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雖然費時費力,然而卻很管用。因為,第一,這家顧客可以確保沒有斷米之憂,第二,穩住了顧客,確保他不會因為臨時斷米而上別家去買,失掉客戶。
為了更周全服務,王永慶常提供些與買米有關的額外服務,送米來時,將舊米掏出來,將米缸清掃一下,把新米放在下層,舊米放在上麵。
為了更好地幫助客戶,他還常采取賒銷的辦法。米賣出之後,如何收錢呢?什麼時間去收錢對顧客來說最為方便呢?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發薪日是最合適的。王永慶針對這一特點,便將買米的全部顧客分門別類,一一記下他們的發放薪水日期。等顧客領了薪水之後,他再去收米錢。這種做法,王永慶每次都可以順利收到錢,而對客戶來說也樂於接受。
從此,王永慶依靠主動出擊,服務至上,在品質、服務、收款方麵都有創新的做法,因而大受顧客歡迎。他也被人們稱頌,說他的米品質優良,服務周到,信用第一。口碑相當好,一傳再傳,生意便越做越開了。
剛開創米店時,一包12鬥的米一天都賣不完,而兩年之後,王永慶依靠主動出擊,服務至上這兩手,一天可賣出十幾包米了。
但是,當時米行生意相當微薄。當時的米,一鬥12斤米,本錢是5角,賣出價是5角1分。賣出一鬥米,隻能賺到1分錢。米店如此賺錢不易,為了爭取生意,王永慶便更加勤奮,賣力。而且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機會。
一天,深夜兩點多釧,外麵下著大雨。這時,嘉義火車站對麵的一家客棧的廚師來敲王永慶米店的門,說是半夜有旅客來住店,等著要煮飯吃,請王永慶馬上送一鬥米過去。
1鬥米1分錢的生意!在別的人看來,太沒意思了,因為當時是深夜兩點多釧,睡得正香的時候,而且外麵又下著大雨。一般店家,可能假裝沒聽見,放棄了。但王永慶卻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機會,一聽到有人敲門,立即從床上爬起來,冒著大雨把米送了過去。那們廚師看著淋得滿身濕漉漉的王永慶,也都感動了。
服務至上,主動出擊,絕不放過任何一次賺錢機會,這對小本經營者來說,是何等重要的!唯有這樣堅持下去,才有成功,賺大錢發大財的機會。後來王永慶能成為風雲一代的台灣富豪,與時這種珍惜每次賺錢機會是分不開的。
(4)勤儉持業以求發展
對於任何一位小本經營者來說,任何奢華揮霍的想法都將毀掉發大財的前程,從此小本經營發大財的願望會因之而化為泡影,唯有勤儉持業,不斷謀求發展,才是正道。
王永慶經營米店一年多後,已經穩住了相當多的固定客戶,有了相當可觀的市場基礎。於是,他使把所有的積蓄,再借一些錢,用來擴大經營規摸。由米店改拓為碾米廠,改善純粹賣米的苦境,以求發展。
當時,和王永慶相鄰的是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碾米廠,廠主叫福島正夫,比王永慶大20歲。那時台灣尚在日本人統治之下,日本人的碾米廠比王永慶哪方麵都優越得多。但王永慶並不言輸,而立誌要越過日本人。有什麼法子呢?條件比別人差,王永慶就在別的方麵下功夫。
首先是延長工作時間。日本人的碾米廠下午6點鍾就停工休息,而王永慶卻堅持做到晚上10點半。每天都比日本人多做了4個半小時。
其次是節減開支。每天碾米弄得一身灰粉,日本人每天花三分錢洗熱水澡,而王永慶就在屋外裝冷水龍頭,每天節省三分錢,洗冷水。即使住寒冬也不例外。每天節省三分錢,相當於多賣出三鬥米的利潤,終於,在嘉義的26家碾米廠中,王永慶排名第三,而日本人福島正夫隻列第四。
那時,台灣處在日本人的統治把持之下,能夠趕超日本人,而且各方麵條件都不如日本人的情況下,做出如此優秀成績,真是相當不易啊,王永為了做到這一點,不知苦下了多少功夫。
(5)請你記住這些話
王永慶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小本致勝,有什麼可借鑒的地方嗎?對於每一位尚在艱苦摸索之中的小本經營者來說,下麵的話應當牢牢記取。
王永慶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曆,使我在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
你聰明的,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