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陰謀與奸者(3)(1 / 3)

通過上述文字,我們暫且不管當時的條件如何,施行得怎麼樣,曹操的這些關於發展生產、照顧人民生活疾苦和發展教育的政策,應該是當時的封建統治及割據勢力中最為先進的。曹操用這樣的製度,肯定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以後的事實中,我們看到,曹操的這些政策對他的戰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魏國在整個三國時代一直都是最為強盛的。

曹操當然應該還是一位軍事家,他的用兵很是不錯,遠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狼狽”。其實,他很善於用兵。三國時期注定是一個軍事家施展才能的時期,幾乎到處都有戰爭,天天都在打仗。許多諸侯都是在戰爭中使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的,東吳的孫家就是這樣慢慢地強大的。而曹操的魏國實際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操能在眾多諸侯中脫穎而出是與他的軍事才能分不開的。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曹操很善於指揮打仗。謀士郭嘉在分析“十勝之議”時評價他能“以少克眾,用兵如神”。像建安三年春三月征張繡。曹操在穰縣包圍了張繡,五月劉表派兵救援,截斷曹軍後路。此時曹操想退兵,但是張繡軍隊追來,曹軍很難向前進,在這種情況下,曹軍就擺開連營陣勢逐漸推進,曹操在給荀彧的信中說:“敵軍來追趕我,雖然我每天隻行進數裏,但我估計,走到安眾縣,必能打敗張繡。”

果然,到了安眾縣張繡和劉表的軍隊合在一處據守險要,曹軍前後受敵。曹操連夜在險要地方開鑿地下通道,全部運走輜重,埋伏奇兵。天亮敵軍以為曹兵己撤退,就全軍追趕,曹軍出動埋伏的步兵、騎兵,把張繡打得大敗。這隻是曹操軍事能力的一個小的體現,在整個三國戰爭中,魏國的每次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是由曹操定下的具體策略的。可見曹操用兵如神的本事。

更為出名的當然是官渡之戰,曹操的形勢是非常不利的,而他能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隻能證明他的軍事才能是非常的突出的。袁紹占據了北方的冀、並、青、幽四州,有軍隊幾十萬人,兵精糧足,猛將如雲,袁紹根本就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裏。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向曹操發動了進攻。

曹操的力量遠不如袁紹,僅占據大河以南的部分地區,不僅地盤狹小,而且多為破爛不堪的戰場,生產沒有恢複,物資供不應求。兵力僅萬人,有的史書更是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但是,曹操並沒有因此而畏懼,他親自率兵北上白馬迎敵。他先進兵延津,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樣子。引袁紹分兵向西,然後突然轉向兼程去救白馬。當曹操率軍突擊到來的時候,給袁紹來了一個措手不及,斬大將顏良,在這次戰爭中袁軍大敗。遂解白馬之圍。當曹操揮師西撤,袁紹又引兵趕來,曹操見追兵漸近命令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上。袁軍爭搶輜重,陣勢混亂,曹操率騎兵突然襲來,大敗追兵,斬另一大將文醜。

而此時的曹操雖然初戰獲勝,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充分表現出了一個軍事家的冷靜和睿智。他考慮再三,決定主動後撤,繼續據守官渡。八月袁紹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看情況而動。

袁紹依仗著兵多將廣,向曹操大肆進攻,曹操軍隊堅決還擊,兩軍爭鬥相持不下。而此時的曹軍供給十分困難。十月袁紹為大戰從河北運來萬餘車糧草,派大將淳於瓊帶萬餘人護守,把糧草存在了離袁紹大營隻有十餘裏的烏巢。

此時的曹操非常的困難,但是以他從前得來的名氣贏得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許攸。這裏麵還有一個故事:許攸早先在袁紹那裏做謀士,當時袁紹兵強馬壯,中原各路諸侯無人能敵。許攸雖然足智多謀,但是袁紹手下人才濟濟,也不太重視他。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遂起兵討伐曹操。兩軍對壘了數日,在官渡展開生死決戰,曹軍日久糧草已絕,遂令人火速趕往許昌催糧,不料使者竟被許攸截獲,許攸上報袁紹,反被懷疑,因為許攸乃是曹操少時的好友。麵對袁紹的不信任,許攸一氣之下索性降了曹操。後來正因為許攸的計謀,曹操才大敗袁紹,占領了翼州。當日許攸來降,曹操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跑出來了。

曹操得來投降的謀士許攸消息,親率精銳騎兵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烏巢,四麵放火,淳於瓊據守。袁紹一邊派兵增援一邊去襲擊曹營,結果曹營未破,烏巢袁軍大敗,袁紹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隻得逃回黃河以北,這次以曹操大獲全勝。這就是曆史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官渡之戰。

曹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能頭腦冷靜,正確分析當時的形勢,聽取謀士意見,並親自到戰場上指揮,並最終贏得了勝利。官渡之戰的勝利,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開始,同時,也決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勢已是非曹操莫屬。

曹操非凡的軍事才能在曆史史料上是能夠查得到的。他征徐州、征烏桓都取得了勝利。在赤壁之戰曹操雖以失敗告終,但在戰爭的前一階段,曹操的努力不僅是占上風,而且是銳不可當的。而曹操的最後失敗,隻能說明他在軍事上得了太多的勝利,使其過分相信自己。曹操在完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南征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