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立刻想到了劉錦棠,這員大將是西征不可缺少的人物。他馬上提筆給劉錦棠寫信。
毅齋啊,俄國人侵占了黑龍江北部,形勢日益緊迫,現在又窺視我國西部邊地,蓄謀已久,動作迅猛,我們不能不緊急防備。你的假期將滿,請你選募幾千名軍士,務必於九月向西挺進。
為了鞏固進軍新疆的後方,必須迅速恢複陝甘的經濟。左宗棠要求各州縣試種稻穀桑棉。下令在蘭州設立製造局,由總兵賴長負責管理。
人走茶未涼
1871年9月13日,左宗棠離開靜寧,取道會寧,向西推進。
又是一次新的進軍。往西,再往西,一直打到最西邊,直至收複新疆!
可是,各省關協助西征的軍餉,拖欠了一千二百萬兩。這個數字太龐大了!如果軍餉再不到來,西征就可能半途而廢。左宗棠從平涼啟程時,就上疏催撥軍餉。
每當想到軍餉的艱難,左宗棠心裏就對楊昌浚和胡雪岩湧出感激之情。他的部隊全靠著浙江、福建和廣東三省接濟軍餉,才能在西北地區站穩腳跟。
東南各省真正為左宗棠盡心盡力籌措軍餉的人,就是左宗棠的這兩個舊部官員。
左宗棠離開福州以後,新任總督似乎要跟他對著幹,將他在福建推行的新政一概推翻,幸得沈葆楨主持船政,他在福建推行的洋務才不至於半途夭折。但是,福建和廣東兩省的高官,都不是左宗棠的貼心人,他們為陝甘兩省提供的軍餉,往往不能及時送到。所以,能夠急左宗棠所急的人,就隻剩下楊昌浚和胡雪岩了。
楊昌浚是湘鄉的讀書人,出生年月不詳,左宗棠在書信來往中稱他為兄,想必他年歲居長。他在1852年跟隨羅澤南團練鄉勇,1854年跟隨曾國藩攻打湖北的田家鎮,立下戰功,當上了一個七品小官。不久之後,他返回湖南,辦理團防。在此期間,左宗棠與他多年交往,對他的為人處事,知之已深。
楊昌浚這個人,按照左宗棠的描述,性素平和,是個好好先生,甘於平淡,不愛做官。然而,他有一個精明的頭腦,辦事又很勤奮,是個難得的幹才。
楊昌浚看重感情和友誼。年幼時,父親為他抱養了一個姓陳的女孩做童養媳。他中秀才後,親戚們慫恿他的母親退婚,他堅決製止,此後與陳氏恩愛一生。
他與左宗棠相視為知己。左宗棠1860年長沙金盆嶺練兵,廣羅人才,楊昌浚便在首選之列。
楊昌浚無意於仕途,不願出征。隻是左宗棠的盛情難卻,他才勉強答應隨軍襄助。他跟主公約定:隻幹三個月。
然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楊昌浚的三個月,成了不了之期。左宗棠隻要開口挽留,楊昌浚就拂不開情麵。一直跟隨左宗棠從江西打到浙江,屢立戰功,在短短五年中不斷升遷,曆任衢州知府、浙江鹽運使、按察使和布政使,成為省級的行政長官,直到左宗棠於1866年率部西征,他仍然留在浙江的官任上。
左宗棠離開閩浙之後,人走茶未涼,就因為這裏有個楊昌浚。左宗棠西征,他是堅強的後勤保障。
左宗棠到達陝甘之後,連連向他訴苦,言辭懇切,說有無軍餉,關係到全軍的存亡。
楊昌浚把個人意誌置之度外,堅守浙江,專為左宗棠籌餉。左宗棠囑咐他注重洋務,興修水利,他無不遵行。他和左宗棠誌同道合,主張用外人之器,師外人之長,籌辦海防,做出了明顯的成績。
1867年,左宗棠看到浙江提供的軍餉源源而來,高興不已,多次代表全軍感謝楊昌浚的嘉惠:石泉,你和浙江的百姓,是陝甘兩省的依靠啊。大恩不言謝,老左我心中有數。
何敢以尋常感激之語,施之至交。
慈禧指定東南三省對口支援陝甘,廣東積極性不大,福建也推三阻四,惟有浙江一省堅持不懈。楊昌浚在左宗棠的軍事行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唉,東南一帶的故交,隻有楊石泉一人還念舊情,沒有忘記我這個身處遙遠西北的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