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陝西回族移民已經抵達平涼。左宗棠派馮邦棅測量化平川,按戶分配地畝和窯屋,發給牲畜和種籽,督促移民耕墾。左宗棠了解回民風俗,知道他們崇奉教義,全部聽命於首領,也就是教中所稱的阿渾和卓。編審戶口時,令每十戶設立十戶長,每百戶設立百戶長,使之互相約束。又上奏朝廷,請設化平川廳通判、都司各官,管理這個地區,以牽製回民首領的權勢。
清廷對左宗棠所部將士論功行賞,於3月22日發布諭旨,稱左宗棠運籌決勝,調度有方,著賞加一騎都尉世職。
左宗棠還惦記著死去的大將,請將對自己的封賞追贈劉鬆山。
朝廷對我的封賞,已是優渥有加,令我覺得愧對前線將士,而且不利於調動一線將士的積極性。劉鬆山從陝西、山西轉戰直隸、山東,後來又回師陝甘,行程一千幾百裏,掃蕩幾十萬敵軍,力攻四百多座堡壘,英銳忠勇,絕少比倫,不幸突然被流彈擊中。垂危之際,仍然激勵部下攻克金積,努力報國,沒有隻言片語談到私事。還叫侄兒劉錦棠將他的遺骸暫且埋葬在吳忠堡的蒿草之中,一定要等到金積堡攻克,才能歸骨鄉裏。
我提審從金積堡押來的俘虜,他們都說劉帥死後,堡中夜深人靜之時,還能聽到戈馬之聲,猶如怒潮湧至,每月約有三四次或五六次。堡內人都以為是官軍夜襲,不敢解衣就寢。去年十一月十六夜深三鼓,平涼城外忽然響起嗚嗚之聲,在山穀間回蕩,守城將士以為是狼群嚎叫,開炮轟擊。大膽者攀繩索出城觀察,一無所見。當時我在營帳內徘徊,覺得有些異樣。後來得到軍報,原來當天馬化龍就擒。根據以前的曆史所載,毅魄忠魂,時露靈異,看來不能說完全是無稽之談。
我與劉鬆山共事幾年,知道他行軍律己,實為一時名將,而一片忠愛之忱,出於至性,比古人毫不遜色。每當追憶故人,悲痛不能自已。於是仰懇天恩,請將賞加微臣的騎都尉世職,追賞劉鬆山,前敵各軍將會更加感激天恩浩蕩,而微臣也免去了無功受祿的譏嘲。
左宗棠說得如此懇切,清廷仍是不準。為了令他安心,慈禧給劉鬆山賜祭一壇。
一個好學生
範銘所部的叛卒在3月份全部投降。左宗棠下令斬殺叛軍首領尤政芝與安桐貞,收編叛軍五千多人,分配到各部安插。叛軍裹脅的一萬多名難民,都在岷州安置,留下部隊鎮撫。
周開錫不論到哪裏做官,誹謗和非議總是如影隨形。早在範銘所部叛變時,朝廷的言官紛紛把矛頭指向他,指責他激起事變。
左宗棠早就想替周開錫辯解,隻是苦於找不到機會。他對這個益陽人知根知底,因為周開錫是從小跟隨他念書的學生。
周開錫出身於官宦人家,少年時代隨父客居京師。他的能詩善文眾所周知,可他仍然屢試不第。1849年他到長沙,跟隨左宗棠讀書。他的應用學識和行政才幹,是左宗棠一手培養出來的。
內戰爆發後,他先後向曾國藩和胡林翼上書,提出軍政方麵的建議,頗有左宗棠的作風。胡林翼擔任湖北巡撫以後,急於選拔能人充實軍幕。他把這位同鄉調到英山輔助軍務。
胡林翼保薦周開錫暫代沔陽知州,他幹得頗為出色,減免浮糧,蠲免堤工土費,減輕百姓負擔,為湖北各地做出了表率。胡林翼索性把他調到身邊,把他拉進了湘軍陣營。
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以後,將周開錫調到自己幕下。周開錫領兵作戰,卓有戰功。清廷將他提拔為知府,賞戴藍翎。
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時,為了充實軍幕人才,奏調周開錫到浙江。他看好這個學生,讓他在浙江為部隊籌措軍餉,整頓地方吏治,處理戰爭的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