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陰謀與奸者(5)(3 / 3)

放著好的建議不采用,卻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大臣想辦法,大臣們隻有出些歪主意了。奇怪的是,越是那些荒唐的建議,王莽愈加欣然接受。天鳳四年,王莽下令鑄造“威鬥”。為了表現對天命的恭敬,王莽親自主持鑄鬥典禮。工匠們依據王莽的設計,用不同合金比例的青銅,造了一個長有二尺五寸、形狀像北鬥七星的“球鬥”。王莽把這件東西看作是可以戰勝起義軍的神物,出行時派專人保護著走在車隊前麵;在宮裏,由一專門人員侍立一旁,“威鬥”隨著時辰轉動,王莽的龍椅也隨著轉動,以保證他始終坐在北鬥七星的鬥柄上,認為這樣就可以天下太平。但鬥轉星移的同時,起義軍卻是日盛一日。

一招不靈,再想一招。有個自稱會看風水、望地氣的騙子向王莽上奏,稱京城長安有“土功”象,需要大興土木、多搞一些建築物,由此天下太平,王莽的江山穩固,萬壽無疆。病篤亂投醫的王莽,馬上下詔修建宗廟,任命大司馬王邑、大司徒王尋主管,另派十幾名官員監工,動用十幾萬名工匠,在百頃麵積的土地上,修建了宏偉華麗的九座宗廟,以便祭祀從黃帝到他父親王曼九位祖先。在創建這麼大一個建築,需要一筆數目巨大的開支,可是連年的戰爭加上持續的幹旱、黃河兩次泛濫,天災人禍導致國庫空虛,這樣錢從何而來呢?王莽不得不出賣官爵:六百斛米可買一個郎官,交的越多,官職越大。當官沒有好處的話,誰還買官呢?這些買了官的人,所花費錢財自然要在百姓身上搜刮回來,並且要撈得更多才劃算,因此就變本加厲地坑害百姓。王莽修廟,本欲借此壓製起義軍,結果卻事與願違,愈加激發了百姓的怒火,甚至連京城長安附近都出現了起義者的蹤跡。

最為王莽樂於接受的一招是侍從郎官成修提出來的,他說黃帝就是由於有一百二十個妃嬪才成了神仙,所以繼立“民母”(皇後)才是天下太平的最佳選擇。王莽交口稱是,立即在全國大選美女,最後確立一位皇後、三位貴妃(分別稱和嬪、美禦、和人)、九位嬪人、二十七位美人、八十一位禦人,共一百二十一人,比黃帝還多了一名妃子。舉行婚禮時,王莽為了掩飾自己的老態龍鍾,別出心裁地把花白胡子染成黑色,真像是在演一出鬧劇。最讓王莽悲痛的一招是大臣崔發想到的,他見王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說:“《周禮》、《春秋左傳》上都記著,國家危亡時,應該痛哭來消災。《周易》上也寫著‘先哭後笑’看來現在隻有哭才能解決問題了”。王莽麵對不可開交的局麵,也正想哭呢!隨即帶領群臣來到祭天的地方,對天禱告:“上天既然讓我當天子,何以又讓叛亂者猖狂呢?若是我有過錯,就請打雷劈死我算了!”說完,號啕大哭。王莽想到皇帝寶位還沒坐夠,心裏邊真是感到無限悲痛,竟一下哭得昏死過去。為了要壯大自己的聲勢,王莽又命令太學生和附近百姓,每天早晚兩次集中一起哭天,並且免費招待吃飯。隻要是哭得傷心,並且把那些能夠背誦王莽禱告原文的,封他們做郎官職務,結果幾天之內,就有五千多人當了郎官。

哭聲並沒有得到成效,建宗廟、娶後妃這些荒唐的事跡越來越激起了民眾的憤怒,“威鬥”也壓製不住義軍。劉秀等起義軍與王莽軍隊的昆陽一戰,決定了王莽政權的崩潰。地皇四年,起義軍包圍長安,他們不單燒毀了新建還沒有多久的宗廟,甚至把王莽父親和妻子的墳墓也挖出來燒棺焚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