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時製宜終成大亨(1 / 1)

(1)打工起步小本創業

1963年,香港周大福珠寶行聘請櫃麵售貨員。陳沛耀當時隻有小學文化,但在英專念過一年英語。他不顧一切,越級挑戰,終於被老板看中,錄入使用。從此開始了打工生涯。從此一幹就是七年。

1969年,陳沛耀當時已由櫃麵見習生升為二把手,但他感到留在珠寶行發展有限,不如自己出來闖一闖,於是,便以僅有的一萬港元積累,開始了創業生涯。

在珠寶行,要從事珠寶買賣,1萬港元實在少得可憐,根本無法入市。但陳沛耀並不知難而退,而是憑著自己在珠寶行多年的滾打,憑多年的交情,向同行賒帳購進了100多萬港元的貨物,從事珠寶製作貿易業務。那年他25歲。

(2)依靠尼克鬆發了一筆財

開始創業時,陳沛耀的生意相當清淡。日子相當不好過。這樣挨過了2年多。

1972年,尼克鬆訪華,中美建交,給陳沛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會。他抓住了。

當時,中美建交後,封鎖了多年的大門終於打開,美國人忽然之間對這個神秘的大陸倍感興趣,什麼事物都感到新鮮,一時間掀起了中國購物熱。身在珠寶行的陳沛耀獨具慧眼,看準了這一時機,便決意調整經營策略,專攻半寶石首飾,出口美國。這一招果然不同凡響,一炮打響了。半寶石價格相對低些,但需求量相當巨大,因此,薄利多銷,利潤相當不錯。這一仗全靠了尼克鬆幫忙。從此,陳沛耀的珠寶生意走上了坦途。也是因為他這一行的成功,使他悟到了一個道理——

做生意要能夠成功,必須善於審時度勢,抓住時機,抓住“生意眼”。

陳沛耀隻不過受過小學教宵,為什麼會有如此領悟力和應變力呢?他之所以能夠逢山築路,遇水搭橋,能夠因時製宜做生意,賺大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勤於學習善於觀察。

是的,做生意應當時刻掌握企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才會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把批發網搬到美國去

那時陳沛耀的半寶石生意,出口美國,以紐約為主,而紐約的球寶商又以猶太人最為活躍。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善於經商的,但也最難應付。他們在購進半寶石時,往往不按期付款,變相拖延,這使陳沛耀十分頭疼。因為資金周轉不靈,生意便難以開展,因此,經過反複考慮之後,陳沛耀決定把自己的珠寶批發業務搬到美國來,以便直接控製在美國的貨物銷售,不再受製於人。

1977年,陳沛耀正式在美國開展批發業務,這樣,在美國的市場更加牢固。這也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4)把工廠遷往大陸內地

陳沛耀時刻留意時勢變化,並隨時調整經營策略。1979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陳沛耀看準這一時機,便將大部分產品都遷往中國內地加工。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成本,市場競爭力又提高了一步。

(5)當機立斷轉移主攻方向

陳沛耀就像戰場上機警昀槍手,善於及時機警地轉移主攻方向。

1984年,陳沛耀預料到,隨著經濟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購買力必將增強,風行了10多年的半寶石市場將會疲軟,於是,當機立斷,實行戰略性轉移,投資2000多萬港元,向彙豐銀行購入了當時被彙豐接收的麗麗珠寶行,向精美寶石市場進軍,重走高檔首飾之路。

這一步棋,他又走對了。果然,人們收入不斷增中,許多人都把眼光盯在了昂貴首飾物上,陳沛耀又一次大賺其錢。

(6)拓展業務批零兼營

製程高價精美首飾的風險相當大,批發商的珠寶往往由於貨色不對路而被零售商拒銷。這樣容易積壓,影響資金周轉。於是,陳沛耀又積極開拓零售業務,批發零售雙管齊下,這樣,銷路更加穩定了。

目前,他在香港的零售店已有5家,夏威夷有7家,紐約有1家。

縱觀陳沛耀的成功之路,最為重要的一眯,就是他善於把握時機,善於因時製宜,主動出擊。因此他終於成了著名的珠寶業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