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新疆好地方(5)(1 / 3)

英國人為安集延求情,是擔心俄國蠶食他們的地盤,對英國有所不利。俄國要爭奪土耳其,正在與英國相持。我國收複舊疆,出動正義之師,他們憑什麼與我們為難?就算發生意外的爭辯,橫生枝節,我方仗義執言,決不會向他們屈服。

新疆全境素來以水草豐饒、牲畜興旺而著稱。北路除伊犁以外,奇台、古城、濟木薩到烏魯木齊、昌吉、綏來一帶,發生變亂以來,漢回百姓死喪流亡,土地全部荒蕪,近來隻有奇台、古城和濟木薩的商民、散勇和本地居民聚集開墾,收獲豐饒。官軍高價收購糧食,足以節省運費,隻要經理得宜,地方就會有複元的希望。南路各處以吐魯番最為豐腴,八城當中,除了喀喇沙爾的土地比較貧瘠,其餘各地雖然不如北路平展,但也許更為肥沃。

官軍收複烏魯木齊和吐魯番以後,雖然部隊有了落腳之地,但所得的肥沃土地還不到三分之一。如果全境收複,有得力人選經營,軍糧可以就地采運,餉需可以就近獲取,不至於和從前一樣拮據憂煩,張皇無措。我的想法,地不可棄,兵不可停,但是軍餉匱乏,隻有迅速收複腴疆,才能得到供給。

為了省費節勞,為新疆製訂長治久安的規劃,解除朝廷的西顧之憂,就隻有設立行省,改置郡縣。請令戶部和兵部將鹹豐初年陝甘新疆報銷的卷冊,以及新疆稅收、薪俸、餉需、兵製各類卷宗,從驛站發到肅州,使我能夠參考過去的規章,根據時勢斟酌利弊,以便從長計議。

慈禧看了這份奏折,又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決定放手讓左宗棠去大幹一番。左宗棠第一次提出新疆建省,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這個重要的方案已在他腦子裏成型。

決戰南疆

左宗棠決心收複新疆全境,考慮到後路糧運艱難,請求等到新秋進兵。

1877年7月,他將徐占彪所部調回巴裏坤與古城駐防,增派前壽春鎮總兵易開俊率二千人駐紮吐魯番。

白彥虎得到喘息之機,逐步將部眾派到庫爾勒以北駐紮,打算在官軍進攻時逃跑。左宗棠料定白彥虎的逃路有三條。一是西走庫車、阿克蘇,這是官軍追剿必到之路。一是向東南逃往羅布淖爾,取道吐魯番,再尋找道路逃往敦煌,窺視海藏。這條路途徑荒僻,而留防軍部署很密。那麼,他就隻有翻山逃往伊犁邊境,前往昌吉和綏來。這一帶地勢平衍,支路很多,難以扼守。

左宗棠令北路的金順、英翰和金運昌各部加強邊防,防止白彥虎逃竄。

馬嘉理一案達成協議後,郭嵩燾奉命出使英國。安集延也派出一名叫做賽爾德的代表抵達英國,請求英國代他們向中國請降。英國人仍然打算庇護安集延,與郭嵩燾商議此事,請中國拿出毗連北路的幾座城市,讓安集延立國。郭嵩燾將此事稟報朝廷:揣摩英國人的意思,特別擔心俄國侵占他們的地盤,打算為印度增設一道屏障,所以極力為安集延說話。我在倫敦對西路軍務一無所聞,如果能乘著阿古柏已死的機會,大軍席卷掃蕩,不出幾個月就能大獲全勝。如果進展不順,及時談判,也可節省兵力,消除邊患。

郭嵩燾的意見模棱兩可: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就和談。是戰是和,以時間為轉移。

慈禧就此事征詢左宗棠的意見,左宗棠堅決不同意讓出國土。

安集延本來是浩罕四部之一,浩罕國被俄國吞並,安集延便侵占我國回部,依附英國人。英國暗中庇護了十幾年,明知他們是我國必須征討的侵略軍,卻從來沒有為我國說過一句話。去年官軍收複北路,他們居間調停,請求準許安集延投降,卻隻字不提繳回各城,獻出叛逆。經過總理衙門的駁斥,他們才不再求情。

現在,茲德爾比和威妥瑪又向郭嵩燾提起此事,極力維護安集延,聲稱要保護他們立國。他們的真實意圖,是擔心安集延依附俄國。

安集延是我國喀什噶爾境外的部落,而英俄兩國都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英國人維護安集延以對付俄國,我們不必幹預。英國人為了維護安集延而在安集延駐軍,我國也可以不幹預。至於保護立國,雖然是西洋通法,但安集延並非沒有立足之處,怎麼需要英國人為他們另立一個國家?就算要另立國家,那麼把英國的土地割讓給他們就行了,或者把印度的土地割給他們也行,為什麼要把我國肥沃的領土拿去做人情呢?這是要蠶食侵占我國啊。

喀什噶爾就是古代的疏勒,漢代就已屬於中華,早就是我國的領土。喀什的意思是“各色”,噶爾的意思是“磚房”,由於當地富庶,蓋有許多磚房,所以取名為喀什噶爾。

南八城的富庶,在喀什噶爾、和田與葉爾羌表現最為突出,這是中外共知的事實。英國人借口保護安集延,企圖侵占我國邊境名城,把喀什噶爾當作帕夏的領地,居心何在?從前他們仗著船堅炮利,橫行海上,聲稱隻要碼頭,不取土地,如今卻要索取疆土了!他們暗中圖謀為印度增設一道屏障,公然向我國伸手要領土,要求我國在回疆撤銷一道屏障,這是可以容許的嗎?

我奉命治理邊疆,才疏德薄,導致外國人輕視我們的力量,我是罪責難逃啊。但是,我們越是示弱,對方越會逞強,會有什麼好處?他們向總理衙門說情,總理衙門完全可以拒絕,他們到我的大營來說情,我也有辦法堵回去。

這時,金順得知俄國的一個重要動態:他們為了攻打土耳其,分調邊防軍本赴前敵。金順認為這是個好機會,請求以本部兵力乘虛襲取伊犁。左宗棠極力製止:北路兵力未必夠用,即便有十足的把握,也不必實行偷襲,不如以後堂堂正正地舉旗進軍。現在偷襲成功,也會留下許多麻煩。

9月7日,老湘軍在南路發起新的攻勢。湯仁和、董福祥、張俊、張春發各率所部,分別從蘇巴什、阿哈布與拉伊拉湖進駐曲惠,按路程儲備薪草,開挖泉水,等待大軍到來。

9月16日,大軍全部開抵曲惠。10月3日,劉錦棠令餘虎恩與黃萬鵬等部首先取道烏沙塔拉,傍著博斯騰淖爾西行,開抵庫爾勒背後,作為奇兵。他自率大軍,從大道向開都河開進,作為正兵,於10月5日啟程。

開都河發源於天山腳下,向南流貫庫爾勒、喀喇沙爾,注入博斯騰淖爾,也就是古代所稱的泑澤。白彥虎經過西岸時,阻塞河水,阻擋官軍,河水漫流一百多裏。劉錦棠所部開到這裏,繞行一百二十裏堿地,才到達東岸,然後架設浮橋,堵塞上流,在堿地上修築車道。

10月7日,大軍開抵喀喇沙爾城。這裏的回民已被白彥虎掠走,城內水深幾尺,廬舍蕩然無存。

喀喇沙爾原有和碩特、土爾扈特兩部蒙古人,介居於回族之間。戰亂發生後,土爾扈特部幾乎全部逃走,和碩特部的劄薩克台吉劄希德勒克召集部眾保衛博爾吐,山中尚存幾百人。劉錦棠進駐喀喇沙爾以後,令他們把帳篷遷回河東,以充實後路。

10月9日,大軍開抵哈爾哈阿滿溝,敵軍騎兵一百多人襲掠而過。劉錦棠縱兵追擊,斬殺十幾人,捕獲二人。俘虜供稱:白彥虎已從庫爾勒與各城胖色提劫持回民西走庫車。

餘虎恩等部當天也從小路趕到,一起進入庫爾勒,發現城內空無一人。部隊所帶的糧食已經吃完,劉錦棠令軍士尋挖地窖藏糧,得到幾十萬斤。

探馬報告:敵軍剛剛搶劫策達雅爾、洋薩爾的回民,還沒離去。

10月12日,後路糧運陸續到來,劉錦棠挑選二千五百名精騎,率領他們先行,第二天抵達策達雅爾。敵軍已經掠過洋薩爾,奔向布告爾。劉錦棠乘夜疾進,在太陽偏西時抵達布告爾。敵軍一千多名騎兵據險抵抗。黃萬鵬和譚拔萃率隊衝鋒,敵軍接戰就退,老湘軍追殺一百多人。

10月16日黎明,老湘軍各部會合,推進四十裏,遠遠看到敵軍幾萬名步兵和騎兵。劉錦棠舉起望遠鏡,發現持有武器者隻有一千多人,其餘都是回民老幼,牽著車子和耕牛雜遝隨行。劉錦棠將部眾分為兩路,下令:隻殺持武器者。

敵軍丟下難民,前進幾裏,反身搏鬥。官軍以排山之勢推進,所向披靡。劉錦棠令陶生林護送難民返回。

第二天,老湘軍開進托和奈,俘虜了敵軍的零散騎兵。他們招供:敵軍主力當天正向庫車推進。各莊的蒙民與回民遭到脅迫,還有一萬多人沒有隨行,都向官軍呼號求救。劉錦棠安撫一番,令他們各自安居,不要害怕,隨後率領部隊開向庫車。

部隊前行三十裏,追到敵軍。幾萬名被脅裹的回民散布郊野。敵軍出動幾千名騎兵,分左右兩路迎戰。劉錦棠令黃萬鵬和崔偉等部從右邊出擊,章洪勝與方友升等部從左邊出擊,又令譚拔萃、張俊率步兵為左右援應。羅長祜率領其餘部隊在中路斷後。交戰良久,不分勝負,劉錦棠令後路部隊並進,斬殺回民將領馬由布。敵軍見大將被殺,立刻亂了陣腳,全線潰退。老湘軍追逐四十裏,擊斃敵軍一千多人。

10月18日,老湘軍收複庫車,把被劫掠的回民召回故居。然後從庫爾勒追擊,六天內行軍九百裏,解放難民數以十萬計。劉錦棠派飛馬向左宗棠報告戰果,又拔隊奔赴拜城,軍鋒指向阿克蘇。左宗棠派出官員,在各城設立機構,籌備救濟糧,勸說百姓耕種放牧,逐步修建水陸道路,修造船舶,設立驛站。

10月20日,劉錦棠所部開進和色爾。當天,拜城回民首領阿克奈木厘不願西遷,白彥虎將他殺害,激起回民各部反抗。白彥虎無法攻下拜城,隻得將城外村莊全部洗劫一遍,落荒而去。

第二天,官軍開抵拜城,回民大開城門迎接。劉錦棠留下方友升所部鎮撫,令部隊攜帶軍糧,乘冰夜進。風冷霜凝,人馬受凍,部隊奮力行軍八十裏,在銅廠追上敵軍。

白彥虎驅趕二萬回民,正要渡河,劉錦棠揮師猛進。傳令:見敵軍騎兵立斬。

老湘軍掩殺過去,敵軍人馬僵死堆積,堵塞了水流。劉錦棠分出兵力護送難民返回拜城,令作戰部隊渡過亂流追擊。敵軍在幾十裏外的上銅廠集結,白彥虎還想奪路而逃。各城的胖色提卻力主抗擊,將部眾分為兩路迎戰。

劉錦棠將騎兵部署在前,令夏辛酉、張宗本等部為右路,席大成、戴洪勝的步兵繼之,以搏戰安集延人;令黃萬鵬、畢大才為左路,張俊、胡登花的步兵繼之,以搏戰白彥虎所部。劉錦棠自率親軍策應兩翼。

部署剛定,敵軍槍炮密集射擊,夏辛酉衝鋒陷陣,斬殺安集延將領要路打什。官軍乘勢衝鋒,騎兵和步兵互相配合,殺敵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