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之,若同一地方人才輩出,則可為我們人居環境研究提供啟迪,為城鎮規劃優選提供依據。
我國是一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的國家,各地區因曆史文化差異,民族風情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的風土人情,各異的自然習慣,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要有風貌特色,就不能脫離當地的實際。
否則就會產生城市建設中的“千城一麵”,城市“克隆”,使城市失去“記憶”。有的民族喜白色,有的愛紅色;有的喜水,有的樂山;吉凶圖騰也各不相同。這類喜樂禁忌從風水學上分析,都將直接影響環境的風水場氣,用現代科學講,即為心理反應。
因此,在城市、村鎮規劃中應予以尊重和參考。至於各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如漢民族為主的中國,將荷花視為“出汙泥而不染”的君子;在日本大和民族的眼中,荷花被看成“下賤”的,絕不能庭栽觀賞。因此,城市規劃中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東西,否則不顧民族感情抄襲國外設計,必成城市建設中的“敗筆”。
區位條件
區位是指某一實體(如城市)與另一社會實體的相對位置關係,也就是相對地理位置。因標識的參照物屬性不同,區位又可分為自然區位、經濟區位和交通區位。
自然區位 是指某一物體與另一自然實體的相對位置關係。如北京城,背倚西北燕山,東南懷抱華北大平原;南京城,位於長江下遊南岸,西連江淮平原,東接太湖平原等。
自然區位,實為風水學中的自然山水格局。在某些特定的自然區位條件下,就容易形成城市或村落,如沿河階地、海岸港灣、山麓古洪衝積扇、山間盆地等。因此,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尼羅河、黃河與長江,不僅孕育了人類的古代文明,而且在沿河形成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城市。如公元前三二○○至三二二年,古埃及以卡洪城為代表的十三個都城都建在尼羅河畔。
經濟區位 是指某一實體與另一社會實體的相對位置關係。城市經濟區位,是一個城市與周圍其他城市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包括它們之間的距離,它們之間在自然、經濟、文化以及曆史上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等。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而言,經濟區位顯得更為重要。
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一個有利的經濟區位不僅會影響到城市的產生,也關係著城市的發展和未來。如深圳、珠海等沿海開放城市的崛起,除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之外,不能不說與其毗鄰港澳的經濟區位條件有很大關係,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因此,在城鎮選址時應優選靠近大城市的經濟輻射地段。
交通區位 是一個綜合反映自然區位和經濟區位的相對位置關係,對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交通區位是絕大多數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決定因素。具有交通區位優勢的位置,尤其是具有樞紐性質的位置,一般都會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
如武漢市,是中國南北陸上交通、東西水上運輸的主要幹線交彙區;鄭州市,是京廣、隴海二條縱橫鐵路幹線的交彙點;上海市,位於中國東海岸中部、長江入海口,背負長江三角洲及廣大流域腹地,麵向太平洋,是國內外交流通商的接點,必然成為金融貿易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
兩個城市之間的“斷裂點”上最易產生新城市。一九四九年,康維斯提出一個著名的“裂點理論”。按此理論,在交通連接起來的兩個城市中間,會出現一個斷裂點,斷裂點上最容易產生新的城市。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新城的產生都驗證了這一理論。如古城汴梁(今開封),處在京航大運河的斷裂點,北宋時成為全國都城和政治中心,鼎盛時期人口達一百萬以上,堪稱當時的世界級大都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發展,除與當地擁有鋇、鈦、磁鐵礦等資源優勢外,還得益於其處於成昆鐵路線上,距離昆明和成都分別為三百九十六公裏和七百五十七公裏的斷裂點位置上。
交通區位具有動態特征。由於自然原因和交通工具發展的原因,往往會引起一個城市興起或衰退。如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使運河沿岸汴梁、泗州、淮陰、揚州、杭州等一係列城市興起;鐵路的修建,又使沿線一些小村莊變為城市,如鄭州、石家莊從一個村落發展成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與此同時,也使原來興旺的汴州(開封)相應衰落。這也就是風水學中所謂的“地運”變化。風寶地隻反映在地理空間上的環境優選,並不具有時間上的永恒優選。這種時變在地理上的反映,稱之為“地運”。
項喬在《風水辨》中講:“大抵山川各有旺氣,隨方隨時而遷轉,不可執著者也。當其氣之方會,雖海上無人之境,亦足以生人,不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相湊合也。及氣之衰,雖名山大川,通都巨鎮之形勝,而或變為荒莽無用之區矣,人之貧賤、富貴、死生、壽夭,要皆關於氣運之隆替,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繆希雍的《葬經翼·望氣篇》中說:“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翼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隴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之數者自三代以來,靡不為帝王之宅,然興衰迭異者,以其氣有去來之不齊也”。
上訴論述的共同觀點“地理之氣(地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山川地勢,同是一處土地,當氣運未至或氣運已過,則其風水效應是完全不同的。
曆史遺跡
曆史遺跡的風水保護,是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從而造成新的建設性破壞。曆史遺存的建築群能長期保留下來,均有其客觀原因:或地域優越,免遭自然災害;或結構合理,抗震避災;或價值意義大,受人愛惜。
如杭州市蕭山區許賢鄉西山村,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七日一場暴雨引發了二百七十多處崩塌、滑坡,最後形成巨大的溝穀型泥石流,衝毀了穀地中全部民房和穀口的紡織廠,即民房二十間,廠房二百多間,穀中泥石流堆高二米,當場死亡一人。
但是,就在這樣嚴重的山地災害中,穀地中竟有一座小廟安然無恙!是什麼原因呢?當地老百姓深信“菩薩保佑”,於是小廟香火從此興旺異常。其實是小廟選址合理,當時肯定請風水先生堪輿定位,在風水選址之時,就已考慮到山洪災害的危險。
由此可以看出,許多古遺跡當時建設時,大多作風水堪輿,能保留到現在定有它的道理。俗稱“存在就是合理”,我們在新建設規劃中必須充分尊重它,珍惜它,不至於造成建設性破壞。
在認識風水遺存保護意義的同時,還要解決保護什麼?怎麼保護的問題。
天津大學一級建築師亢亮教授認為:“保護,首先是風水格局的保護,不能破壞原有的布局和神韻。其次是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水係形態和水質的保護。保護的原則:應是維修須按原貌,整舊如舊,新補配套建築,必須按原風貌,不能破壞原格局,不能喧賓奪主;新老建築必須嚴分離,保持足距離(五公裏)。”
曆史遺跡的風水利用,這是城鎮選址中又一個重點。曆史古跡、遺跡都經風水堪輿,具有一定的風水格局。在現代規劃中,如能解讀理解其內涵,依托和利用這些遺跡,對發展城市極為有利。
如天津古文化街的新規劃,選定在“天後宮”近旁,借此以彙集步行人流;湖南嶽陽市的新建商業步行街,規劃在去嶽陽樓的必經路段,人氣極旺。
物語分析,包括建築物語的分析和自然物語的分析。古代建築,是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是有思想性的。也就是有“語言”的,人們可以從中解讀。
這些語言表現在建築形態上、裝修上、色彩上、傾向上、數字上。常以隱喻形式存在。如蘭溪三江口的水口塔,有鎮金華江對衝之意;杭州六和塔,有鎮潮之意。又如故宮門釘八十一根;九龍壁玻璃磚二百七十塊,均有隱喻崇陽、九數語意。
自然物語是指自然山水有情,植物有情,天、地生萬物均有性情,有語言。
因此,在自然環境選擇中,應選擇良好感情,優美流暢語言的山形山勢,作為朝、案之山。如常見吉利之山;文筆山、筆架山、馬鞍山等;回避凶煞不吉之山:墓廬山、鍋底山、狼牙山、鷹嘴山等。在朝、案山上不宜建墓地、不宜建陰碑、不能是禿山;植被破壞的“童山”,不宜作依托之山和朝案山。這些形態各異的山體都暗示、隱喻著環境的優劣,影響人的生長和情緒,反映出氣場的好壞,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和修養。
水流形態,對人居環境有著直接影響,若形態物語不利人居,勢必隱患叢生。水之本性是曲線運動,屈曲的河床能消能防災。
但有不少水利工程將河流截彎取直,結果造成河流暴漲暴落,旱澇災害加劇。還有一些土管部門,為爭取當地用地指標,大肆填河、埋塘,破壞自然水係格局,其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城鎮建設、鄉村規劃中必須深刻解讀水流物語,作生態環境的分析評價,然後再作改造和取舍。
城市住宅用地的風水選址
有專家預言:二十一世紀是城市化世紀。城市生活,將是人們主要的生活方式。城市居住區,也將成為主要的人居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興起,城市經濟中第二產業迅速減少,第三產業大幅度上升。因此,在城市規劃中工業用地比例將不斷減少,第三產業及生活用地比重大大增加。一般城市規劃中,生活用地比重占城市用地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五。其中,居住區(住宅用地)占生活用地應在百分五十左右。還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生活用地,包括公共建築用地、公共綠地和道路廣場用地等。由此可見,居住區是城市主要用地方式,是城市居民主要生息之地,其風水選址事關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區的選址布局上,都應結合現代生態環境的觀點,否定那些不合理封建禮製。在居住用地選址中可遵循下列優選原則
上風位、上水位、無汙染優選原則 從城市風向頻率圖中,可以判定城市的風位地域;從水係圖和水文地質資料中,可了解地麵和地下水的源頭及流向。當風向與水流方向逆向而行時,居住區用地,在理論上應回避垂直於流向布局,應選擇呈平行於風、水流向發展。避免居住區被風、水夾擊汙染。汙染,這裏包括大氣汙染、水質汙染、噪聲汙染、化學汙染、核輻射汙染等。在布局上,應遠離汙染源,與工業區保持一定的汙染淨化距離,並在居住區與工業區之間建設一定寬度的綠化隔離帶。
居住區周邊幹道走向取吉優選原則 風水形勢宗或理氣宗都強調建築朝向,強調人與天地之間的和合關係。傳統“四合院”中稱南北房為正房,東西房為廂房、偏房。其中正房為優選,供長輩居住,廂房、偏房作女子和下人用房。
風水中認為,正子午線朝向不利一般居民,實正南在北方不是“熱軸線”,南方不是夏季主風向,不利居室小氣候的改善。因此,居民住宅在北方應選癸山丁向,即南偏西十五度左右,有利取暖防沙;在南方應選壬山丙向,即南偏東十五度左右,有利通風納涼。
然而居住區的住房布局和朝向,取決於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交通布局,也就是居住區周邊幹道的布局規劃,是決定居民住房朝向的關鍵。因此,在城市幹道規劃中,尤其是居住區周邊的幹道設計中,應避開正子午卯酉向,即正南北、東西的走向。在現代城市規劃中,往往忽視這一點,從而造成許多居民小區住房呈正子午朝向,不利於人居環境優化。
用地完整交通順暢優選原則 居住區是城市構成的主體,是居民生息之所。在用地的風水選擇中,應優選較完整的地區,而不宜選在支離破碎的地區。
尤其在大城市中,受交通阻斷或公路、鐵路嚴重分隔的地區,地磁場被攪擾的地區(如立交橋附近、高架路、大轉盤等),風水中稱“路衝”,均不宜作居住用地。按風水學觀點,居住區應自成一個太極體係,應有完整的功能項目地塊。例如,杭州市向東發展,被南北走向鐵路所分隔,尤其是城站和南星橋火車站地區,人氣難聚、車禍不斷。又如杭州城內立交橋、高架路附近地段,氣場被高速運動的車流所破壞,噪音、揚塵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但是,居民區是城市生態係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必須與城市的各項功能區有方便的交通聯係。因此,居住區在交通上應有順暢的交通網絡,使其與城市其它功能區塊構成有機整體。高速幹道、過境公路和鐵路等對外交通,一般不宜穿過居住區。
隻有那些交通終端、低速彎道處,選擇居住區為宜。但在城市幹道轉彎的反弓一側,不宜作居住區,風水稱道路亦為“流水”,反弓猶如“流水反跳”,也是容易發生車禍的不利地段。
如果將城市作為一個完整的“大太極”,那麼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麵積作為生活居住用地,即為“大太極”的“大陽魚”;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土地作為工業、倉庫、對外交通等,即為“大陰魚”。繼而在生活居住用地中,又可分出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土地作為居住區(即住宅、為“小陽魚,”),而另百分之五十土地作為道路、廣場、公共綠地、公共建築等用地,即為“小陰魚”,從而構成一個自成體係的“小太極”。這就是所謂的用地完整性,達到“物物皆太極”的和諧境界。
村宅民居與別墅的風水選址
《黃帝宅經》開篇即雲:“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故宅者,人之本。”這就是說,住宅是調節陰陽平衡的關鍵,關係到人的正常生活,故住宅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經中又引述了《子夏》一段話:“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獨信命也”。以此進一步闡明人宅關係。風水認為人與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統一體。從現代生態學分析,人與宅構成了一個最基本的生態係統;是人類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單元。人的一生,並非全由“天命”決定,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對人的影響才是客觀的。當然,對人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人居環境。
然而,要選擇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也確非易事。從宏觀上看,人類至今還未找到第二個有生命的星球;從微觀上講,要找一塊理想的風水寶地,除了種種自然和社會的限製外,還需要科學的風水知識指導。正如《黃帝宅經》中講:“非博物明賢未能悟斯也”。本章從總結前人風水實踐出發,按地貌區域介紹村宅民居與別墅樓盤的風水選址。
山區村宅民居與山地別墅的風水選址
山區的環境特點 山區海拔較高,一般都在五百米以上;相對地形起伏在三百米以上。按風水學中“千尺為勢”的指標,都屬“勢”的範圍內,即處於“尋龍望勢”的區域。龍脈很少“吐唇”、“結穴”,大都是“過境”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