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在客戶麵前畢恭畢敬也不是一件好事情,隻要能解決問題,發怒也未嚐不可。
有一點必須要記住,發怒的時候不要有人身攻擊,否則會弄巧成拙。
匹茲堡鋼鐵廠雇員托馬斯向某大橋設計商推銷鋼架,以用作橋梁架構。為此他已經拜訪了負責人很多次,但是沒有任何進展。
當他再次去拜訪那位負責人時,對方開始喋喋不休的指責托馬斯:“你們公司的資質不夠,與我合作的公司都是一流的,你們的技術存在很多問題……”托馬斯覺得爭辯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於是采用了一個危險的策略。他突然對那位負責人怒吼道:“天啊!你太固執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麼愛嘮叨的人”說完之後,托多斯站起來:“我想我還是改天再來拜訪。”
就這樣,當托馬斯再次拜訪對方,出乎意料的是,對方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喋喋不休地指責,很客氣的與托馬斯談論鋼架的問題。
最後,托馬斯拿到了一份采購合約。
托馬斯發怒的策略是成功的,他有力的回擊了那位負責人,使對方不得不有所收斂。但必須指出的是,這樣做是在冒險,托馬斯的行為很可能激怒對方,幸運的是他成功了。事實上,托馬斯並不是魯莽的發怒,而是有策略的發怒,我們來分析一下,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他並沒有在第一次拜訪的時候就使用這個策略,如果那樣的話他將不會有任何機會。
當時沒其他的策略可選,發怒也許能夠挽回危局,即使不成功也沒什麼,搶單中冒險是必要的。
他抓住了對方的特點,即喋喋不休、愛炫耀、吹毛求疵,這樣的人臉皮較厚,挨罵後反而會乖一點。
托馬斯一股腦的發怒,持續時間很短暫,甚至隻有一句話,但沒有針對客戶那些“特點”談,這樣做的好處是對方容易接受批評。
發怒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禮貌,即使發怒也要有風度,不要一幅歇斯底裏的模樣。
還有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來,托馬斯是有預謀的發怒,並不是出於一時衝動。
我們如果想使用這一策略也要像托馬斯這樣思考並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