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兵從吐魯番、庫車進軍阿克蘇,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他們隊伍嚴整,運籌周密,如同俄國人進攻基法一般。這樣的行陣,足見總統金順的雄才大略。士卒吃苦耐勞,意誌堅定,二十天內穿越一千二百裏的荒野沙漠,取得三城,為一大捷。於是先後收複葉爾羌與和田各城。
1877年,部隊在喀什噶爾過冬,關外到喀什噶爾一律肅清,真是一個奇跡。攻克喀喇沙拉,是以少勝多;攻克喀什噶爾,是合圍取勝。歐洲人打仗,戰法也不過如此了。平時歐洲人輕視中國,說中國人不懂軍事,現在看來,中國恢複回部,更勝於收複雲南大理,足以令我們歐洲人清醒一把了。
西方人的議論大致中肯,但其中所說的“總統金順”,應為劉錦棠之誤。畢竟路途遙遠,難免錯訛。
中國軍威大振,一些少數民族的部落要求歸附。喀什噶爾城的西北,交錯居住著西四城卡倫外的十九個布魯特部落,其中五個部落依附了俄羅斯,其餘十四個部落依附安集延。現在,十四個部落的首領請求依附朝廷。左宗棠批準所請。
喀什噶爾城介於蒽嶺支幹之中,安集延人和布魯特人居於西邊,必須翻山才能到達喀城,於是山嶺就成為中外的天然疆界。左宗棠考慮一個設置邊卡的方案:南自英吉沙爾,北至布魯特邊境,按卡倫故址,改築一道邊牆,在要隘設置碉堡。
俄國交還伊犁一事,俄國方麵想方設法找借口拖延。總理衙門一提此事,俄國公使就說:邊境商民有幾樁糾紛還沒結案啊。左宗棠回答:一定依法審判。
白彥虎逃到境外,俄國人將他安排在阿爾瑪圖。劉錦棠寫信給俄國的土耳其斯坦總督:我要派兵入境剿捕。
左宗棠勸劉錦棠不要出兵:俄國對於歸還伊犁,從未提出異議,現在出兵俄國境內,勢必導致決裂。白彥虎遷避,本在意料之中,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左宗棠的辦法是:總理衙門按照約定,向俄國公使提出索還伊犁,由金順寫信給俄國邊境官員,將交還伊犁與交出叛國者兩件事一並提出,並向俄國人許諾,將給予重金犒賞。
俄國人既不願滿足中國的要求,又無言以對,索性保持沉默。
5月15日,左宗棠得到情報:俄國人將白彥虎遷移到托呼瑪克,還聲言要逼近精河設立卡倫。前敵各部將領義憤填膺,請求帶兵搜索白彥虎。左宗棠連忙勸阻。
大家稍安毋躁。俄國人雖然擺出咄咄逼人的架勢,卻未必真想與我國開戰。他們盤踞伊犁,庇護叛逆,是為了要求重賞,卻死要麵子,不肯明說出來。現在我國兵威已盛,要戰能戰,何所顧忌!隻是我國東北與西北都與這個強鄰交界,一旦開戰,將會打個沒完。還是低調一些吧,我方不要主動開啟釁端,不給他們任何借口。
毅齋啊,他們是虛張聲勢,而我們要辦實事。他們先動手,我們再反擊,也不為遲啊。疆場戰事,此一時彼一時,不可稍存成見,貽誤了戰機,更不能輕啟釁端,妨礙既定的方針。漢文帝給單於寫信說:“漢過不先匈奴。”於是保持了邊境的平安;曹孟德意態安閑,好像不願打仗,但每戰都能取勝。這兩件事情,我們不妨借鑒。
左宗棠雖然不願先啟釁端,但決不容許部隊鬆懈。傳令:南北兩路各部處於戰備狀態。
老湘軍是一支威武之師,打敗侵略者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將領們不怕俄國人,一心想把白彥虎逮捕歸案。當他們聽說英國人嗾使布噶爾人奪占了俄國邊界的達爾瓦斯與哈拉替艮兩城,俄國不得不調邊防軍應戰,便認為出兵的好時機到了。
但是,左宗棠再次拒絕他們的要求。
俄英之間早有矛盾,俄國依仗國家大,英國依仗兵力強,互不相讓。我們做好準備,關門靜觀他們爭鬥就行了。不管他們誰強誰弱,也不管他們是否把我們放在眼裏,我們都要日夜圖謀自強。這不僅是現在對待英俄的正確辦法,也是古今有道之世與鄰邦交往的最佳辦法啊。
啟用犯過錯誤的同誌
左宗棠留在蘭州的助手劉典患病,越來越重,想留也留不住了。1878年5月29日,左宗棠上折,請朝廷準許劉典在秋季開缺回籍。他自己的身體比劉典強不了多少,難以兼顧軍政,請朝廷啟用前任浙江巡撫楊昌浚,讓他迅速趕赴蘭州,幫辦甘肅和新疆的善後事宜。
對於這樣的請求,慈禧沒有理由拒絕,盡管楊昌浚是一位犯過錯誤的同誌。
楊乃武一案在光緒三年冤情大白。楊乃武與小白菜洗雪了冤屈,楊昌浚卻成了千夫所指的昏官。左宗棠得到消息,心中百味雜陳:無奈,痛惜,沮喪,甚至有幾分打抱不平。一位忠實的朋友犯錯了,他沒有過多地指斥,要求他引咎自責而已。
石泉老弟,恭讀聖諭之後,發現朝廷除了平反冤案,對你並無詰責之詞。看來朝廷不會給你嚴厲的處分。邊防吃緊啊,朝廷還要依靠你為軍隊籌餉。
對這件案子的審結,我是有所保留的。我翻遍了《洗冤錄》,並未發現中毒而死的人,可以從骨頭的顏色來分辨查驗。那麼這次驗屍官的屍檢報告,以及刑訊官員定案的依據,也許還有其他的證據吧。可是朝廷並沒有把刑部的奏報轉發下來,將來編纂到案例當中,就沒有依據了。此案是不是還有可疑之處呢?
左宗棠沒有時間糾纏這件事。他隻能為楊昌浚想一條最好的出路。
石泉啊,你借此機會辭官返鄉吧。這就遂了你多年的心願。你說要來陝甘,我看也就不必了。這裏條件艱苦,你何苦來受罪呢?
左宗棠一向眼睛裏容不得沙子。但凡事都有例外。楊昌浚犯錯,他認為情有可原,采取了非常包容的態度,對他愛護備至。
楊昌浚終於卸任歸家了。左宗棠從朋友的來信中得知,楊昌浚本色未改,依舊平和,不喜不怒,不由讚賞一番。
從這件事,足以看出石泉的學者襟抱。傳言楊乃武一案重審時,死者的屍體被人調換了。此案的結論仍然可疑啊。如果這個傳言屬實,舞弊者比舞文者更為惡劣啊。唉,當局者為何如此昏聵!
楊昌浚回到家裏不到一年,左宗棠就邀請他重新出山。劉典的位置必須有人頂替。想來想去,還是這個有過在身的同誌最合適。沒有辦法,西北再苦,也得請他來陪伴老夫了。
楊昌浚感於左宗棠的赤誠與厚愛,接到通知就急於啟程。他定的日子在10月份。左宗棠雖然盼他早來,卻又於心不忍。
石泉啊,北方天寒地凍,不便旅行,你何必頂著風雪而來呢?還是明年春天動身吧。
楊昌浚回答:軍務緊急,天冷算得了什麼?
他在最冷的季節裏趕到了蘭州。左宗棠和這位老友闊別十五載,聽說不久便可重逢,心中波瀾起伏。楊昌浚來到酒泉大營時,兩位老友晝夕晤對,談興甚豪。
楊昌浚這一次出任了甘肅布政使,到光緒六年年底,一度護理陝甘總督,與欽差大臣劉錦棠一起,共同籌劃建立新疆行省。這是一項偉大的使命,是林則徐的遺願,也是左宗棠一生的追求。楊昌浚不遺餘力,為實現朋友的宏圖大業而努力。
楊昌浚在西北走了一路,不由豪情滿懷。他看到,秦隴道上柳樹成蔭,為蕭瑟的大西北帶來了盎然生意。鳥雀鳴唱在楊柳枝頭,人來車往,百業興旺。他不禁詩興大發,吟出一首傳世詩篇,題為《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這篇紀實之作,與唐朝詩人王之渙流傳甚廣的著名詩篇《涼州詞》一樣,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王之渙的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楊昌浚借用了古代詩人的佳篇名作,但是立意相反,不但心思巧妙,而且氣勢恢宏,貼切地反映了左宗棠率領湖南人在西北的建樹,立刻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他自己由此改變了形象,由一個臭名昭著的昏官,成為名垂後世的詩人,最終贏回了清末名臣的曆史地位。
左宗棠帶領楊昌浚一起,走上建功立業的道路,並沒有因輿論不利於這位朋友而失去對他的信任。他不但有曾國藩那樣的知人之明,而且能夠在朋友摔倒的時候,扶助一把,使他重新站立起來。他扶助過逆境中的王錱,提拔過困惑中的陳湜,維護過備遭詆毀的劉鬆山與周開錫,現在又將楊昌浚拔出汙泥,誰能說他不近人情,不通情理呢?
慈禧詢問:新疆為何一定要建省?
1878年6月,朝廷打算正式啟動中俄邊界交涉的談判程序。左宗棠向總理衙門提出一個方案:從目前情況來看,中俄邊界交涉隻能以同治三年會勘的界址地圖為依據,不必提出另外的依據,以至於爭論不休。
7月20日,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國,交涉收回伊犁等事宜。
白彥虎躲在托呼瑪克,情況更加窘迫。他於9月份唆使部屬金山和馬良會等人假借貿易為名,從俄國官員手中取得通行證,令部眾分批繞俄國關卡行軍十三天,侵犯烏什邊境,前鋒突入阿克蘇西北的柯爾品,一天內西掠幾個台站。
劉錦棠接到報告,先派部隊扼守瑪喇爾巴什各隘口,又派羅長祜率幾百名騎兵火速馳往喀什噶爾城邊境,截斷白彥虎的歸路。
10月3日,羅長祜抵達阿爾圖什,偵知敵軍已過索封口,下令一晝夜急行四百裏,發現敵軍就在前麵。羅長祜在捦金山設下埋伏,捕獲敵軍二百多人,全部斬首。抵達烏什阿依他溝的敵軍,也被張曜所部殲滅。
這邊的戰事剛定,阿克蘇西南二百裏處尹阿瓦堤的回民托胡買提聚眾幾百人,殺死稅局官員,張曜派武朝聘所部馳剿,捕獲托胡買提,追到渾巴什,托胡買提的部眾全部破散。
與此同時,已經逃到俄國境內的安集延將領阿裏達什,又從俄國境內的窩什請假潛出,率領部眾一百多人竄至英吉沙爾卡倫外的奈曼科,布魯特將領阿布都勒哈瑪謀襲喀什噶爾,於11月9日越過玉都巴什卡倫,進入烏帕爾,擁立迭拉什罕為條勒。所為條勒,就是回民所稱的教祖後裔。
劉錦棠接到警報,當晚率譚慎典、楊金龍等部騎兵一千人打前鋒,羅長祜、侯名貴等人的步兵繼之,又令張俊出兵英吉沙爾卡倫,扼守達什密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