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博上發現的困惑
在微博上,總有許多剛剛入職的同學會迫切地向我谘詢關於試用期的一些問題:
“勇哥,我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試用期呀?”
“勇哥,我試用期如果不合格被公司解除合同了,該怎麼辦呀?”
“勇哥,我在試用期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呀?”
“勇哥,在試用期的時候,公司是否應該給我全額工資?是否應該給我上保險呀?”
“勇哥,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我該如何盡快適應呀?”
二、試用期中的被動與主動
Joy在試用期第一個月結束後,領導Fiona找她談話,Joy懷著忐忑的心情進了Fiona的辦公室。她們的談話就這樣開始了。
Fiona表情嚴峻地說:“Joy,你知道我今天找你是為什麼事嗎?”
Joy低著頭緩緩答道:“是不是因為前兩天統計銷售數據的事?Fiona,我知道我錯了,由於我的學習能力不夠強,遇到問題時太急躁,實在不好意思,我以後一定改。”
Fiona臉上露出一絲善意的微笑說:“那你說說,準備怎麼改呀?”
Joy有些忙亂地回答道:“抱歉,Fiona,最近這幾天忙著辦理部門內部其他一些相關輔助工作的事情,我還沒來得及想怎麼改呢,我準備做完手頭這幾件事,就開始著手製定下一步改善計劃!不過,您別擔心,我一定改!”
Fiona似乎又有一點不滿了,說:“Joy,坦率地講,當初你麵試時,並不是所有麵試者中表現得最優秀的,之所以最後我選擇了你是因為看中了你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但是僅憑這些在職場上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從學生到職場人角色轉換的最大挑戰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完成本職工作,而且如果完不成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還會影響到其他同事。其次,發現了問題僅僅承認錯誤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方法。你現在能理解我的意思了嗎?”
三、不同性格類型偏好的人在試用期時的注意事項
1.直接型(Direct)和間接型(Indirect)在試用期時的注意事項
由於D型和I型本身具有的行為偏好,D型更喜歡什麼事情都講出來、和周圍的人互動、通過表達來思考,而I型的人更喜歡什麼事情都埋在心裏、獨自守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通過自省來思考,因此導致了他們在試用期時的不同行為表現。而兩者的這種風格是完全相反的,如果在試用期時不加以注意發揮自身特長,由此會導致對新環境適應速度的減緩。
新員工在剛加入公司的時候,應注意多聽少說、多做少說,盡快了解公司文化、相關管理製度、公司運作方式、公司產品特征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和相關部門同事的溝通方式。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幾乎多數的工作都不會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更多的是要依靠一個團隊。因此,在新環境下,取得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新員工在試用期的時候應該特別注重與大家的溝通,溝通時應該一方麵通過適當的表達以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更應該虛心傾聽大家的觀點和想法。
在試用期時,D型的人往往喜歡主動與大家溝通、了解公司各方麵的情況,因為他們覺得隻有盡快熟悉工作、進入狀態,才能取得大家的認可,從而順利通過試用期。D型的人在試用期時應該注意如下關鍵點:
★遇到問題時先獨立思考解決方案,然後再通過交流取得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和部門內外部同事溝通時,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對方的接受度相匹配。
★在和大家討論事情時,注意傾聽大家的意見。
★重要的事情需要在經過思考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試用期時,I型的人往往喜歡自己逐漸熟悉公司各方麵的情況,遇到問題自己獨立思考,因為他們覺得如此可以盡量減少給周圍同事帶來麻煩,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鍛煉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I型的人在試用期時應該注意如下關鍵點:
★積極主動了解公司各方麵的情況,有的時候通過與大家的交流會比自己獨自熟悉的效率更高。
★和部門內外部同事溝通時,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對方的接受度相匹配。
★在和大家討論事情時,除了傾聽以外,適當的表達同樣重要,可以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狀態和行事風格。
★當遇到重要或者有挑戰的事情時,要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哪些是自己不可以解決的,同時知道可以向何人取得幫助和支持。
綜上,對於D型的人和I型的人,他們在試用期中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適應方式——一個通過展現期待獲得認可,一個通過擔當希望獲得認同。
2.理性型(Rational)和感性型(Emotional)在試用期時的注意事項
對於R型的人來說,他們認為試用期應該嚴格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做事的流程及所需的資源,通過製定嚴謹工作計劃,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E型的人則認為試用期應該著重建立和大家良好的工作關係、和諧的溝通氛圍,以確保工作上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兩者的核心區別則導致了這兩種類型的人在試用期時所采用的融入工作狀態的方式有著完全不同的行為展現。
與D型和I型之間的性格類型偏好差異相比較,R型和E型之間的性格類型偏好差異則是更導致了試用期麵試時的工作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R型的人在試用期時應注意如下關鍵點:
★建立與大家的感情和熟悉工作流程同樣重要。
★和部門內外部同事溝通過程中,注意保持客觀標準的同時,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