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蕭牆”是所有企業的一個“夢魘”。2009年度,摩托羅拉高層發生嚴重的內部鬥爭,導致了公司首席財務官保羅·利斯卡被解雇。隨後利斯卡於北京時間2月20日對摩托羅拉提起訴訟,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對於深陷數十億美元虧損和已裁員數千人的摩托羅拉來說,度過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內鬥不僅會使自身遭受重創,同時也給對手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內鬥的危害,那麼我們是否能將其作為主動打擊對手的策略呢?
組織內部最常見的就是權利和利益之爭,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這點。
國外某著名公司H企圖收購國內一家企業,但是國內Y公司也盯著這家企業。H公司分析了對手的情況,發現對方是一家股份公司,共有6個股東,還發現其中有2個股東對自己的分紅非常不滿。在深入地調查後,H公司項目主管秘密會見了其中的2位股東。結果Y公司在收購案中陷入了激烈的爭吵,在關鍵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最終H公司順利的收購了Y公司。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H公司的成功離不開那兩位股東,更離不開H公司的決策策略。幾乎每個公司都有權利和利益之爭,這為我們的滲透提供了解決好的機會。通過這個案例我們要注意下麵的問題。
首先要認識到,讓對方內部混亂是最有效的搶單策略之一。
不論什麼時候,與對手搶單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對手,這樣才能有效打擊對手。
找對人也非常重要,通常那些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的人是最佳人選。
保守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除了這種情況外,我們還可以從對手的組織結構入手,一個組織在現實管理中很難做到盡善盡美,總會有一部分感到不滿。
Z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長為一家大公司。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各部門之間相互獨立,派係分明,中層管理人員由原來的7個增加到10多個。各個部門經常向老總告另一個部門的狀,部門間經常相互詆毀,非常影響與客戶的談判。
這個案例中雖然沒有提及搶單,但是如果讓競爭對手知道這種情況,一定會被對方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