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居概述篇(1 / 2)

“起居”一詞,在中國古代還專指皇帝的言行舉止,皇帝的言行錄就稱作《起居注》。

中國帝王起居注之製,大概出現在漢代之前,在西漢武帝時已經記有《禁中起居注》,東漢馬皇後就撰有《明帝起居注》。到了魏晉以後,曆朝編撰起居注便成了製度,魏晉和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開始設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監起居注等官,侍從皇帝,掌記皇帝言行。隋代於內史省(中書省)設起居舍人。唐宋兩朝又於門下省設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元代以給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專設起居注。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被選入宮中講論經史者)兼充,以“日講起居注官”為官名。在曆朝的起居注當中,以唐宋兩朝的記注最詳,成為修史的重要根據。元明以下,製度雖存,而記載漸趨簡單,資料價值遠不如前。中國古代帝王的起居注,是帝王言行的曆史筆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於“戒人主不為非法”,並不是帝王坐臥等作息活動的全部記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帝王起居生活的曆史。

起居文化的內容,包括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兩大部分。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連的物質內容,首推居室和起居用具。中國民間的居室造型豐富多彩,起碼可以歸納為四大類,即帳篷類、窯洞類、幹欄類和上棟下宇類,其中以上棟下宇類的居室造型為典型,被視為中國傳統居室的代表。

中國傳統的居室,有著獨特的建築構思和藝術表現方式,它的門、窗、門匾、廊、柱、鬥拱、脊飾、瓦當、馬背、懸魚、藻井、照壁,既是居室結構中的一個部分,具有建築所需要的功能,又是一種觀念意識和一種造型藝術的反映。

中國人的起居用具豐富多彩,各個民族和不同的地區,都流傳著具有不同特色的起居用具,其中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是漢族地區廣泛使用的起居用具。漢族是中華大地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中國古文獻中所記載的,絕大多數都是關於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曆史。因此,就能夠盡興地去追溯中國人起居用具產生、形成、演變的全過程。中國人起居用具中的床、席、枕、銅鏡、桌、椅、凳、屏風、扇、燭台、燈、傘、轎等,幾乎每一種都是世界文明的瑰寶,都有一段並非尋常的曆史。

沿著人類起居的物質形式向起居的精神形式延伸,便涉及人類起居的信仰領域。中國人的起居信仰,不僅僅是一種無形的觀念意識,還是一種有具體表現形式的文化,諸如門神、灶神、財神、富祿壽三星、玉皇大帝、菩薩、城隍爺、風伯、雨師、雷公、電母等等,這眾多的家神、地神、天神,都是一個個具體有形的靈物。中國人的起居信仰並沒有就此了結,而是繼續延展,於是就有了中國廣袤大地上聳立起的一座座廟宇和碑闕。

中國人起居精神意識的集中所在,是尋求生活的真諦,祈禱生活的美滿幸福,盼望生活的吉祥如意。於是,在中國人的起居文化中,又有了極富詩意的吉祥物和威武的鎮邪物,人們以之為起居求吉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