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節 佯作不知,讓客戶自滿起來(1 / 1)

韓非子曾有名言“挾智而問,則不智者至”,意即懷著已知的事情詢問,不知道的事情也可以知道。“假裝無知”故意向對方討教,很容易激起對方談話的興趣,這是因為滿足了對方的虛榮心,給了對方炫耀自己非凡能力的機會,而我們隻要做好忠實的聽眾就可以了。

●手段1:請教對方一些問題

請教問題是佯做不知的一種表現形式,鬆下幸之助每每與人對話總是“不恥下問”,顯得畢恭畢敬的樣子,從而打探出許多鮮為人知的信息,且他的行為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談話中即使我們知道也不要說出來,否則會使對方失去繼續說下去的興趣。

皮特:總算找到您了,聽說您在這個地區經營暖氣設備已經很久了?

商人:沒錯!

皮特:那您一定知道很多東西吧?

商人:你說對了,這裏我很熟悉,很多人都在我這裏買東西。

皮特:其實,我是從事暖氣設備推銷工作的,但是我對這裏一無所知。不知從哪方麵入手?

商人:恩,坐,我來告訴你!

我們拜訪客戶,經常會遭到大聲地喝斥,不妨換一種策略,向對方請教他熟悉的領域,這樣推銷工作就會順利很多。

●手段2:表現出“傻傻”的樣子

心理學實驗表明:一個能力出色的人,如果表現出不利索(杯子弄倒、撓頭等),反而容易讓人們產生好感。傻裏傻氣的人缺乏攻擊性,人們與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下麵我們列一些裝傻的技巧。

對方在闡述觀點的時候,要作出一幅不解的樣子。

表述中,不重要的話題,要前後矛盾。

對方提出問題,表現出一臉茫然的樣子。

交談時做一些自然而又奇怪的表情。

故意把杯子碰倒。

假裝身體失去平衡,差點就要倒下。

●手段3:故意說錯話

誰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個人在你麵前表現的非常完美,你表麵上會非常佩服,但在心裏卻很不舒服,你也不太想和對方成為朋友。這告訴我們,與客戶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表現的完美,偶爾說錯幾句話,對方的防範心理就會弱很多。

某公司要采購一批原料,但擔心客戶會抬高價格,因此這樣打電話。

甲:貴公司的生產能力很強,每天都可以生產10噸吧!

乙:那裏了,6噸而已。

甲:那也很厲害了。

故意說錯對方的產量,警惕性也隨之下降,無意識間對方糾正了我們的錯誤,這是人們的通病。而後再說出大家對原料價格的評價,這樣我們就輕易獲取了對方的定價標準及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