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家庭篇(1)(3 / 3)

3.對於街坊四鄰、同村、同院,雖不同姓也無親緣關係,也有用親屬稱謂稱呼的規律。一般來說,如果雙方年齡相差不遠,就可以尊稱對方“大哥”“大姐”“嫂子”或“弟弟”“妹妹”“兄弟”等。對年長者一般尊稱為“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大叔”“大嬸”“大伯”“伯母”“叔叔”“阿姨”“老大爺”等。

以上這些尊稱有時也會因稱呼對象的社會身份不同而不同,“伯伯、叔叔、阿姨”等多用於幹部、知識分子中,“大爺、大媽、大嬸、大叔、大哥、大姐”等則較多用於勞動者,而“老大爺、老大娘”一般用來稱呼那些年歲大的城鎮居民或農民。

4.在一些普通的名詞前加上特定的詞來表示尊稱。如“你的父親”“你的母親”“你的哥哥”,“你的嫂子”“你的弟弟”“你的妹妹”“你的兒子”“你的女兒”等,分別尊稱為“令尊、令堂、令兄、令嫂、令弟、令妹、令郎、令媛”,“你的妻子”則尊稱為“尊夫人”。有時把“老”字加在姓氏後邊,如“李老”“王老”“張老”等,這是一種對老年人的尊稱。問別人姓稱“貴姓”,回答別人曰“免貴姓某”。

(四)謙稱

古代有“臣下”“小人”等,現今對父母自稱“兒子”“女兒”,對老師自稱“學生”,男性對年長者自稱“弟”,女性對同性年長者自稱“妹”。

(五)舊中國及現今港台和海外華人稱呼

初見麵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台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呼曰老先生,自稱曰後學,或稱自名。

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姪。

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稱“幾姐”,自稱曰小弟。

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舍下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隻稱本人即可。

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孫女。向人稱自孫及孫女,曰小孫,曰小孫女。見人之孫及孫女,稱“幾公子”“幾小姐”。稱人或稱自己已故上輩,統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已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隻雲“以前某兄”即可。稱自已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雲“以前某某”亦可。

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家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稱人之嶽父母,曰令嶽、令嶽母。向人稱嶽父母,曰家嶽、家嶽母。見人之嶽父母,稱謂仿前。稱人之內侄,曰令內甥。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師。稱自生曰敝徒。稱自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或曰門生。

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