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中國人的畸形消費(3 / 3)

4.奢侈才能換來麵子

穿名牌有麵子,穿布衣沒麵子;喝茅台有麵子,打散酒沒麵子;開靚車有麵子,打麵的沒麵子。想來也是,奧迪要比坐桑塔納有麵子,而奔馳又要比奧迪有麵子;住都市獨樓又要比住大雜院有麵子,而住山水別墅比住都市獨樓有麵子,就像不動用工資的要比動用工資的有麵子,打高爾夫球的要比打煤球的有麵子,公款消費的要比自掏腰包的有麵子一樣。這就是如今社會中一些人的觀念:用奢侈換來麵子。

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時代不同了,現在隻有慷慨大方,才能顯示出一個人富有,才能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淺薄的想法。然而,就為這麵子,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過去還是現在,為了麵子一擲千金,為了麵子送大禮,為了麵子“打腫臉充胖子”等進行攀比消費,而且一個比一個“大方”了。

而這些死要麵子的,則奢侈浪費、盲目攀比,卻造就了畸形消費的文化土壤。

畢竟,人是社會動物,一個人的奢侈炫耀必然會使得周圍的人相形見絀,這種相形見絀的結果正是奢侈者期待的反應,但話說回來,也正是這種對比,給相形見絀者以難以忘懷的刺激。在此刺激下,人們要麼為了麵子和尊嚴,砸鍋賣鐵也要一比,競相奢侈;要麼是引起人們更為嚴重的仇富和嫉妒心理。不管在哪種情形下,都是對和諧的人際關係的一種衝擊。

現在大學校園中,電腦、手機盛行,已成為高校學子流行的必備物品。

高校流行手機、電腦,主要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別人有自己沒有,覺得臉麵掛不住,有些學生為此奢侈浪費,貸款或借錢買電腦和手機。電腦在查閱資料方麵是有很大作用,但是,有些學生購買電腦後成天泡在網上,不是聊天,就是玩遊戲,根本沒有心思學習,視力還會下降。手機消費更是厲害,每個月至少要幾十元的話費。再說,如今高校條件都很優越,學校有網絡教室,電話遍布校園各個角落,購買手機、電腦沒有多大作用。麵子人人都愛,男人比女人更在乎。然而,愛麵子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如果為了麵子,甚至為了一時的體麵而影響家人的生活質量和感情,連自己也要承受過重的難以擺脫的負荷,那就是自討苦吃了。

某大學的小劉同學過生日時,邀請了同宿舍的同學還有幾個好友,在一家中檔餐館慶祝。喝酒、唱歌,每個人都玩得十分盡興。最後結賬,一頓飯花去500元錢,一個月的生活費所剩無幾。小劉家裏本來就不富裕,但為了自己的麵子,也要咬牙舉辦生日聚會。否則,便有可能被別人視為“異類”。以後的生活怎麼過?隻能向同學借錢,下個月再從生活費中省出些來還賬。

為了“麵子”,而花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費,值得嗎?

奢侈消費的心態在中華大地上普遍存在。曾經有一位在美國打工的中國人並不富裕,但她張口閉口就是自己在紐約第五大道或者梅西百貨等高檔商店買了什麼香奈兒、資生堂、路易威登之類的名牌商品,並一再聲明自己買的不是減價貨,覺得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她的身價。

一名營業員說:“不少顧客送人的禮,讓我們專挑價格昂貴、包裝精美的介紹,這樣才顯得出手大方,有麵子。”

這種奢侈浪費的風氣在很多中國人的眼裏,似乎隻有金錢才能衡量貧與富的差別。與此相比之下,美國人的消費觀卻相當務實。他們追求個性化和實用,而不攀比奢華和一味地模仿別人。而且絕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會留意廣告,選擇在商品打折或者贈送折價券的時候進行采購,他們根本不會感覺光顧減價商店會有失身份。

另外,趕時髦已是中國人對於自己麵子的一種維護,中國已成為全球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手機用戶數量直逼3億戶;50%的用戶都會在一年到兩年之間更換新的手機,有近20%的用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更換一部手機。曾有人把這種獨具特色的窮慷慨、窮大方戲稱為“中國式奢侈”。然而,由此所帶來的資源浪費與環境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不買對的,隻買貴的”

分析奢侈品消費族的心理,他們不僅僅是盲目的“不買對的,隻買貴的”。奢侈品能使新貴顯示身份,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30歲的張小姐自己在做服裝生意之時說到,逛名牌店的感覺和普通商場完全不同。這些奢侈品品牌都被她統稱作為“大牌”。一旦在某家“大牌”消費,她就在這裏建立了“檔案”。每當有新產品從歐洲運抵中國,她就會接到品牌店的請柬,先睹為快。有時“大牌”還會邀請她參加一些小型的私人觀摩會,享受貴賓級待遇。

別當“包法利夫人”

“中國奢侈品消費仍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商業專家人士都一致認同此種觀點。奢侈品最大的市場集中於亞洲,這就足以顯示出亞洲人“炫耀型消費”的消費心理和習慣。名牌商品是財富最明顯的標誌,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此種炫耀性的消費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但在這股奢侈風的勁吹之下,專家人士提醒人們,應該提防福樓拜筆下的因追求上流社會生活而負債累累最終隻好選擇結束生命的包法利夫人將在中國複活。

但由於年輕人生活經驗不足,追求物質生活又過了頭,一些畸形消費特征也愈演愈烈。如出於成都人典型的愛麵子和攀比心理所導致的炫耀性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給自己的生活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讓我們看看那些睜著大眼睛渴望能夠讀書和學校的失學孩子們,看看那些邊嶗山區剛剛能夠吃得飽飯的貧困地區的人們,看看那些連病都看不起的“享受”城市低保,甚至連低保都“享受”不到的下崗人員,看看那些終年累月在城市打拚到頭來卻拿不到血汗錢的農民工……

對於中國人來說,什麼都可以不要,什麼都可以沒有,可千萬不要沒麵子。現在的中國人真的富了嗎?有句古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這些不知道財富來曆的部分人的“誇富、鬥富”背後,能夠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嗎?除了為了麵子而糜爛奢侈之外,還能有什麼呢?

5.因麵子而成了“月光族”

有這樣一類年輕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光族”。雖然月月薪水並不低,然而他們卻仍然在“月光”和“負翁”之間徘徊。

他們經常沒錢,經常借錢,掙得不少,花得卻很多。他們有錢時什麼都敢玩,什麼都敢買,沒錢時便一貧如洗,艱難度日,拿著豐厚的薪水,卻打起貧窮的旗號。他們的口號是“心無雜念享受現在”,超前消費是他們執著追求的生活理念。這就是曾經一度流行於都市裏的白領月光族,他們為了自己的麵子,為了自己的心情,就會在不知不覺的浪費中成了“月光族”。

現如今的許多年輕白領特別是那些在外企工作的白領,都會拿出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的薪水來買一隻皮包。高檔名牌商品是造就“月光族”、“新貧族”、“百萬負翁”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這些超前消費一族大多崇尚《欲望都市》裏女主角們的優質生活,從某種生存意義上講,這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種動力。

王小姐畢業於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之後,進入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了兩年,隻能算作為步入職場的新人。據她自己介紹,她的月薪是3500元,除去每月700元的房租,生活費,再加上偶爾有時在小酒吧裏的消費,自己的工資也就所剩無幾了。與北京市民的平均工資相比,她的工資已經不算低了。即便是如此,王小姐依然抱怨說,“每到月底,我就兩手空空,望眼欲穿地期盼著下月的月薪。”在她住所附近的建築工地工作的張師傅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一天掙25元錢。加上夜班,他的月收入也不超過1000元。在扣除吃、住及煙錢後,他每月仍然都會堅持給家裏寄去600元。

其實,像王小姐這樣,有本科以上學曆,當月工資在當月消費得一幹二淨的、30歲左右的年輕人,被形象地稱作為“月光族”。他們的消費理念與那些在建築工地、食堂打工者的消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月光族”這個詞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用來諷刺那些出身富裕、接受高等教育、充分享受快餐文化所帶來的種種方便與資本主義化消費模式的年輕人。

中國的“月光族”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一個小孩的環境中成長,手裏攥著6個人給的零花錢,衣食無憂,備受寵愛,真可謂家中名副其實的小皇帝。這樣一來,他們就很容易接受消費文化。一旦踏入社會之後,他們便很快就會成了“月光族”,但更多的原由則是人們對麵子的追求,為了麵子,則會穿名牌、吃高檔食品……。

有一人曾對6500名城市青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月光族”主要集中在IT、金融、出版、媒體、藝術等領域。其主要消費支出依次是:服裝、化妝品、外出聚餐、酒、旅行等。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日趨盛行的消費文化給“月光族”帶來了無法抗拒的物質誘惑。

現如今,輿論已開始將“月光族”們的消費文化當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新華社、《新京報》等媒體以“擺脫‘月光’”為題進行了係列報道,而且還為眾多年輕人介紹了各種擺脫“月光”的方法。《新京報》建議“月光族”對收入進行如下分配:月薪的10%—20%用於儲蓄,根據月薪確定各種消費品的消費限額,並指出“年輕時的浪費意味著年老時的貧窮”。然而,中國青年人的價值觀並未因此發生顯著變化。

在中國一些年輕人中流行“權生錢”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沒有權力、關係及運氣,想賺大錢並非易事。這種對現實的錯誤認識正在年輕人中蔓延。

據說,在大學畢業開始社會生活的中國年輕人中,“月光族”的比率占30%。他們在父母的資助下完成學業,走向工作崗位。看起來似乎已經擁有了堅強的翅膀,但事實上他們的翅膀依然非常稚嫩。在經濟上,他們很多人都無法完全自立,對父母仍有較強的依賴性。結婚之後,他們不僅要贍養4位老人,還要照顧小孩。而子女的教育費用更不可小覷。看起來,這些“月光族”未來的生活是十分可怕的,消除這樣的壞毛病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不能一貫地把麵子放在首位,否則“月光族”是無法改變的。

在某公司任經理的小月收入4000多元,可她不僅月月光,而且還負債累累。上個月才領的工資,還不到本月底口袋裏隻有1000多元了。半年前,她開始月供一輛賽歐車,又買了一套高級化妝品。月底的時候,張利的口袋已經很緊了,可她又看上了一款新款電腦,可即使分期付款,就連首付也拿不出來。於是她隻好厚著臉皮去找老媽借。但為了還按揭和借款,張利的旅遊計劃卻泡湯了。

如今像張小姐一樣的“單身負族”越來越龐大,這些“月光族”的白領通常收入不菲,但仍然經常為了麵子而入不敷出。

李佳是一家外資公司的部門經理,月薪5000元,這樣的收入應該說不算差了,但盡管沒有任何負擔,每到月底她還是會出現經濟危機。據她說,連自己都不明白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心理:隻要工資卡上有錢,不花就心有不甘。所以一到周末,她就會到商場瘋狂購物,買回一大堆自己並非需要的東西。

她的父母看著女兒如此消費就替她出招:“我們給你開一個專門的賬戶,你每月存進2000元,等存到一定數額之後,你可以拿它購買大件物品。”李佳聽從了父母的建議,每月都存入2000元,一年下來已有數萬元的積蓄。李佳這才意識到積少成多、合理規劃對自己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如今很多年輕的白領們缺乏理財方麵的知識和意識,消費的隨意性很大。但這並不說明他們沒有理財的願望,所以,每當他們的父母願意替幫助他們理財的時候,他們都會十分樂意地將錢財交給父母,以此改掉自己亂花錢的毛病。在存錢過程中,不少白領看到節儉的實際效果後,自己都會在生活中變得節約起來。

錢到底花費到哪裏了?“月光族”自己也說不清楚。新浪理財專家高巍一語道破了他們的困惑,缺乏良好的理財習慣和理財計劃無疑是“月光族”最大的軟肋。“月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都走不出“月光”怪圈。想告別“月光”嗎?不妨試試理財專家所給出的建議。

對於記賬式理財,就是把自己每個月的收入與開支分別列出一個明確的清單,尤其要把每一次的消費明細列清楚。如此連續幾個月下來,做一個彙總和財務分析,可以對開支進行詳細分類,比如必要消費、衝動消費、意外消費等。在此基礎上,給自己製定出下一個月的消費計劃,做好必要消費的預算,適當減少不必要的衝動消費。此種方式雖然有點麻煩,效果卻是讓人滿意的,長此以往,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就自然養成了。

劉小姐工作2年,月薪3000元,以前每個月不到月底,工資就全花完了。自從記賬之後,她發現自己每個月初的消費過於集中,而且經常是盲目的消費,比如盲目購物、泡酒吧等。自從她有意識地減少了這些盲目衝動型的消費後,驚喜地發現每月除必要的開支和機動消費之外,自己居然還可以擁有1000元左右的節餘。

每個人的欲望都是沒有止境的,但口袋裏的錢卻是有限的。為了省點錢出來,隻有犧牲欲望了。這一點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給我們做出了表率。蓋茨公務旅行選經濟艙,購物常買打折品。他認為:“如果你已經習慣了過分享受,你將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我喜歡過普通人的生活。”

對於一個“月光族”來講,適當的減少支出就顯得十分必要,主要方式有:用公交、地鐵代替開車、打車;一個月少打幾次山珍海味的牙祭;買衣服精挑細選,不要堆滿了衣櫃卻發現很多衣服沒穿幾次。

養成每月存錢的習慣

白小姐半年前在一家銀行開立了零存整取賬戶,每月發完工資就先存1500元,這樣半年下來賬戶裏也有了近萬元。她感覺頗有收獲,“以前隻要手頭有錢,就想花掉。自從每月固定存一筆錢後,花錢就顯得節約多了,而且自己也感覺到過得很充實。”強製儲蓄可以不斷積累個人資產,從而改掉自己亂花錢的壞習慣。

除了儲蓄之外,其實對於像關小姐之類的年輕人還可以嚐試一些其他的理財渠道,比如購買一些諸如健康保險、貨幣市場基金、國債等安全性較高、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

剛剛工作兩年之後的李先生買了房子,雖然第一次付款是父母給出的錢,但銀行每月2000元的月供得李先生自己來還。盡管每月一半的工資“貢獻”給了銀行,但李先生並沒有感覺到太大的經濟壓力:“以前沒買房子時,一個月工資也剩不下多少;現在買了房子,還完月供後,也還夠花。自己所買的這套房子教我學會了省錢過日子。”

一些理財專家還指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購置房產,可以促使“月光族”被動省錢,因為銀行的貸款是不能不還的。

對於自己經濟時時麵臨危機,生活常常陷入困頓的“月光族”們終於開始反思,並逐漸覺醒。“理財”,這個他們原本從來都不屑的字眼,到如今卻悄悄地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理財專家建議,對個人的財產狀況必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控製債務理性做“負翁”。一個家庭每月還款的月供最好不要超過家庭月收入的30%——40%。在這個範圍內,家庭財務還比較安全。此外,在負債的情況下要有統籌的考慮,為減少利息支出,可以盡可能地利用利率最低的品種。

除此之外,擬訂必要的消費目標、開始記賬找出財務漏洞也是成功理財好的開始,在生活中還應培養先積累再消費、強迫儲蓄、少用信用卡等“好習慣”。同樣是花錢,與其花在消耗型的享受不如花在投資型的享受。

對於“月光族”的朋友來講,一般都會為了不失麵子,從而在理財方麵犯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他們這樣薪水一發就見底,月月無剩餘。這樣看似“瀟灑”的花錢做派既不利於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今後家庭生活的美滿。因此,養成良好的花錢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麵子,自尊心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愛麵子積極的一麵就是自尊、自重、自愛,但過分的、不自量力的愛麵子就會演變成虛榮,最後導致“死要麵子活受罪”。別讓麵子害了自己,別讓虛偽蒙蔽你的雙眼,而是要擦亮自己的雙眼,看清麵子的真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