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新疆好地方(3)(1 / 3)

簡直和普魯士的產品完全一樣,精密程度一點不差!

再給索先生看看大洋槍、小車輪炮和三腳劈山炮!

中堂大人,這些武器,我都沒有見過,是仿造哪個國家的?

這是我們自己揣摩出來的新產品,別國都沒有。現在試射一下吧。

從製造局出來,俄國客人讚歎不已。自此以後,五個俄國人再也不提別國的槍炮如何好。

索思諾夫斯齊臨行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忽然對左宗棠提起一件事。

左大人,這幾年裏,我們幾次派使者到西寧、大通、肅州和甘州一帶了解情況,知道你們的政策都很得當,百姓敬服,不知中堂大人是否也有所聞?

索先生,這種事我從來都不關心。我隻求自己心安,不要別人讚美。

中堂大人,我們抵達城固以後,一些教民懇求減免稅收,請我們代為申請。

索先生,你們外國人,不能幹涉我們的內政啊。翻譯官,你怎麼如此糊塗?怎能讓外國客人代理本國的政事?

索思諾福斯齊默然。

左宗棠接待索思諾福斯齊一行,與之交往一個月,雙方簽訂了協議,客人們於7月20日告別而去。他們臨別依依,似乎舍不得這麼快就離開蘭州,左宗棠的人格魅力,中國軍隊的實力,對他們是一個震撼。

左宗棠的這次外交活動,坦誠對待來訪的客人,展示了國威,也盡到了地主之誼,可以說非常圓滿。他掌握了俄國人的一些內情,為中國後來從俄國人手中收複伊犁奠定了基礎。

俄國人剛走,左宗棠便向朝廷報告:根據俄國人來訪的情況,他們確實是奉本國君主之命而來,推測並無惡意。他們知道了甘肅近來發生的事情,知道我國已有防備,知道無隙可乘,隻有靠開通茶市取利。茶市一開,中國也能獲利。隻要交往得法,或許可以保證幾十年相安無事。俄國人主動提出代運軍糧,已先派軍官八瓦勞伏回國安排。

英國人擔心俄國與我國和好,俄國人也忌憚英國與我國和好。隻要我們能夠自強,英俄能拿我們怎麼樣?如果我國不能自強,就會受英國的欺侮,也會受俄國的欺侮,還像個什麼國家?自從我們跟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大家都知道自強是當務之急,但至今還不敢相信自己的強大。那麼什麼時候才會有強大的那一天?說到這裏,我輩誤國之罪何可勝數?

吳越人擅長著述,其中有些無賴,得了英國人的幾百元,就編新聞紙,報道海上奇談,有時涉及時政。近來自稱洞悉洋務的人,大部分都是從這裏取材,不覺得其中有詐。希望大家不受蒙蔽,那才是萬幸。

大臣們看了左宗棠的報告,這才解除了疑心。

向前線靠近

左宗棠奉命督辦新疆軍務,立即著手逐步廣開糧路和屯田,整頓關外各軍。他在蘭州召開會議,商討西征大計。與會者為劉錦棠和老湘軍分統以上人員。他已經想好,西征戰役,還得讓老湘軍唱主角。

7月30日,左宗棠上奏,陳述他的各項計劃。他首先擺出一個積極的姿態:蘭州距前敵遠達幾千裏,調度指揮不便,他要親率大軍駐紮肅州,坐鎮指揮。

計劃之一,是廣籌軍糧。出兵新疆北路,應該用北路之糧。不但節省費用,也避免了糧食損耗。南路肅州的糧局,既有現糧,又購雇了較多的車馱和駱駝,可以灌運,應當嚴加督促,以增加儲備。北路糧局設在歸化,分局設在包頭,派得力官員經理,雇用民間駱駝轉運,從三月底到五月,已經陸續運過四十多萬斤抵達巴裏坤,每百斤合銀八兩左右。袁保恒曾報告從寧夏采運,我已派人接手辦理,現據報已雇用幾百匹駱駝,先從察罕廟試行。如果此路暢通,再增加運量。

漠北素產健壯駱駝,水草又很方便,可惜久未開運,倉卒之間,應募者很少。駝戶們以前被官府拉差,十分辛苦,不願加入。我已令巴裏坤鎮和鎮迪道嚴禁拉差,希望駝戶們聽到優惠的政策以後,會聞風而來。隻要運道暢通,軍餉可通,也可節省。

正在辦理這些事情時,適逢俄國遊曆官索思諾福斯齊等人抵達蘭州,與他們談起糧運一事,索某自稱俄國在山諾爾地方產糧很多,駱駝也很健壯,那裏距中國古城不遠,如果中國需用糧食,他可以代辦,送到古城交收。由俄國起運,需要護運官兵,都從在山諾爾派出,兵費一並攤入運價之內,每百斤需銀七兩五錢。如果年豐糧多,駱駝運費不貴,價格還可下降。我當即與他訂立合約,預計年內可運二百萬斤到古城,明年春夏可運足三百萬斤。索某已派軍官八瓦勞伏回國,告知當地巡撫,保證決不會有誤。我現在派專人趕到巴裏坤,另外派人去古城辦理采糧開墾和收支事宜。這是北路籌糧的情況。

南路肅州糧局儲存了現糧三萬多石,安西糧局存儲了現糧一百幾十萬斤,哈密糧局除張曜各營外,還儲存了現糧一百三十萬斤,現在加緊灌運。張曜在哈密興辦屯墾水利,事必躬親,不辭勞苦,據報已開墾荒地一萬九千多畝,可以收幾千石糧食。現據甘州、涼州、肅州各廳州縣報告,今年夏雨豐富,可望獲得豐收。將來新糧市價有減無增,雇來的車駝也會日益增多,轉運比從前將會容易一些。這是南路籌糧的情況。

由於從歸化與包頭采運到巴裏坤,比涼州、甘州與肅州采運到巴裏坤,運價便宜很多,而糧食則實裝實卸,沒有虛耗,所以我決定在北路開辟一條運道,已陸續撥兌實銀四十多萬兩。寧夏已發給銀三萬兩。預計到了秋季,駱駝已經召集,運量可以增加。南路從甘州運到肅州,從肅州運到安西,都用車馱。從安西運到哈密和巴裏坤,都用駱駝,可以少設廠局,開浚水泉,收割草薪,以利運輸。南北兩路采運,在巴裏坤儲備糧食。

俄國在山諾爾緊接我國布倫托海邊界,距古城幾百裏,俄國人代為采運二百萬斤送到古城,比巴裏坤運到古城的路程還要近,實在是意外的收獲。這一路需銀十五萬兩。這是在北路之北為古城籌糧。就目前局勢而言,為前敵部隊籌集急需的糧食,也就隻能想到這些辦法了。

曆代討論邊防,都把開墾屯田當作第一要務。如果在作戰時辦理,可以節省運費。如果在事定之後辦理,利在長遠。隻要有得力的人來辦理,就能增加軍隊的儲備,如果人不得力,就會浪費經費。而且西北治地開荒,水利最為重要。在窪地儲水,要設水壩,提高水位,引渠灌溉,灑向四方。既需要人工,尤其需要器具。而哈密土質容易滲水,除了土工、石工以外,還要用毛氈包裹,是罕見的現象。所以要多籌器具,還要廣備氈條。開墾初期,費用巨大。

在張曜從安西進駐哈密時,我已發給他運費和其他費用五萬多兩,購買氈條的運費約為九萬一千多兩。張曜帶領士卒辛苦經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後繼續照此辦理,鞏固這個地區,形成一道屏障,幾十年一百年都可以受益。現在又在巴裏坤經營屯田,召集一千三百多名饑餓的兵士,每月發給餉銀三千兩,配發矛杆、槍炮和彈藥,使之又成勁旅。然後派專人勸辦屯墾,同時接收包頭、歸化和寧夏運來的軍糧。

不過,巴裏坤地處天山頂畔,氣候凝寒,以前開設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廠,久已荒廢,雖然興辦了屯務,恐怕暫時還難以為外來軍隊提供糧食。從巴城向西北行走七站,地勢肥沃平坦,天氣比較暖和,從這裏直到古城以西,更是肥得流油的上等土壤。除了景廉所辦的公屯和私屯以外,還有許多荒地,隻要部隊和百姓盡力耕墾,不用擔心吃不飽肚子。我現在派專員帶領官兵前往古城驗收俄國人代辦的軍糧,發放運費,一麵察看古城一帶的情形,經營屯墾事宜,讓他們隨時向我報告,等候指示。這是籌辦哈密、巴裏坤和古城糧運及屯墾的情況。

計劃二,是趁早整頓軍務。西征戰事拖延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成效,那是因為吃閑飯的兵員太多,作戰的部隊太少。旗營和綠營很久以來就兵員缺額,附近各省也沒有勁旅可調,於是招收當地的兵民,以及外地來這裏領餉的兵民,給他們分配土地,讓他們從事耕墾,一來為了儲備軍糧,二來是為了作戰。沒有戰事的時候,叫他們盡力種田,戰事一開,就調他們開往前線。這叫做且耕且戰,部隊也算辛苦。又叫做即兵即農,說起來也很動聽。然而開到前線,彼此觀望,幾天還無法集結完畢,令他們衝鋒,勇敢和膽小的混在一起,沒有完整的氣勢。這樣的部隊怎能作戰?名義上是軍隊,又令他們從事耕耘,好像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兩者兼顧,結果是圓也畫不好,方也畫不正。且戰之兵不能作戰,且耕之兵無暇耕田。

所以,應該把兵士和農民劃分開來,把精壯膽大的挑出來當兵,會騎馬的當騎兵,善跑步的當步兵,用紀律約束,就如內地的軍營。對於那些有過戰功的人,例如徐學功等輩,可以讓他們當管帶,當督帶。對於那些有行政才能的人,如孔才等輩,可以讓他們當幫辦。所有官員,要發給薪水和辦公費用。那些膽小而體力較差的,全部解散,去當農民,按照戶口發給荒地,令他們開墾,由官府發給種籽、農具和耕牛,收獲以後歸還本錢,不取利息。他們收獲的糧食,由官府照市價收購。選拔精壯,部隊可以充實;解散弱者,屯墾可以增加。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關外各城所駐的大臣,有辦事大臣、領隊大臣和幫辦大臣,駐紮的部隊,有錫伯兵、索倫兵、達呼爾兵、察哈爾兵、蒙古兵、厄魯特兵、沙畢納爾兵及攜帶家眷的綠營兵,還有換防衛戍兵。戰亂以後,老的製度破壞了,辦事、幫辦、領隊大臣,除了帶領本營現存的兵士,還兼帶其他騎兵營和步兵營,都請求撥專款養活。這些騎兵和步兵,很少能夠作戰,而各位大臣又並非懂軍事的人才,所以都是浪費餉糧,辦不了實事。他們為什麼提出畫地自封,閉關謝客?就是因為擔心糧食產糧不高,如果外麵再有部隊開到,就會不夠吃了。他們才不管軍事勝敗,一心隻想保守自己的官私屯糧。

金順進駐古城,張曜進駐哈密,都是停滯不前,而後隊還留在原來的駐防地,就是因為別人都不歡迎他們去。現在巴裏坤與古城已辦采運,哈密已經開辦軍屯,金順和張曜兩軍的留守部隊,應該立即陸續開拔。兵力增加以後,屯丁就可以減少。現在必須把士兵和農民嚴格區分,讓士兵打仗,讓農民耕田,這樣才能節省軍餉,才能精簡部隊。駐紮在哈密、巴裏坤和古城的各位大臣,要按照部隊現有的兵員數量核定糧餉,如果缺額太多,準許他們就地挑募丁壯補充,但是必須守住城池和關隘,不必參與進攻。屯田的士兵,必須除掉軍籍,解散歸農,努力種田。官屯和私屯收獲的餘糧,準許照時價出售,百姓也就富裕了。各地的駐防軍可以得到接濟,後續部隊可以沿途采購,不需要攜帶糧食行軍,進展會更加順利。這是整頓哈密、巴裏坤和古城軍務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