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決戰甘肅(3)(2 / 3)

回大帥,在下此次經過河州,據觀察,馬占鼇是真心求撫。

正在此時,馬壽清也回到安定複命。此人是已經投降的回民,左宗棠派他到河州探聽情報。

左大帥,河州的回民首領都頭頂經書,表示永不反悔!

哦?看來馬占鼇是真心投降了?馬桂源,馮邦棅!

請大帥吩咐。

你們返回西寧,與馬占鼇商議安撫事宜。

馬占鼇果然很有誠意,陸續交出三千匹戰馬和六千多件槍矛。馬占鼇等人還派子弟來到安定獻馬,願做人質。左宗棠將他們全部放回,令他們搜繳馬匹和武器,不要重蹈金積堡的覆轍。左宗棠仍令前線各部分別駐紮在各個關隘,及時就地耕墾。陝西回民首領馬生彥和馮君祿等人請求在收割莊稼以後立即遷移,左宗棠批準。

左宗棠趁此空隙,擬訂甘肅省茶務章程,施行茶務改革,掃清積弊。

整頓甘肅清軍的時機已經成熟,他發錢遣散三千人回家。

已經撤往鹽茶廳和固原的馬占鼇部屬,見首領已接受安撫,河州已經不能再去,便悄悄向北路的中衛和定遠轉移。雷正綰和蕭章開先後追擊,將之擊敗。馬占鼇餘部奔向中路和南路,打算劫奪糧運,戰鬥不止。清軍往來搜捕攻擊,最終將之擊潰。

相期無負平生

1872年3月12日,金陵城天氣陰沉,細雨霏霏。曾國藩在金陵兩江總督署去世。左宗棠頗有見一葉落而知秋的悲涼,淚揮如雨。

滌公以他的威望和才幹,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如今大柱倒了,誰來頂替呢?我身在西北,甘肅的馬文祿和白彥虎所部還沒有消滅,新疆南北兩路烽火四起,十幾個封建割據政權在那裏打得熱火朝天。遙看南北,東南沿海海防不穩,日本人騷擾台灣,法國人尋釁安南,俄國人對東北三省虎視耽耽,朝廷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啊!

整整一天,左宗棠茶飯不思。

唉,滌公在一瞬間告別人世,這是幾生才能修到的福氣啊?可惜來不及給他送挽聯了。金陵來的信使說,國葬大禮上,早有人從我給滌公的信中摘錄了那副對聯,作為我送給故人的挽聯。也好,那是我誠心的評價,沒有半字虛言。滌公地下有知,也會感應我的痛惜之心。

長子左孝威來西北探我,想必現在已到湖北,月底應該可以回家了。我得寫封信叮囑他。

曾侯去世,我非常悲痛。不僅因為時局難撐,又倒下一根棟梁,也是因為我跟曾侯交遊情誼,實難割舍。我已經送去四百兩銀子做喪儀,挽聯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如石,相期無負平生。”這是我的真心話。我讀了何小宋代為恩懇撫恤的奏疏,對於曾侯的心事,說得頗為中肯,闡發不遺餘力,可知劼剛(曾紀澤)也能說出他父親的實際,可謂不辱家門了。

君臣朋友之間,用心應該耿直,用情必須深厚。從前我跟曾侯爭論,每次拜疏之後,便將奏稿抄錄下來,送給他一閱,可以說是鋤去了陵穀,絕無城府。如今他已故去,我感傷不已,怎麼還會負氣呢?“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兩語,我早就在奏章中寫過,並非過去詆毀,現在讚揚,吾兒應當理解為父的心情。

為曾侯送喪的隊伍經過長沙時,你應該前去憑吊,執子侄之禮,牲口、酒釀和菜肴,都不可少,還要寫一片誄文哀悼,表達我未盡之意。

明朝的楊嗣昌與黃道周先生關係鬧得很僵。黃先生彈劾楊嗣昌違反規製,沒有辭官為父親守喪,道理上站得住腳。後來黃先生被發配貴州充軍,路過汪渚,害怕楊嗣昌的家人報複,微服而行。楊嗣昌的兒子楊山鬆聽說黃先生路過此地,立刻前往他的下榻之處,向他致敬,獻上一首詩,讚揚黃先生的直率,使他的父親受益匪淺。

乃者吾翁真拜賜,異時夫子直非沽。奭猶有意疑公旦,奚郤由來舉解狐。

楊山鬆的做法,是尊敬父親,也尊敬父親的朋友。我與曾侯爭論的是國事兵略,不是為了爭奪權勢。那些小肚雞腸的書生們胡亂揣摩出來的事情,真是不值一笑!

滌公走了,我的二哥也病了,恐怕一病不起,應該讓家人及早準備後事了。

我自己也老邁了,還有一大攤未竟的事業。新疆我是一定要去的,林公的遺誌,還得靠我來完成。中國的富強,後繼需人啊。要告誡兒女,不要讓孫子輩沉迷於科舉考試,要多讀一些有用的書籍。

家裏人說,我的五千兩養廉銀,已經打算用於幾項急需開支的費用。用就用了吧。親戚有困難,必須照顧。有些人成家之後,一心撲在妻子身上,忘了手足骨肉,我最看不起。這些錢本來打算留到我退休之後,在家請朋友喝酒,過一個愉快的晚年。不過我還沒有退休呢,以後還能積攢一些。但願兒孫們懂得,長輩不給他們留錢,其實是出於愛護之心。

甘肅今年雨水頗豐,麥豆可望豐收。大家都說,這是十多年來沒有過的吉祥之兆。河州的回民繳出三千多匹馬,散發給貧農,為他們開墾田土增添一點動力。百姓似乎已經忘了戰爭帶來的創傷,路上再也沒有餓死的人。河州回民到處為我立了長生牌位,這就是誠心為百姓辦事的結果啊,也是貪天之功吧。

端午節第二天,雷震固原州禮拜寺,火球進入寺內,燒了幾個小時,附近的居民無人受傷。漢民和回民都認為這是奇跡。隴西很少聽到雷聲啊,而且今年也不及往年寒冷,這也算得上一個吉兆吧。

又接一封家書,二哥竟然撒手而去,哀痛何言!湖北一別,六年過去,這輩子再也沒有見麵之日了,手足已斷,同氣之緣已盡啊。二哥的墓誌,當然要由我來寫。但是其他文章,我就無力代筆了。我晝夜都要寫軍報,無暇執筆啊。多年來病痛纏身,體魄衰弱,怕聽傷心事,怕說傷心話。

滌公的棺木已經回到湖南,但是劼剛不肯收禮,說是奉了父親的遺命。這也合禮。

大女兒一家移居福源巷,不知兩個孫女是否定了婚期?貽端的兄姊,不知近況如何了?她的家族一天比一天凋零,如果貽端在世,還不知怎麼牽掛呢!

唉,腹瀉怎麼老不見好啊。又得吃補藥了。不吃藥,就打不起精神啊。滌公已去,國家大事,老夫還得勉力支撐!

船政不可廢

自從曾國藩去世,直到左宗植病逝,左宗棠頗多傷懷。但甘肅的軍政,百廢待興,他必須強打精神,一一料理。

甘肅民生凋敝,百姓用什麼來交稅收?左宗棠首先想到必須減負。3月21日,奏請免除甘肅重災區的稅收,包括銀錢、糧食和草束,以緩解民間的困苦。清廷同意減輕百姓負擔,免征期從同治元年開始,到同治八年為止。

徐占彪來到肅州以後,已經推進到城下。4月28日,馬文祿的守軍埋伏在城濠,出兵抵抗。徐占彪在距城十裏處迎戰,佯裝戰敗,馬文祿率領全部兵力追殺。徐占彪的伏兵殺出攔截,差一點將馬文祿抓獲。從此,馬文祿躲在城裏,不再出戰,隻是沿城加強守備。

馬文祿堵在肅州,關外的事情更為棘手了。奉命進軍新疆的劉銘傳因病回鄉,前甘肅提督曹克忠接管他的部隊,不久也請病假,部隊又由劉盛藻接管,仍然駐紮陝西乾州,遲遲未能出關。

清廷多次催促成祿率部出關。成祿始終借口軍糧缺乏,拖延時日,不肯進兵。他的部隊駐紮關內已有七年,甘肅的回民軍屢次奔出關外,他也不能製止。還多次斬殺投降的回民,激起變亂。左宗棠上奏彈劾他行事乖謬,清廷沒有答複。

左宗棠身在甘肅,心念新疆,還要為福建的事情操心。內閣學士宋晉奏請撤銷福建船政局,以杜絕浪費,清廷寄諭左宗棠,詢問意見。

這還用問麼?外侮當前,船政怎麼能夠廢止?5月2日,左宗棠複奏,大談船政之利。

製造輪船,是中國自強最關鍵的一步棋。我在閩浙總督任內,請求改變購船和雇船的做法,提議自己製造,理由非常明顯。西洋各國仗著船堅炮利,橫行海上,以他們的先進武器傲視我國,我們不得不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來遏製他們的勢力。當時英國人威妥瑪與赫德企圖讓我們購買或雇用他們的輪船,就是為了享受專有權;美裏登和有雅芝等人也聳人聽聞,說什麼製造耗費太多,購買和雇用省事,企圖阻撓我們的決心。多虧聖明洞鑒,允許在福建設立船局,特命沈葆楨總理船政,各種流言蜚語才平息下來,而造船一事才有了公論。

我在拜發那份奏折之後,立刻離開了福建。但對船政一事,我始終未敢怠慢。西征以後,接連收到沈葆楨、周開錫和夏獻綸的來信,都說船政順利,每天都有起色。第一號輪船萬年青駛往天津時,中外觀眾如潮湧一般,都伸出大拇指稱奇。我那時在京城周邊作戰,目睹了當時的盛況,心中甚感欣慰。此後,船政局取得了更大的成效。

按照我原來奏報的計劃,從鐵廠開工起,限五年之內,造成大小輪船十六艘。福州船政局從同治八年正月鐵廠開工,至今已造出九艘輪船,為時還隻有三年。即便五年內不能完成十六艘的計劃,所差的數量也不多了。因此,時間計劃經住了考驗。試造之初,本應該由淺入深。近來船式越造越精,原計劃配三尊火炮的輪船,現在可配八尊火炮。後來造出二百五十匹馬力的輪船,竟然可配新式大洋炮十三尊。所以說,成效也經得起考驗。

夏獻綸報告說,各廠的工匠踴躍精進,西洋技師能幹的活,中國人都能幹,而藝局的一百四十多名學徒,既通英、法語言文字,研究西洋的各種科學,已很方便。據福州船政局的報告,學習天文、算學、畫圖、管輪、駕駛的學徒,有學得七八分者,有學得五六分者,屢次英、法教師考核,七八十名名列上等,三四十名列為次等,將來的造詣無可限量。隻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嚴加督促,多給鼓舞,用機器造機器,由華人教華人,以新法變新法,製造和駕駛方麵的人才,漸漸就會多起來。

以前曾聽西洋人議論,感歎中國人質地聰穎,勝過西洋各國,那時我還不敢相信。現在看到學徒們掌握的技能日益增多,天天都有進步,再回味西方人羨慕的口吻,看到他們沮喪退縮的表情,我不得不相信了。所以說,人事計劃也經得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