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流行的後現代與我們應取的態度(2 / 2)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文化思潮的出現,並非由於尋常百姓的無聊,也不是幾位哲學家的深沉所致。它是人類發展途中必經的一站,是人類自身弱點的表露。由是看來,那些隻知瘋狂不知意義隻求當下不問明天的後現代人,實際上是值得同情和憐憫的。他們既將文明送上祭壇,同時自己又是祭品,其生存的無意義,也隻是對現存世界的無意義一種無奈的回應。而且,從另一角度看,後現代主義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很難斷言不是一種好事。它所衝擊的很大程度上是人類自古以來對自我處境的一種虛假觀念,解構的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形上傳統。它把人性的弱點以及文明的弊端無保留地顯露出來,以便人類在重建文明時知道該沿著什麼樣的路子發展。盡管我們很難對人類的未來作出樂觀的預測,但後現代主義畢竟替我們敲了警鍾。

後現代主義興起於西方,但一旦興起之後便成了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就連我們這素有人文傳統的國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精英文化向通俗文化獻媚,讀書人越來越沒有書卷氣文人味;電視、錄相、MTV、流行歌曲、廣告、遊戲機,趨同的衣著,趨同的建築以及趨同的室內裝飾和日常用品,使得一般國民很難尋到自身的生存方式。偶像倒塌,英雄不再有,就連被少男少女追逐的歌星影星,也在走馬燈似地輪轉。人們不再看重神聖,學術、藝術以及相關的學位或職稱,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褻瀆。這一切,無疑對人文世界和意義世界構成了或顯或隱的傷害。

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相應地也就應該有自己的一種活法。在西方文明湧入之前,我們靠自己的活法活了幾千年。即便在本世紀,我們仍關起門來按照自己的活法又活了幾十年。有自己活法的人,往往看不慣人家的活法,何況人家的活法本身是值得商榷的。也正是這樣,許多人呼籲把後現代主義擋在國門之外,更有一些入主張用複興儒學的辦法,使國人免受歐風美雨的再一次衝擊。

此種願望無疑是好的。但是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是否主觀上想擋就能擋住,恐怕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借助政權的力量,我們可以限製西方著作的出版,也可以限製他們的藝術作品的上演或展出,但對於一種生存方式或日時代精神的後現代主義,則是很難擋住的。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我們已經無法離開電視、廣告、計算機以及其他的現代生活手段,同時亦無法消除現代生活所帶來的焦慮、煩惱和疲憊。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種種曆史原因,我們的社會發展既同世界曆史聯為一體,同時又比人家慢了幾拍。近幾百年,西方世界合邏輯地經由了理性主義(即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幾個階段。而我們則是在很短的時間裏,對這幾種思潮囫圇吞棗,從未好好理解過,消化過。就本世紀的中國而言,我們需要的是理性主義,是民主和科學,因為隻有理性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才可能使國人最終擺脫愚昧和落後。不幸的是,我們尚未接納好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便接踵而來,從而使得中國的文化建設始終處在兩難的境地。因之,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如何抵製或張揚後現代主義的問題,而是如何把民主與科學兩個口號落到實處。隻要社會有了健全的發展,許多不健康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就自然可以消去一些。要知道,目下中國的後現代主義,既得自於西方世界的傳入,同時亦有自己的孳生土壤。像藝術的媚俗,學術的江湖化,年輕一代的靈魂虛脫等等,能說不是我們今日特有國情所結下的果子?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東西恐怕連後現代主義也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