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自然(2 / 3)

湖 泊

湖泊:hupō,陸地表麵窪地積水形成的比較寬廣的水域。現代地質學定義:陸地上窪地積水形成的、水域比較寬廣、換流緩慢的水體。漢語定義:湖與泊共為陸地水域,但湖指水麵有蘆葦等水草的水域,泊指水麵無蘆葦等水草的水域。

有人說湖泊就像放置在地麵上的一麵平鏡,還真是呢,清澈見底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一片波光粼粼的景象,多美啊!

內陸盆地中緩慢流動或不流動的水體。嚴格區分湖泊、池塘、沼澤、河流以及其他非海洋水體的定義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然而,一般可以認為,河流運動比較快;沼澤內生長著大量的草、樹或灌木;池塘比湖泊小。按照地質學定義,湖泊是暫時性水體。在全球水文循環過程中,淡水湖作用最小,其水量僅占全球總水量的0.009%,尚不足陸地上淡水總量的0.0075%。然而,淡水湖98%以上的水量是可供利用的。全球湖泊淡水總量為125,000立方公裏(30,000立方哩),大約4/5的淡水儲存在40個大湖中。盡管湖泊遍布全世界,但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大陸的湖泊水量就占世界湖水總量的70%,而其餘的大陸湖泊較少。

湖泊主要通過入湖河川徑流、湖麵降水和地下水而獲得水量。湖泊分不流通湖(無地表或地下出口)和流通湖(有地表或地下出口)兩種。不流通湖湖水耗於蒸發而導致湖水含鹽量增加,流通湖湖水通過地表或地下徑流流走,湖水量收支的淨差額,隨入流量和出流量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變化而變化,這種差額引起了湖水位的變化。湖水位通常在雨季或稍後上升,蒸發旺季下降。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的湖泊,水位的變化既與熱季又與雨季相應。

池 塘

夏日的池塘是最熱鬧的,青蛙張開大嘴呱呱大叫,蜻蜓在水麵上飛來飛去,小鴨子自由自在地遊著……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體。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頗有爭議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隻而多采竹筏渡過的。另一個定義則是可以讓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況下安全橫過,或者水淺得陽光能夠直達塘底。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沒有地麵的入水口的。它們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進池。因為如此,池塘這個封閉的生態係統都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時都是綠色的,因為裏麵有很多藻類。

在亞洲,池塘常見於庭院,小區之內;而在歐洲,池塘經常見於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資源豐富,池塘很常見。

瀑 布

從懸崖峭壁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水花四濺,向我們展現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氣勢。

瀑布在地質學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經斷層、凹陷等地區時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時段內,瀑布是一種暫時性的特征,它最終會消失。侵蝕作用的速度取決於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關岩石的類型與構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流動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區。瀑布表示河水流動中的主要阻斷。在大部分情況下,河流總是透過侵蝕和淤積過程來平整流動途中的不平坦之處。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河流那長長的縱斷麵(坡度曲線)形成一平滑的弧線∶河源處最陡,河口處最和緩。瀑布中斷了這弧線,它們的存在是對侵蝕過程進展的一個測定。瀑布也稱河落(falls,亦譯瀑布),有時也稱大瀑布(cataract),當談及很大的水量時,後者尤為常見。比較低、陡峭度較小的瀑布稱小瀑布(cascade)。這名稱常用以指沿河一係列小的跌落。有的河段坡度更平緩,然而在河流坡降局部增加處相應出現湍流和白水,這些河段稱急流。

瀑布是地球上很壯美的自然景觀。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分別是:尼亞加拉瀑布、維多利亞瀑布和伊瓜蘇瀑布。

沙 漠

沙漠,是指地麵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幹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沙幕”,幹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沙漠裏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少有居民,資源開發也比較容易。沙漠氣候幹燥,它也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空曠的沙漠看起來似乎一片荒涼、毫無生機,其實,沙漠中也有植物和動物,有時也會出現人類的身影。

三國魏阮籍《為鄭衝勸晉王箋》:“前者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於弘神道碑》:“祁連猶遠,即受冠軍之侯;沙幕未開,元置長平之府。”唐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詩:“羞作濟南 生,九十誦古文。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何永鰵《戈壁灘上的探礦隊》:“咱們應當改變一般人對沙漠的解釋。沙漠不光是沙子微顆的集合體,而且是豐富資源的倉庫。”

沙漠是指沙質荒漠化的土地。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人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和別的區域相比,沙漠中生命並不多,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藏著很多動物,尤其是晚上才出來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