力的物質在我們的大腦內部,通常隻能儲存2~3天,換句話說,就是一次“內啡肽”的分泌隻能讓我們享受2~3天快樂的時光。
有一種可以延長這種快樂感覺的方法,那還是我們在這章中經常提到的體育鍛煉,它可以使大腦持續產生這種神奇的“內啡肽”。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假如一個人每天都堅持鍛煉,持續半年之後,他的腦內就會分泌內啡肽。但是,一旦停止之前所做的鍛煉,內啡肽的分泌量就會明顯下降,直至5天後,停止分泌,消失殆盡。
因此,如果希望自己的大腦可以持續不斷地分泌這種“快樂素”的話,我們就必須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不然的話,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另外,科學研究還發現人體內分泌的另一種“快樂素”。這種“快樂素”人們管它叫做LHD-2,是一種清理血管的物質,它可以帶走血管壁上的黏著物,幫助血管保持彈性,同時保障大腦充滿精神活力。
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其實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愉悅的,並不單單隻有上述兩種物質。一代代的醫學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其實會產生更多的其他物質,這其中就有一種與情緒息息相關的東西,叫做“荷爾蒙”。
“荷爾蒙”也分很多種,主要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腦磷酸、β-內啡呔等,而它們有一個共有名稱——“腦內嗎啡”。
人在處於緊張情緒之中時,從大腦中就會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人感到恐懼的時候,大腦就會分泌腎上腺素。當這兩種荷爾蒙把來自身體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後,人的整個身體就會處於緊張狀態。如果特別容易發怒,經常抱有緊張的情緒,那麼大腦內部也同樣會產生有毒的荷爾蒙,它會導致身體不適,甚至生病。
相反地,如果我們一直處於心情愉悅的狀態下,時常麵帶微笑,凡事總往積極的方麵去想,這樣的話,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更多、更活躍的腦細胞以及我們一直在談的,能夠增強生理機能以及激發積極情緒的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