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不讀書(1 / 1)

回到家裏王老二連忙把剛剛買的兩塊銀元壓在箱底,又急忙吃了點飯,把全家人集合在了堂屋裏,王老二說:“今天,我把咱家的牛賣了。我要送三兒和川義上學,三兒他娘,你把這幾尺布給三兒和川義做件長衫,過幾天穿著上學堂。”老大、老二聽著父親的話心裏隻是心疼,心裏想牛沒了,以後怎麼耕地啊!王老二好像看出了他們的意思,連忙嚴肅的說:“耕地我們可以自己耕,如今三兒和川義上學才是最重要的!”老二要說些什麼,但看著父親嚴肅而又堅定的臉,他又隻好什麼也沒說。

給三兒和川義上課的老師是鄰村的一個姓阜的老先生,他曾經是前清秀才,第一節課姓阜的老先生讓三兒和川義先是拜了孔子,後又拜了先生,阜先生一本正經的對三兒和川義說:“以後你們兩個進了私塾,就不能叫別人的小號了,要用大名稱呼別人。”,等等如是在三的講了一些這樣那樣的規矩,川義還是一本正經的聽著阜先生的話,可是三兒早就心猿意馬,不知道先生說的什麼了,他看到嶄新的方桌,看到那個古古板板的孔子像,看到廳堂上麵巨大的戒尺,似乎新鮮極了,他心裏自然是高興的。慢慢的,三兒對阜先生講的那些之乎者也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每次阜先生讓他背課文他從背不過,字也寫得極差,常常讓阜先生打他的戒尺,可是她卻始終不在乎,川義卻恰恰相反,讀書認真,兄弟兩人也常在一起玩耍,村子臨著天然的湖泊,湖兒碧藍,天水一色,春天湖麵的冰還沒有完全融化,他們在課下之餘就拿著魚叉叉魚,沿著淺水處,遠遠的用魚叉一叉就把魚兒叉住,夏天蘆葦叢生,四周湖麵平靜,他們遊到湖中的蘆葦蕩中去撿野鴨蛋,求他他們下湖捉魚,用網撲捉肥大的河蟹,冬天湖麵結冰,溜冰滑冰,一過竟是四五個春秋。

一天和往常一樣,兄弟兩個人一塊去阜先生那裏上課,一路上有說有笑,突然看見一隻很大的黃鼠狼從一片蘆葦蕩中奔出,兩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異常的興奮,三兒說:“哥,快,我們把他捉住!”於是兩個人放下書包就去追,不知道追了多遠,黃鼠狼還是跑掉了,他們這才想起要上課,可是書包已經不知道放在那裏了,蘆葦蕩太大又太相似,他們兩個人找了很大一會兒才找到,背上書包急忙朝阜先生的家的方向跑去。

阜先生早就進了房門,正要開始講課,卻發現他們兄弟二人沒有來,待要說些什麼,他們兄弟二人卻氣喘籲籲的趕到,趕緊向阜先生賠禮解釋,阜先生自是不高興,但礙於講課於是說:“你們兩個趕緊坐下,我要開始講課了。”阜先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長衫,意味深長的說:“你們近日讀韓退之的文章可曾有自己的長進和體會。吳川義,你為大家先背一下韓退之的《師說》再解注一下!”吳川義從第一天進阜先生的學堂開始從來都是認認真真,他也是阜先生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師說》的背誦和解注自然不必多說,可是三兒聽著這枯燥無味的的古文,不知不覺間已經和周公下棋,雲遊八方了,這逃不出阜先生的眼睛,阜先生看見氣就不打一處來,立刻把手中的一本《唐散文》扔到三兒身上,三兒猛地一驚,也生氣的把書反而砸向了阜先生,不偏不倚正好打在阜先生的頭上,三兒慌忙跑出門外,阜先生立刻出門追趕,他那能跑得過三兒,一會兒的功夫,三兒就跑進了廣袤的蘆葦蕩。

三兒跑進蘆葦蕩,心裏卻又氣又怕有悔,氣的是可惡的阜先生居然拿著書打自己,怕的是自己回家免不了讓父親打個半死,悔的是自己的脾氣太魯莽,比應該用書砸先生,他躺在蘆葦叢中看著晚霞中的夕陽,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半夜不知怎麼的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看到自己的父親拿著皮鞭狠狠地抽打自己,看見父親又把他帶回到令人討厭的阜先生麵前,自己又跪在那認識又不認識的孔子畫像麵前。

第二天天氣很晴朗,幾隻鳥兒站在蘆葦頭上嘰嘰喳喳的亂叫,三兒睜開眼,回想著昨天夜裏的夢,不由得心裏一顫,他也餓了,自己從蘆葦叢中找了幾個野鴨蛋生著吃了,他想回家,可又想起昨天夜裏的夢,一氣之下,向著濟南府的方向走去,離開家鄉,朝霞依舊,照在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身上,背影顯得卻很修長。

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的確隻是一個孩子,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在離開家鄉的那一霎那頃刻間又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路上他始終想著父親說隻有讀書才能有出息,我不信,我早晚要混出一個樣來,我才回來!三兒邊走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