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打開心門,準備迎接美好的生活(1 / 3)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而那些聰明的人,會把悲傷埋在心底,然後繼續帶著快樂前行。要想獲得快樂幸福的生活,首先就要將自己心中的煩惱沉澱下來,用一顆從容寬廣的心去包容它,讓它沉在心底,不再泛起波瀾。

1.事事聰明未必好,難得糊塗才是福

鄭板橋有一句名言:“難得糊塗。”這簡短的四個字中卻蘊含了精妙的人生智慧,許多人都將這句名言奉為警句,掛於牆上。關於這句經典名言,有一個小故事。

相傳鄭板橋在山東上任時,有一次瀏覽萊州的雲峰山,本來想去觀賞著名的鄭文公碑,但見天色已晚,便在山中一茅屋借宿。茅屋的主人是一位老者,須眉皆白,卻談吐不俗,自稱“糊塗老人”。老者的家中有一方硯台,有桌子大小,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不禁大為讚歎。第二天,老者請鄭板橋題字,想刻於硯台的背麵。鄭板橋想了想,提筆寫了四字:難得糊塗。然後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因硯台還有很大空餘的地方,於是鄭板橋就請老者寫上一段跋語。隻見老者接過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然後也用一塊方印,蓋上“院試第一、鄉試第一、殿試第一”的字樣。鄭板橋一看大驚,方知老者原來是隱居的一位高官。於是,更感歎老者的“糊塗”智慧,鄭板橋提筆寫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由此,“難得糊塗”四字便流傳下來。

生活中,父母渴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教師渴望自己的學生聰明,老板渴望自己的員工聰明,妻子渴望自己的丈夫聰明……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聰明過了頭,變成了自以為聰明,結果卻成了真正的大糊塗。

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人覺得自己很聰明,可是這種聰明早就被別人看穿了,他們還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占了便宜。有句話叫“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太聰明的人事事計較、事事較真,往往隻會徒增煩惱;而耍小聰明的人自以為很聰明,結果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到頭來更是煩惱無窮。所以,有時處處聰明不一定是好事,而“難得糊塗”卻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富弼是宋仁宗時期的宰相,年輕時有一次遭人平白無故地謾罵。有人告訴了富弼,富弼卻說:“大概是你聽錯了吧,可能是罵別人吧。”這個人說沒有聽錯,指名道姓的還能錯?富弼又說:“哦,那可能被罵的人與我同名同姓吧。”後來,那個罵富弼的人聽後,感到十分慚愧,於是跑來向富弼道歉。正是富弼的這種假裝糊塗,體現了他的睿智與豁達,從而能消除嫉恨、息事寧人。

生活中沒必要處處較真、處處算計,有時不妨“難得糊塗”,一笑了之,既少了煩惱,也於人於己都方便,豈不妙哉?

2.放慢腳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縣官,剛上任第一天,他就想找一個急性子的人當差,他感覺急性子的人幹事麻利,不耽誤事。差役們果然找到一個急性子的人,把他帶到知縣麵前。知縣很高興,讓他跟著自己辦公事。一天,有個上司來這個縣視察,知縣接到通知,馬上出城迎接。誰知走到一座橋時,因為前一天的大雨把橋衝毀了。這下大家可為了難。橋被衝毀,轎子無法過河,迎接不了上司,這可是要受責罰的。大家焦急不已。這時,急性子說:“老爺,您下轎,我背著您過河,這樣不耽誤事!”於是,急性子背起知縣就往水裏跑。知縣老爺非常高興,心想:“果然沒用錯人。”於是知縣對急性子說:“回去賞銀20兩!”急性子一聽,立刻下跪謝恩,隻聽“咚”一聲,知縣老爺掉到了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