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新疆好地方(7)(1 / 3)

俄國占據伊犁,是在鹹豐十年。同治三年劃定邊界之後,俄國脅誘了以前依附中國、與中國百姓雜處的各個部落,將他們視為所屬,借以大肆侵略。俄國人占取浩罕國的三部,安集延未被吞並,首領阿古柏害怕俄國的威逼,帶領部眾攻陷我國南疆。我國收複南疆,阿古柏死了,他的兒子竄入俄國境內。俄國便把安集延當作他們的部屬,企圖借助他們作為侵占回疆的根本。現在冒稱喀什噶爾居民的俄國部屬,本來是隨帕夏而來的安集延餘部,俄國無端地冒稱為自己的部屬,其實是打算在交還伊犁以後,仍然留下再次占據的一手。

俄國交還伊犁,還要索取南境和西境,他們的詭謀,哪裏隻是這幾百裏的土地!所以界務條款,絕對不能同意。俄國商人誌在貿易,本來沒有其他的企圖,俄國官府則打算借此深入中國內地,蓄謀深遠。

商務方麵,俄國最初隻提出在嘉峪關一處設領事,這次要求設於關內,並提出陝西、四川、湖北各處。他們並非不知道運費繁重,無利可圖,而是企圖借助通商,便於深入腹地,四處橫行,使我們無法禁止。嘉峪關設領事還可以容許,而喀什噶爾通商,同治三年雖已定約,迄今尚未具體辦理。這次界務未定,應該緩議。而烏裏雅蘇台、科布多、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古城等處廣設領事,就是企圖借著商務蔓及各地,斷然不可同意。這是商務談判應該挽回的損失。

此外,俄國人容納叛國者白彥虎,崇厚是否曾與他們理論,無從揣測,應該等到他複命時詢問清楚,以作為核議的依據。

俄國人占據伊犁以後,起初見官軍勢弱,企圖誑騙榮全進入伊犁,將他作為人質。後來看到官軍勢強,不會容許他們長久盤踞,便借口案件沒有了結,加以拖延。這次崇厚全權出使,他們又讓布策以花言巧語加以迷惑,然後多方催促要挾。他們認為,俄國未嚐在中國挑起戰端,可以堵住中國主戰派之口。他們錯誤地以為,中國近來或許已經厭煩了戰爭,不打算馬上與他們決裂,在邊境作戰。而崇厚全權出使,有權決定一切,又能牽製疆臣,免生異議。所以,我今天披肝瀝膽所說的這番話,或許是俄國人意料不到的。

現在時事紛紜,主憂臣辱,如果明明看到危險,而含糊其辭,便會辜負朝廷,貽誤大局。臣出於天良,怎麼會幹出這種事情!就事態的順序而言,應該先與他們談判,委婉而用機智,然後以戰陣論輸贏,堅忍而求勝。

明年春天解凍以後,我將親率駐肅州的親軍,增調騎兵和步兵各部前往哈密,在南北兩路適中之地駐紮,督令各軍妥慎辦理,務期上下一心,堅不可撼,維持大局。

左宗棠接連謀劃大計,折子上一寫就是洋洋萬言,每一個字都是親自動筆,嘔心瀝血,心泉即將幹枯。咳血的毛病加重了,日常公務還得照常打理。崇厚啊崇厚,國人都想將你殺之而後快,可我這個封疆大吏,不宜議論此事,所以在折子上隻字未提對你應該如何懲處,老夫心裏憋得慌啊。

在維護國家主權的聲浪中,李鴻章又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朝廷給左宗棠發來一道上諭:

李鴻章在奏折中說,議定的條約各款,我國損耗已多,但崇厚已經簽署了條約,如果朝廷不予批準,恐怕會開啟釁端。隻有竭力挽回,並在立法和用人兩個方麵認真籌畫,稍資補救。

左卿,李大臣認為應該批準崇厚所簽的條約,你的看法如何?

左宗棠想:李鴻章根本不值一駁。這種畏懼洋人的軟弱態度,不但民眾不會容許,多數朝廷大臣也會反對。就連已經倒向李鴻章陣營的沈葆楨,也說俄國人要挾太甚,應將崇厚所議作罷。既然西太後如此重視李鴻章,我就搞一次迂回進攻吧。

我的看法,在以前的奏折上已經說得夠清楚了,不必重述。不妨在崇厚回來複命的時候,將他簽署的條款下發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六部九卿及將軍督撫,供大家討論,哪一款必須駁回,哪一款可以批準,大家各抒己見,逐條報告。

左宗棠知道,慈禧內心的想法,其實跟他是一致的,隻是被李鴻章這個所謂的洋務專家唬住了,不敢不重視他的那套論調。他固然應該為慈禧撐腰,但與其自己駁斥李鴻章,不如用朝廷的權威來壓一壓這個軟骨頭大臣。於是提出一條絕妙的建議。

幾個月來,朝廷發下的密諭,以及總理衙門的奏疏,已經把道理講得十分透徹,足以令人心服口服。應該公布的,索性予以公布吧。朝廷的謀劃,是為天下大公,何必保密呢?公之於眾了,新聞小說就無法混淆視聽。

要求政務公開,外交解密,是一個大膽的主張。當時的百姓並無這樣的呼聲,但是作為朝廷大員的左宗棠,卻主動提出實施民主措施。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全社會才認識到公開政務是多麼的重要,左宗棠的思想確實超前了許多。

在給總理衙門的書信中,左宗棠才明確提出對崇厚所簽條約的處理意見。

上諭擔心我國先同意後反悔,過錯在我們一方。我的看法,崇厚雖然是全權大臣,但所訂的條約,必須得到禦筆批準才能生效,所以我國並沒有同意在先;必須等待禦批,也不存在後來反悔。在崇厚回國複命以後,將不能批準的各條,降下明旨公布,使朝廷內外都知道聖意所在,伸張正氣,人心自然振奮。

以目前邊事言之,論理,在我們一方;論勢,我們也不落在下風。隻要朝廷內外堅持主見,同心一致,遵照諭旨與對方周旋,先訴諸談判,後訴諸武力,事情沒有辦不成的。如果俄國在大的原則問題上不肯讓步,就命令南路部隊分別從阿克蘇和烏什兼程急進,直取伊犁,同時索逮叛國者,集中關內的兵力,堵塞他們的蹊徑,令他們就範,都有把握。

左宗棠雷厲風行,逐步調換駐防部隊,令漢中鎮總兵譚上連、寧夏鎮總兵譚拔萃、巴裏坤總兵席大成、記名提督戴宏勝,分別率領關內剛剛訓練出來的各營,先開赴喀什噶爾,增加劉錦棠的兵力。

12月17日,清廷發布上諭,肯定左宗棠不惜以武力收複伊犁的方針,要求他對新疆南北兩路邊防軍務預先部署。

左宗棠在處理新疆事務的同時,對甘肅的建設毫不懈怠。此年在蘭州開設甘肅織呢局,雇用德國工匠,仍然令賴長出任總經理。並且購買開河機器,首先治理涇川上遊。

針對俄國的軍事部署

崇厚灰溜溜地返回北京,朝廷於1880年1月2日將他革職,交刑部議罪處治。隨後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待秋後處決。

朝廷將崇厚簽署的各款條約,下發閣部九卿、翰詹科道討論。隨後,采納王大臣的建議,改命駐英法大使曾紀澤赴俄國重新談判條款。

曾國藩生前要求兒子曾紀澤師從左宗棠,他與左宗棠心有靈犀一點通。師徒二人一文一武,在收複伊犁這件大事上麵,配合得十分默契。

曾紀澤是談判代表,唱的是白臉。紅臉的角色由左宗棠擔當。慈禧仍然令他統籌新疆南北兩路的戰守,還給了一個期限:一個月內報告情況。

2月19日,朝廷向俄國遞交國書,指出崇厚所議的條約,多有違訓越權之處,無法執行,決定再派大理寺少卿曾紀澤為出使俄國欽差大臣,重新談判訂約。

俄國在這年春季不斷進行政治訛詐和軍事威脅,伊犁處在嚴重的危機之中,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中國軍民極為憤慨,北京城廂內外,街談巷議,無不以一戰為快。

國人的眼睛,都盯在六十八歲的左宗棠身上。

4月2日,左宗棠發言了。他在奏折中支持曾紀澤赴俄重新談判,把他的軍事部署報告朝廷。他提出:談判的結果,首先要有利於鞏固領土的防禦。如果俄國執意挑起釁端,他將集中新疆南北兩路的全部兵力,慎重地應對這場戰爭。根據新疆的形勢,他已經進行了三路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