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團隊融入的磕磕絆絆(3 / 3)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團隊的領導和成員均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團隊成員的性格類型偏好,以及這種組合的優勢和劣勢。一支多元化的團隊也許在開始管理的過程中要花費大量的資源和時間來協調,但長久來看它必將是保證組織長遠發展最為有效的基礎。

5.團隊的適當多元化

在上文中,我一直強調團隊的多樣化和成員之間的相互融合和補充,那麼該如何把握這種多元化才能促進團隊效率的提升,而不會產生任何風險呢?從大樣本的統計來看,在可以選擇合作夥伴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和自己性格類型偏好相似的人,而不是和自己不同的人,通常至少在其中一個維度上相似,比如同是E型,而在直接和間接上不一樣。因此,我們所談到的團隊類型多元化的實現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通常我們會在越來越多的團隊中看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信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在一起共事,但是很難看到性格類型偏好多樣的人在一起工作。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如果一個團隊中性格類型偏好極度多元化而沒有一點兒相似,也會給團隊合作帶來一定的風險。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講,團隊的多元化與團隊的效率是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的,但並非呈現完全的正相關。試想一下,完全不同性格類型偏好的人在一起工作有時也會造成工作無法順利開展而延誤進度、降低團隊效率。一個相對和諧的團隊需要客觀、準時以及具備高度目標責任感的領導,需要思路開拓、行動迅速的隊員開拓市場,需要思維縝密、行動認真的執行者,需要心地溫和、對他人關愛有加的“黏合劑”。

從我以往接觸和谘詢的客戶來說,我發現很多公司的銷售人員以“孔雀型”的人居多;一些專業部門如財務、法律、技術人員以“貓頭鷹型”的人居多;一些對內對外提供支持的服務部門,如客服、人力資源、行政人員以“小浣熊型”的人居多;而多數公司高層及部門負責人則以“老虎型”的人居多。這些各自以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為主的部門在日常工作和溝通中,需要相互理解、樂於傾聽、經常保持開放的心態、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才可以讓整個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內部核心競爭力。

對於團隊內成員之間的協作以及團隊之間的配合,需要從以下若幹點去考慮,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團隊及整個公司的發展——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工作之中大多數的溝通不暢或是摩擦並不是出於所謂的職場政治,所有員工來一個公司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都是希望這家公司、團隊以及自己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更多是性格類型偏好的差異所引起的。因此不要事事都扣上政治的帽子,不要總把本應用在工作上的時間都用在思考到底該如何站隊上,不要總是想著爭取一批人而打倒另一批人。

其次,大家嚐試著把腳放在對方的鞋裏去感受和交流,在此基礎上就會發現這種不同類型之間的差異是對團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不同工作的性質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完成,所以才會有人崗匹配的管理方法。比如,技術類崗位隻有那些思考、耐得住寂寞、能夠整天麵對代碼和機器的“貓頭鷹”才會勝任。每個部門都需要最適合部門和崗位特征的人來擔當,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工作。對於公司整體目標及跨團隊目標的完成則需要團隊之間的協作,當更多的人都能夠了解這種由於性格類型偏好差異所帶來的工作方式差異的時候,就能夠正確地看待這種差異並坦然接受它,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排斥和抱怨了。

再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天賦讓我們更加適合某一個崗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盡量發揮每一個人的長板,即揚長避短,而不是取長補短。如果你是個“貓頭鷹”,那麼就做隻最好的“貓頭鷹”吧,你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會計師、工程師或者律師,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做隻“孔雀”,去硬生生地從事銷售工作,強迫自己每天拜訪客戶,並在客戶麵前侃侃而談。如果你硬要這麼做,則很有可能給自己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負擔,即使你也能夠完成銷售指標、也可以掙很多獎金,但這種每天不快樂的生活又有何意義呢?

四、有效的團隊協作方法

要想更加有效地達成團隊協作,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通過更好地了解自己性格來處理人際之間的差異,會使協作問題得到更有效的解決。因此,無論你是何種性格類型偏好的人,都應該學會使用下麵這個工具—喬哈裏谘詢窗(Johan?Window),又名“喬哈裏之窗”。

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喬瑟夫·勒夫(Joseph?Luft)和哈裏·英格拉姆(Harry?Ingram)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喬哈裏谘詢窗”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和有效的關於溝通的理論和技巧,它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或“信息交流過程管理工具”。?它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經驗、觀點、態度、技能、目的、動機等,作為這些信息主體的個人,往往會存在於某個組織,並與在這個組織內的其它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如上圖所示,喬哈裏谘詢窗模式把人的內心世界比作一個窗子,它有四格(四個象限):

公開區(The?Open?Arena):是企業或組織中你知我知的資訊;

隱藏區(The?Hidden?Facade):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資訊;

盲區(The?Blind?Spot):別人知道關於我的資訊,但我自己並不清楚;

封閉區(The?Closed?Area):雙方都不了解的全新領域,它對其它區域有潛在影響。

真正而有效的溝通,隻能在公開區內進行,因為在此區域內,雙方交流的資訊是可以共享的,溝通的效果是會令雙方滿意的。但在現實中,很多溝通者對彼此都不很了解,很無奈地進入了封閉區,溝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獲得理想的溝通效果,就要通過提高個人信息曝光率、主動征求反饋意見等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公開區,增強信息的真實度、透明度。在溝通的策略上,可以在隱藏區內選擇一個能夠為溝通雙方都容易接受的點來進行交流,這個點被叫做“策略資訊開放點”。當雙方的交流進行了一段時間,“策略資訊開放點”會慢慢向公開區延伸,從而實現公開區逐漸放大,從而保證有效率的溝通和團隊的更加融合。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策略資訊開放點”時要避免過於私人的問題,如心理健康、嚴重的過失等。

五、各種性格類型偏好的人在團隊融入上的注意事項

針對團隊協作和融入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及注意事項,我們要再重點分析一下不同性格類型的人應該如何加以特別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