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說話的同時,楚軍已經把陣勢給布好了,大批兵隊衝向宋襄公這邊。宋軍此時看到了楚軍凶猛魂都嚇得跑掉了,更別說打仗了,一個一個都嚇得逃跑了。宋襄公正想親自督陣進攻,還沒來得及衝向前去,便被楚軍圍住,身上、腿上幾處受傷。幸虧宋國的幾員大將奮力衝殺。才救出他來。等他逃出命來,宋軍已早逃散。糧草、兵車全部被楚軍搶走,再看那杆“仁義”大旗,早已不知丟在何處去了。宋國的百姓們對宋襄公都罵不絕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邊走邊說:“講仁義的軍隊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義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別人!”此時在創新身邊的將士們聽到宋襄公這麼說後,都在心裏邊罵宋襄公是一個大蠢貨、大笨蛋、大草包。
宋襄公嘴上一直講著要按“仁義”辦事,但他在會盟諸侯時對於自己不能當上盟主反而破口大罵時,不知道他是不是還記得“仁義”這兩個字呢?
軍事與政治密切相關,在中國尤其如此。拿破侖被囚禁在海島上時曾看到過《孫子兵法》,當他看完這本書的時候,他感歎自己若能早日見到這部兵書,一定不會慘敗,不會受牢獄之苦。其實在實際上,能夠決定戰爭成敗的,還是在於政治。
中國人素來崇尚智慧,熱衷謀略。所謂“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鬥智不鬥多”,正是這一文化傳統的形象寫照。因此,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聖,謀略運用爐火純青,風風雨雨等閑而過,把握主動永不言敗。春秋初年的鄭莊公就是這方麵的典型之一。
鄭莊公在曆史上的最大作為,是通過各種手段使西周末期才成立的小小鄭國,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從鄭莊公所作所為所體現的政治技巧來考察,是讓人很佩服的。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之一主要表現在遇事能忍。蘇軾《留侯論》有雲:“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從這裏看來,鄭莊公就是這樣一個人。當他的母親薑氏與胞弟姬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製造麻煩的時候,他能做到隱忍不發。薑氏想讓姬段占有好的封地,以此來占據政治的目的。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貪欲不足,大修城邑,圖謀不軌,他也裝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忍下一時之氣。其後,姬段的肆無忌憚、得寸進尺之舉,讓鄭莊公的臣子們都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好心相勸莊公早早應對,以免引起一發不可收的地步,可鄭莊公還是隱忍不發,以“不義,不昵,厚將崩”的理由婉言拒絕。鄭莊公遇事能忍的事情不僅反映在這裏,還反映在他處理與周王室的關係問題上。麵對年少氣盛的周桓王的作梗為難,他努力克製內心的惱怒,主動前去王都朝拜周桓王,希望借此來緩解長期以來彼此間的對立情緒。誰知周桓王並不買賬,給鄭莊公吃了個閉門羹,讓他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接著又任命虢公林父為右卿士,讓他與身為左卿士的鄭莊公分庭抗禮,並強行向鄭莊公索取了鄔、蘇、劉、於等四座鄭國城邑,公開給鄭莊公以大的羞辱。他的所作所為雖然令鄭莊公很生氣,但是他最終還是把自己的怒火壓了下來,所以說,遇事能忍,便成了他的性格特征。老謀深算,功於心計,這正是鄭莊公戰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誌。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之二為出手能狠。鄭莊公在胞弟逼宮問題上的隱忍,在周桓王打擊麵前的退讓,說到底不是單純的隱忍或退讓,而屬於韜光養晦,後發製人。不是說他不想馬上實施反製,而是因為他不願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與對手對立。所以說,鄭莊公在隱忍的同時,私底下卻一直在做著充分的準備,企圖一招就能製敵。令人可笑的是,他的那些對手對他的這種做法一無所知,把鄭莊公的克製隱忍、妥協退讓誤認為是一種懦弱無能、軟弱可欺的表現,於是乎步步進逼。姬段動員軍隊企圖偷襲鄭國國都,周桓王大舉起兵進犯鄭國縱深之地。誰知他們忘乎所以的舉動,恰好為鄭莊公痛下決心全麵反擊提供了機會,在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他予對手以迎頭痛擊;“克段於鄢”,一舉端掉國內動亂的禍根;用新型的“魚麗”陣法殺得周室聯軍人仰馬翻,落花流水,連周桓王本人也中箭負傷。可見,鄭莊公不出手則罷,一旦出手,不但準而且狠,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鄭莊公戰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誌。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之三為善後能穩。孔子說“過猶不及”。真正高明的戰略家對戰略目標的設定都是非常理智的,決不會在勝利麵前頭腦發熱,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適可而止,見好便收,用現代的話講,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節”。鄭莊公在這方麵的作為,同樣可圈可點。當挫敗姬段的叛亂陰謀,迫使他逃竄共地後,鄭莊公便不再追擊,因為他心裏知道,此時的姬段就好比是一條喪犬,根本不值得再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對付他。另外,由於鄭莊公母親薑氏在這一叛亂事件中曾扮演過很不光彩的角色,讓鄭莊公內心既痛苦又憤恨,但為了社稷大局,他最終還是與薑氏和解了。“遂為母子如初”,贏得“孝”名,在政治上替自己撈足了分數。至於善後問題上的做法,更反映出鄭莊公的機心深密。當鄭軍大獲全勝,祝聃等將領建議乘勝追擊以擴大戰果之時,鄭莊公頭腦異常冷靜地表示:“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淩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遂下令停止追擊,放對手一馬。不僅如此,他還在當天晚上派專人前往周軍大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從而給周桓王一個下台階的機會,使得雙方的關係沒有鬧到徹底破裂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不但贏得了利益,出了風頭,以給對手留了餘地,為以後杜絕了後患,左右逢源,一石二鳥,這更是鄭莊公戰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