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核心競爭力?《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對核心競爭力作出過一個權威的定義:“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很顯然,知識與技能不是核心競爭力,隻有能夠協調和整合知識與技能的知識與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一種難以被競爭對手所複製和模仿的競爭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使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能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獲得競爭的優勢。那麼,作為職場中人,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1.找出自己的特長
曾國藩曾說:“世上沒有庸才,隻有放錯了崗位的人才。”從根本上講,別人無法把你束縛在錯誤的崗位上,能這樣做的,隻有你自己。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但在今天來看,不僅僅是男性,女性也是怕入錯行的。那麼,如何讓自己入對行呢?首先必須做到的,就是“認識你自己”。別看這幾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它曾經作為象征世間最高智慧的阿波羅神諭,被鐫刻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當然,我們沒有必要讓自己像哲學家一樣,通過“我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思索來認識自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而且發現得越早,成功得越快。
然而,有很多人當被問到渴望從事什麼職業時,他們常常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既對前途感到迷茫,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
事實上,當你在選擇一份職業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不是研究你能夠從中得到什麼,而是你的特長和興趣是什麼。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隻有在你的興趣範圍內做事才能充滿熱情,才會認真,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從踏入職場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積極尋找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充分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做自己感興趣、最有激情和最擅長的事情。這樣,你會帶著極度的興奮和長久的興趣沉醉在其中,自然也就很容易獲得成功,並從中體會到快樂和滿足感。相反,如果做一件沒有興趣的事情,你會感到時間很難打發,即使靠著資質和經驗你能做好它,但它絕不能激發出你的潛能,因此,你也不可能獲得多大的成功。
小劉在畢業後的兩年時間裏,連續換了五六份工作,但每次都做得不開心,最終都被老板辭掉了。小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外貿跟單,剛開始的時候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但工作不久後他發現他的同事基本都是高中文憑,而他是本科畢業,就開始有點看不起這個工作。加上工作內容簡單枯燥,他做起來無精打采,自然就做不出什麼成績。沒多久,老板就借故把他辭退了。
小劉的第二份工作是做銷售,他並不喜歡做銷售,但是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找了這份工作。但由於沒有興趣,不懂得推銷技巧,所以業績很差,不僅沒有拿到基本工資,還不到三個月就被辭退了。之後,他又找了幾個工作,但都不如意。
一次與朋友相聚的時候,小劉忍不住向朋友抱怨說:“為什麼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真羨慕你,不僅無憂無慮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能掙到錢。”
朋友是一家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想了想就對他說:“你不是對色彩很有感覺嗎?你不如設計幾幅作品給我看看,合適的話你跟我一起做設計吧!”
聽了朋友的話,小劉突然想起自己一直都喜歡美術,以前還專門上過幾年的業餘美術班,就是工作以後,他也經常動筆畫幾筆,隻是從來沒想過要靠美術吃飯。於是,他按朋友的要求設計了幾幅作品。朋友看後指出了作品的不足之處,但也認定他確實是個可用之才,就讓他和自己一起做設計。
一段時間之後,小劉已經成了朋友的合夥人,專為朋友的設計工作室提供作品。雖然他沒有普通人眼裏的那種“正式工作”,但他很開心,時刻都在用心地做設計,再也不用擔心被誰炒掉,或丟掉飯碗了。
其實,作為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隻有和特長結合起來,與生活目標相一致,它才能真正成為一種能夠使人快樂的生活方式。而那些幸福的人,也通常是職業和生活方式相一致的人。比如,一個成功的編輯往往是一個能夠從編輯的工作中得到樂趣,有著很強的組織意識和文字天賦的人;一個頂級的銷售人員也往往是對他人充滿熱情、樂於溝通並時刻準備說服別人的人。
世界第一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小時候是一個內向而敏感的孩子,無論是讀書還是在生活中,他的表現與一般孩子無異,甚至還不如其他的孩子。許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動、思維緩慢,但巴菲特卻將這一弱點轉化為自己最大的優點——耐心。同時,他還發現自己對數字有天生的敏感。
在 27歲之前,巴菲特嚐試過無數的工作,銷售、法律顧問、管理一家小廠,但都沒有做出業績。最終他結合自己的優點——耐心、對數字敏感,將自己的職業轉向為一名投資家。在明確的職業規劃引導下,巴菲特拒絕許多外來的誘惑,也頂住壓力,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前進,最終成為了一代“股神”。
因此,無論怎樣,你都應該了解自己的特長,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果你確實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之所在,認為自己沒什麼特長,那就盡可能多地給自己一些機會去接觸更多的選擇。比如,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你的興趣;或者通過圖書館、網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通過廣泛的接觸,你就可以很快發現自己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此外,不要以為特長是與生俱來的,有的特長其實是培養出來的,一些東西,也許一開始你隻是稍微有些認識,但當你越深入地接觸時,就會越不舍得放手,這時,你的興趣或者特長就已經培養出來了。
所以,一定要記住,隻有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你才能擁有最重要的優勢,並快速地走向成功。
有一家生產製造公司,有一次機器在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故障,公司的修理人員很快就趕來維修,但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那台機器還是一動也不動地停在那裏。公司的領導沒有辦法,隻好從外麵請來一位技師。但這位技師的收費非常高,每小時就要收 500美金。這位技師來到公司的生產車間後,並沒有馬上進行維修,而是先圍著那台機器轉了幾圈,接著又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好長的時間。旁邊的很多人還以為那位技師是故意拖延時間呢,隻是想歸想,但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也不敢催著他快點動手進行維修,所以也隻好跟著一塊看……最後,那位技師在機器的某一個地方畫了一條線,然後拿出錘子在畫線的地方砸了一下,那台機器馬上就開始正常運轉了。機器修好了,公司當然就得給那位技師付費,於是就問他收費多少,技師回答說:“當然是每小時 500美金呀。”公司的領導於是說:“那請你列出一個收費清單,好讓我們知道你是如何收費的。”技師於是掏出筆來,很快就列好了一份清單,然後遞給公司領導。那位領導一看,隻見收費清單上隻寫了兩句話:“砸一錘子,價格 1美金;知道為什麼並知道在哪裏砸這一錘子,價格 499美金。”
那位技師為什麼一個小時收費 500美金,還有人請他去服務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具備了一般人不可替代的核心專長。正是這個核心專長,讓他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那麼,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核心專長呢?你的核心專長又是什麼呢?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麵對,而且都應該認真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2.不唯上
在商界,決定一家企業成敗的因素,除了機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了。對於職場來說,也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學曆不高,也可以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但卻不能沒有做事的能力。實際上,擁有高學曆,你不一定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工作經驗,也可能讓你受困於思維定勢,無法謀求更高的發展。而超強的工作能力,則讓你成為無法讓上司忽視的對象。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別人沒有的工作能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隻有做到這一點,你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戰無不勝。
因此,你需要做的不是企圖使自己成為各個方麵的能手,而是盡量弄清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始終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自己,努力完善自己,而不是放棄自我,完全迎合他人。
穆先生一直都想升官發財,眼看著周圍比他進企業晚得多的人都已經成為了他的上司或者有了更好的發展,可他已經進入這家國企十幾年了卻還隻是個小文員。為此,穆先生感到極度壓抑,他不明白自己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得不到回報,每次一想到自己的失敗就傷神。有一次企業要提拔一批老員工,人事調動名單公布以後,穆先生依然榜上無名,難過的他竟然當眾號啕大哭起來。
辦公室新來的年輕員工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因為什麼難過。穆先生說:“我為我的不幸難過。我剛進企業的時候,我的領導喜歡打高爾夫球,我就學打高爾夫球,然後找機會和領導打球,想不到我剛學會打球,就換了一位領導。新領導喜歡文學,我馬上放棄了高爾夫球去讀書寫文章,不料新領導覺得我學曆太淺,文筆不夠老練,就常常無視我的存在。好不容易等到換了現在這位領導,我以為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應該有了出頭之日了,沒想到現在的領導喜歡青年才俊,而我卻快要到退休的年齡了,哪裏還有精力去和年輕人競爭?”
在現實生活中,像穆先生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常常根據上司和周圍人的喜好去調整自己,卻沒有一樣是自己的專長,更沒有自己的特色,以至於一次又一次地被其他人所替代。
其實,一個人最可貴的地方不是那些人人都有的東西,而是那些別人沒有的潛質和能力。要知道,在工作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誰,隻有明白這一點,你才能堅持自己的職業理性,而不是像牆頭草一樣隨風而動。如果你在某一方麵有一技之長,你就可以獲得他人的認可,也可以體現出你的價值。反之,如果你在每一個方麵都知道一點,但哪一個方麵都不精通,你有的別人也有,你沒有的別人也沒有,你就會很容易被人踢出局。因此,你必須保證自己有某方麵的優勢,並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然後適時地展現。那麼,哪些能力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積累的呢?
第一,技術能力。比如計算機、會計、法律、外語等,這些能力能直接影響到你的前途,是你必須要重視培養的能力。
第二,決策能力。決策就是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智慧進行選擇。正確的決策要以你的知識儲備為基礎,以你的洞察分析能力為條件。
第三,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指明確而有效的溝通能力,比如口齒清晰、說話有邏輯、能準確地表達自己,以及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的能力,比如說話辦事機敏、圓通等。
第四,組織能力。組織能力與技術能力一樣重要,因為團隊的力量更重要。如果你個人的能力有限,那麼不妨發揮自己組織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樣也能達到最終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當你的這些能力超越其他人的時候,如果你能夠勇於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責任,做別人不敢做的大事,並從容鎮定地把問題解決,那麼這也是你的優勢。正所謂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沒有人會拒絕一個主動做事並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3.學會和自己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