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清廷打算將楊昌浚調離浙江,楊昌浚則準備辭官不做,返回湖南。左宗棠慌了。他身在幾千裏外,心急如焚,不知今後從哪裏獲取軍餉。
幸好不過是虛驚一場。不久,朝廷任命楊昌浚代理浙江巡撫。左宗棠聽到這個消息,比楊昌浚本人還要高興。這位死黨在浙江有了更大的實權,陝甘的作戰和建設,有了起碼的經濟保障。
楊昌浚沒有辜負左宗棠的厚望,升官之後,不但繼續為楚軍提供軍餉,還向陝甘發送洋銅炮和開花炮彈。左宗棠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言語表達。
感佩公忠厚誼,無可言喻。
1870年,楊昌浚正式出任浙江巡撫,左宗棠狂喜無似。國家得到一名百姓擁戴的大吏,他則有一位死黨穩居高位,何幸如之!
楊石泉在左宗棠眼中,是好官,是幹吏,是忠實的朋友。
大戰河湟
1871年9月16日,左宗棠抵達安定。這個地方,是馬占鼇等部往來的要衝。
鹽茶廳、固原、寧夏和靈州四地的回民軍殘部,以及鞏昌本地的回民軍,都將家累和輜重寄放在河州。安置好了後院,他們就可以一身輕鬆地外出作戰。清軍攻占狄道和渭源以後,馬占鼇等部向東出兵,必須繞道洮河的三甲集,渡到河東的康家岩,前往金縣、安定與會寧,然後分兵向四麵進發。
左宗棠集結各部,企圖先取康家岩。
徐文秀、劉明燈,你二人從安定分路搜查前進,將敵軍驅趕到康家岩,加以聚殲。
9月22日,徐文秀部開進好麥川,遭遇馬占鼇所部騎兵二千人,將之擊敗,追到沙合嶺。第二天冒雪前進,於9月24日越過馬寒山,第三天抵達東溝,直逼卡壘,一舉攻破。劉明燈所部抵達新田鋪,攻破新岩堡和孫家堡。馬占鼇的部隊全部撤進康家大堡。
清軍會師合圍。馬軍突然棄堡,向洮河狂奔。清軍壓迫過去,擊斃甚眾。清軍占據各堡,設立營壘。
康家岩對麵十裏就是三甲集。此地西麵是太子寺,再向西稍北,便是河州的門戶大東鄉。馬占鼇有精銳部隊駐守這些據點。
左宗棠根據探報,腦子裏很快形成一幅軍事地圖。
從康家岩渡河,河岸險峻,水流湍急,對岸有鄧家灣和邊家灣堅壘,防禦森嚴,倉卒間無法過渡。他說:此處渡河不妥,令中路軍從狄道架設浮橋先渡!
10月6日,傅先宗、楊世俊各部渡河完畢,分別在西坪、三義河紮營,派遊擊何建威扼守陳三坪,開始攻打三甲集。馬占鼇在高家集、紅莊、胭脂山一線阻擊,又在黑山頭、大坪山修築堅壘,護衛三甲集。
10月31日,左宗棠下令會攻高家集,部隊攻破八座壁壘,乘勝攻下紅莊和吉家山各堡,擊斃二千多人。
時機已經成熟,左宗棠令劉明燈、徐文秀兩部從康家岩西渡。渡河作戰果然凶險,副將睢金城、喻有才等人戰死。不久,開炮炸裂對岸的一座炮壘,牽船急渡,但因水流太急,終於無法橫渡。
徐文秀派人稟告:請求繞道狄道渡過洮河,奔赴黑山頭,以橫搗三甲集。
左宗棠說:此計甚好,但須繼續偵察,方能執行。
不久,探馬回報:黑山壁壘林立。
左宗棠說:通知徐將軍,不要繞道去攻黑山。仰攻堅壘,耗費時日。而且洮河上流我軍兵單,要防馬占鼇乘虛偷渡。
快足剛走,王德榜和朱明亮來到大營總理營務。左宗棠令他們率領二千兵力,從狄道渡過洮河,會同楊世俊所部挺進八羊溝。徐文秀、劉明燈兩部修築浮橋,等到王德榜抵達八羊溝,即刻在東岸列隊渡河。
雷正綰所部接連擊敗鹽茶廳和固原的回民軍殘部,回民首領馬彥龍等人從洪濟橋奔入河州。殷華廷、田連考追捕徽縣和成縣的回民軍餘部,將其全殲。
11月13日,王德榜、朱明亮渡過洮河,觀察地勢,派人報告左宗棠:隻要占據石鼓墩,便可左攻黑山頭,右扼邊家灣。左宗棠回答:可。
11月17日淩晨,王朱二將指揮部隊在石鼓墩上修築兩座壁壘。天明時,馬占鼇派主力來攻,徐文秀在東岸見友軍已經占據石鼓墩,急忙架橋截流,渡到河西。回民軍無心戀戰,趕緊撤圍,奔赴邊家灣協助防守。朱明亮率部從石鼓墩衝壓而下,毫不費力地攻破邊家灣壁壘。徐文秀和劉明燈所部順利地移駐西岸。
11月19日,傅先宗所部攻打黑山頭,徐文秀等部攻打鄧家灣。馬占鼇派出一萬多人從三甲集趕來增援,徐文秀分兵阻擊,大敗援軍,加緊攻擊壁壘,到黃昏時攻破。清軍騎兵沿岸掃蕩,步兵上山追擊,掃清了鄧家灣到三甲集一帶的所有堡寨。傅先宗所部攻破黑山頭兵營,追逐幾十裏,擊殺甚眾。
第二天,傅先宗進駐三甲集背後,派敖天印、王銘忠所部接連攻破三甲集以西的莊堡。王德榜等部從黑山南進三甲集前方,楊世俊所部攻破胭脂、三川的各個軍營,趕來會師。11月21日,清軍大舉進攻。馬占鼇的部隊憑牆守禦,發炮擲石,如雨點般砸下。清軍各部冒險猱攀而上,從淩晨5點打到下午3點,終於從四麵登牆,擊殺幾千人。馬占鼇奪門而逃。
清軍掃平三甲集,合兵進攻大東鄉。馬占鼇在山口、甘坪到大貝坪一線,構築了第一道防線,由幾十座壁壘組成。11月24日,各部分路猛攻,攻破所有壁壘,突破第一道防線。11月26日,各部會攻大東鄉。山口守軍望風而退。敖天印所部留守穀口,作為援應。各部陸續推進二十裏。
馬占鼇的第二道防線是四山的伏兵。他一聲令下,伏兵四出。清軍猝不及防,被迫下馬,持短兵器抵抗。敖天印聞警,急忙沿穀口殺入,兩下夾擊,掩護各部撤出。
大東鄉鏖戰之時,左宗棠迎來了六十生辰。清廷下旨賞壽。左宗棠奉賜禦書旗,以及尚方珍玩。
馬占鼇守住了第二道防線,於12月份在董家山和謝家坪增修營壘。為了贏得時間,他向清軍獻出良馬,請求暫緩進攻。清軍各部將領拒絕所請。從12月24日到12月26日,攻勢不斷,接連攻破謝家坪五十多座堡寨。
謝家坪以東的董家山,仍然是壁壘林立。左宗棠再次踏勘戰場,發現大東鄉方圓百餘裏舉步是山,路徑凶險狹窄,硬攻代價太大。如果先攻太子寺,可以牽製馬占鼇的兵力,減輕正麵攻堅的難度。董家山是大東鄉南麵的屏障,西接太子寺,隻要攻下了董家山,就可以直接威脅大東鄉和太子寺了。
1872年1月5日,清軍趁馬占鼇所部向謝家坪壁壘推進之機,奮力出擊,奪據山腰,傅先宗等部分路銳進,馬軍倉卒撤退,全部翻山而去。徐文秀率部登山,修築壁壘,打通了通向太子寺的路徑。
太子寺是河州要隘,過去清廷有州判駐紮在此地。馬占鼇見清軍日益逼近,召集循化撒拉的各路回民軍,環繞太子寺挖掘長濠防禦。他發現徐占彪所部已開往肅州,洮河東岸空虛,便幾次派出部眾,越過古城沙泥站,劫奪清軍糧運。左宗棠調靈州駐防軍董福祥所部,以及慶陽駐屯軍張福齊、徐萬福等部,進兵洮河以東扼守。
1月16日,徐占彪抵達高台,攔截崔偉、禹得彥、白彥虎等部,在清水激戰一場,大獲全勝。崔偉等部繞道關外,回師西寧。
同一天,徐文秀所部突破了太子寺的長濠。第二天攻打太子寺北麵的大紅莊,未能攻克。
1月21日,傅先宗所部改從南山進攻,剛剛攻到半山腰,馬占鼇出動一萬精銳,抄擊傅先宗後路。苦戰四個多時辰,馬占鼇一員大將被楊世俊所部擊殺,被迫撤退。馬占鼇下令在寨外挖掘深濠,同時在瓦房山、塌馬橋至黑山一線修築幾十座壁壘,企圖切斷狄道的糧食運輸路線。左宗棠嚴令前敵諸將奮力作戰。
2月11日,馬占鼇派兵分路撲向清軍各部軍營,都被擊退。左宗棠擔心馬占鼇突出包圍圈,考慮到河州三麵與循化、洮州和岷州的少數民族居住地交界,派人召集少數民族團練鄉民,防守關隘,由土司楊元統領。這個楊元,是元、宋名將楊業的後人。
第二天,馬占鼇在新路坡至傅先宗軍營一線修築三座壁壘,占據爛泥溝的莊壘,互為犄角,致使清軍的狄道運糧線中梗。
2月13日,傅先宗下令進攻壁壘,未能攻克。2月14日,傅先宗會同楊世俊三路進擊,摧毀木柵。馬占鼇的部隊槍炮並發,擊傷大批清軍。傅先宗一身當先,手執大旗,捷足先登,被炮彈擊中,當即陣亡。馬占鼇乘勢反攻,楊世俊率部拚死抵抗,撤出戰場。
2月15日,徐文秀聞警,率部馳援,攻下爛泥溝莊的壁壘。傅先宗所部失去大將,後撤到黨川鋪,照顧糧道,楊世俊駐紮石梁坡,勢單力孤。馬占鼇加緊攻勢,楊世俊不支,隻得撤退紮營。徐文秀見東西兩路部隊都解圍而去,擔心大東鄉的守軍乘虛進攻董家山,令所部回營,留下親軍助守各營。
2月19日,大風揚沙,馬占鼇對傅先宗所部發起攻擊,被徐文秀所部擊敗。馬占鼇的主力於黃昏時開到,傅先宗的兩營首先棄壘逃跑,各營隨之潰敗,一發不可收拾。徐文秀惱憤至極,獨自率領三百人拚死抵抗,身上多處受傷,直到戰死,身邊的官勇一百四十人陣亡。
左宗棠接到敗報,派飛馬傳令,讓沈玉遂接收徐文秀部的指揮權,派王德榜統領傅先宗所部,斬殺傅先宗部最先潰退的六名將官,令各部推進紮營。
清軍一再深入,雖然受挫,士氣重新振作。馬占鼇又接到情報:西寧的外來回民和本地回民都已投降清軍,他的退路已經斷絕。馬占鼇不敢再戰,派馬俊等人到清軍營中參見,表示願意呈繳馬匹和武器,接受安撫。
其實西寧那邊並不安靜。崔偉、禹得彥和白彥虎所部,已經占據了大南川和小南川。左宗棠已派馮邦棅隨陳林前往西寧考察。西寧的首領馬尕三已經去世,馬永福繼任首領,他表示願意投降。馮邦棅領著一個人來到安定,向左宗棠複命。
馮將軍,此人是誰?
回大帥,此人名叫馬桂源,循化廳的回民,玉通曾任命他代理西寧知府。
馬桂源,你來見本督,有何事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