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虹
彩虹,又稱天虹,簡稱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後常見。形狀彎曲,色彩豔麗。東亞、中國對於七色光的最普遍說法是(從外至內):紅、橙、黃、綠、藍、靛、紫。
“彩”是“多種顏色”的意思。“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規整”;“蟲”指“龍”;“蟲”與“工”結合起來表示“龍吸水”。彩虹在民間俗稱“杠吃水”“龍吸水”,以前的人們認為彩虹會吸幹當處的水,所以人們在彩虹來臨的時候敲擊鍋、碗等來“嚇走”彩虹。
一場雷陣雨過後,太陽公公重新露出了笑臉。這一次,它還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身穿七彩衣的彩虹。
雲
天空中的雲有白色的、灰黑色的,還有紅色的。它們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小白兔,還有的像小房子,真是變化多端呢!
英文Cloud;雲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麵,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麵,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地球以外行星也會有雲,但水不一定是其它行星的雲的主要成分,如金星的硫酸雲。
高 山
費了好大勁兒才爬到山頂,站在險峻的高峰上向下看,“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還真不錯呢!
高山,相對地麵,而高出的部分。一般指高峻的山峰。語出《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高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誌?魏誌?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鬆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宋 秦觀《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高山景行”。
森 林
森林中的“寶貝”真多!古老的大樹、纏繞的藤蔓、小巧的蘑菇、活潑的鬆鼠……
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係統的總體。它具有豐富的物種,複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
人類文化的搖籃、大自然的裝飾美化師、生命的資源、野生動植物的棲殖場、金色的寶庫、綠色寶庫、天然氧氣製造廠、綠色的銀行、天然的調節器、煤炭的鼻祖、天然的儲水池、防風的長城、天然的吸塵機、城市的肺髒、天然的監測儀、自然界的防疫員、天然的隔音牆、天然蓄水庫、地球之肺、天然空調。
草 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遼闊的草原上,一望無際的草地、成群的牛羊,一幅多麼美麗的畫卷啊!
草原屬於地球生態係統的一種,位於幹旱半幹旱地區,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草原上生長的多是草本和木本飼用植物。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類型中分布最廣的地區。
中國草原 Steppe (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Steppe(英語)來源於stipa(拉丁文=針茅,多年生草本植物,針茅是中國北方草原建群種、優勢種)。
中國草原一般可以劃為五個大區:東北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和南方草山草坡區。
中國草原牧場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枯草期,也是草原生產的劣勢期。發展人工種草,可以彌補天然草場枯草期產量低下的不足。實驗證明,適合大麵積栽種的良種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披堿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雀麥、紅豆草等;南方有紅三葉、白三葉、百脈根、多年生黑麥草、鴨茅等。人工種草可以使載畜量提高3~10倍,由0.67~1.0 公頃草場養一隻羊,提高到0.07~0.27 公頃草場養一隻羊。
海 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在蔚藍色的海洋中,住著五顏六色的魚兒和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它們是海洋的兒女,海洋是它們美麗的家園。
地球表麵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麵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裏,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隻占2%。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占整個海洋麵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岩石。岩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裏去。在海水汽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英尺的鹽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