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社交篇(3)(1 / 3)

(二)茶的飲用

1.選水和泡茶。俗話說:“名水沏名茶,更添一層佳。”說明飲茶和選水、衝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選水。茶之於水,關係甚大。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把泡茶的水分為三等,即“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實,沒有被汙染的江水和深井水,煮沸沏茶,同樣醇香可口。潔淨的雨水和晶瑩的雪水泡茶,其味亦佳。城市的自來水,泡出茶來總不免有一股漂白粉氣味。如果把自來水注入容器過夜或延長煮沸時間,可以把漂白粉的氣味去掉。

(2)衝泡。好茶好水還需有好的衝泡方法。茶的色、香、味,要通過衝泡或煮沸才能品鑒。對於不同種類、特點的茶葉,各有不同的沏泡方法。沏泡紅茶、烏龍茶需用滾燙的開水衝泡或置於茶爐上加以煮沸,才能將茶的色香味溶解出來。沏泡綠茶,特別是高級細嫩的綠茶,沏泡的水溫則以80益為宜。否則,由於水溫過高,茶葉中所含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維生素會被破壞,而茶單寧和咖啡堿會迅速溶解出來,使茶的味道苦澀。要保持綠茶的營養、味道、香氣,有兩種沏茶的方法:一是將開水灌入暖瓶中,這樣水溫可降至80益左右,再用來泡茶就合適了。另一種是在砌茶前,先在杯中倒少許冷開水,使茶葉滋潤片刻,再用開水衝泡。這樣沏出來的茶,其湯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緊壓茶則先將茶磚搗碎成小塊放入鍋內,用水熬煮,使茶湯達到一定濃度後,方能飲用。

(三)茶具選擇

飲茶,講究茶具,這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茶的色、香、味與泡茶使用的茶具關係很大。常見的茶具有:

1.陶質茶具(以江蘇宜興紫砂茶具為珍品)。

2.瓷質茶具。

3.玻璃茶具。

4.搪瓷杯和保溫杯。

(四)飲茶習俗

茶是一種飲料,和其他食品一樣,在很大程度上以人們的愛好和習慣為轉移。我國從內地到邊疆再到特區,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飲茶的方式和所需的茶類也有所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茶習俗。京津和東北一帶的人,最喜歡飲花茶;江南一帶的人習慣飲綠茶;廣東、福建、雲南、廣西一帶的人習慣飲紅茶、烏龍茶。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都喜歡飲用濃鬱的緊壓茶。一般來說,青年人多喜歡飲綠茶、淡茶,老年人則多愛飲紅茶、濃茶。蒙古族喜愛飲奶子茶。

(五)家庭茶會

茶會是一種較簡便的招待形式。舉行的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和下午4時左右。茶會的準備工作,要比其他的一些宴請方式簡單。通常設在客廳,隻要在客廳設置一張桌子,桌上鋪上清潔的桌布(以白色為宜),再準備好幹淨的茶具即可。除了茶水之外,還可以適當準備些水果、蜜餞、瓜子或糕點等,以供客人選擇品嚐,豐富茶會的內容。

作為舉辦茶會的主人,茶會之前應站在門口熱情地迎接客人,同來客一一打招呼。當邀請的客人全部到齊後,主人要迅速回到客廳,招呼客人入坐。然後征詢客人飲用茶葉的嗜好(如紅茶、綠茶或花茶),而後進茶。送茶時,應用雙手送上,以示尊重。

茶會結束後,主人要把客人送至大門口,人多時,則隻需微笑握手就可以了。

(六)大型茶話會

茶話會又稱茶話招待會,茶話會的特點是形式靈活,簡易方便,氣氛活躍。

1.布置廳室。根據主辦單位的要求和茶話會的內容,布置裝飾廳室。廳內適當擺些花卉盆景,給賓客一種四季如春的感覺。

2.擺放台椅。茶台的擺放,要根據參加的人數而定,圓台、方台、長方台均可,要注意突出主台和主賓、主人位置。茶台坐椅要求整齊對稱、距離均勻,疏密適當。

3.擺設餐具。在每位賓客坐位前的桌麵上放一個食盤,盤的左邊放餐叉,右邊放水果刀,緊靠水果刀放一雙筷子(內賓不宜放餐叉)。在餐盤的右上側放一隻茶杯(如飲用橘子汁、啤酒增放一個玻璃杯)。在茶桌坐位的右上側放一把茶壺(下墊壺盤)。茶桌上還可配備些煙缸、牙簽、小毛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