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煙和水利
在曾紀澤簽署條約的第二天,左宗棠從崇文門進入北京。先住湖南善化會館,然後搬進東華門附近雍正朝怡賢親王的故居。這個地方名叫“賢良寺”。
1881年2月25日,展覲召對兩次,兩宮太後慰勞有加。慈安太後是個軟心腸,談起左大臣二十年的憂心操勞,眼淚都流下來了。鹹豐給予左宗棠的恩遇,使他和這家人之間,始終有一根誠摯的紐帶牽扯著。為了這個恩遇,他真是願意肝腦塗地。而鹹豐的兩位遺孀,始終對他信任有加。他奉命入值軍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他的政治生命,在晚年達到了最高峰。
可惜,夕陽西下,昔日的抱負猶在,軀殼卻已承載不了如此的重任。他拚卻最後一點餘力,為這個王朝,為他的理想效忠。
3月20日,王德榜、劉璈、王詩正各部開抵張家口。但是戰備狀態已經取消,他們將從左宗棠這裏領取新的任務。
左宗棠決定訓練新軍,並將部隊投入水利建設。3月29日,他奏請興修順天和直隸上遊水道,並挑選健銳火器各營壯丁入營訓練。接著,左宗棠提議調部隊興修水利,不讓官兵吃閑飯。他在試圖把新疆的經驗推廣到內地。
4月8日,慈安皇太後駕崩,左宗棠按照禮製,連日哭喪。可以想見,東太後逝去,他是真心悲哀。
他同時還惦念著西北的部隊。得知那裏的健兒軍餉不足,於4月28日向朝廷報告:我雖然離開了新疆,但不能把包袱甩下不管。請朝廷批準,向英國的彙豐銀行借款四百萬兩,以供軍餉。月息八厘,六年還清。
劉璈在5月份接到新的任命,出任台灣道員。左宗棠把他信賴的將領,派到最關鍵的地方。
左宗棠計劃的水利工程,是順著懷來縣的桑幹河流疏浚築堤。但是涿州發生水災,河堤危險,向京城告急。5月25日,左宗棠調王德榜和王詩正的部隊前往永濟橋搶險。
左宗棠急於扭轉頹靡的社會風氣。他認為禁食鴉片是關鍵所在。大西北的禁毒,必須推廣到全社會。這個弊端積重難返,必須迅速堵塞毒品的源流。他經過反複思考,認為隻有增加洋煙和土煙的稅捐才是上策。總口對洋煙所征的進口稅,為每百斤征收三十兩銀子,各省征收的厘稅,總不及納稅的一半。同治七年與各國修訂條約時,中國政府與英國公使阿禮國議定,洋煙每百斤交納的進口稅,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二十兩。但是英國商會百方阻撓,此議沒有執行。左宗棠幾次與英國公使威妥瑪談判,於6月1日奏請嚴禁吸食鴉片,第一步的具體措施,就是增加洋煙和土煙的稅捐,按照實數征收。
鴉片產自西方的印度,由英國商人販運,流毒中國。從前各海口每年進口洋煙三萬多箱,後來增加到五萬多箱,近來多達七萬多箱了。以前每百斤售銀七百多兩,近來已經降價為五百多兩,價格下跌導致銷路通暢。我任陝甘總督時,首先禁種罌粟,令所轄各地隨時查找,遇到洋煙入境,立即封存,勒令從原路運回。但這個辦法隻適合在一個地區實行,如果統籌全局,勒令從原路運回,還是不能杜絕。因為從此處運走,又會銷到別處,還是沒有效果。
我經過仔細考慮,認為必須加征煙土的稅收。稅收一加,價格就會上漲,價格一漲,癮輕的人不得不戒,癮重的人不得不減少吸用量,可望逐步斷癮。如果隻靠一紙文件來禁止,執法者索取賄賂,官員隱瞞實情,弊端由此而生,不但政令不行,民間也會騷動,看不到嚴禁的效果,反而產生流弊。采用加征稅收的辦法,相當於罰款,大致相當於交錢贖罪。加征煙稅,意在加價減癮,目的是矯正風俗,多收一些錢,並不過分。何況負擔是加在中國吸食者的身上,並非針對出產地和外國商販,這是我國政府的權力,誰能幹涉呢?
我在接見英國公使威妥瑪時,談到加征稅收,使吸食者減輕毒癮,威妥瑪無話可說。恰好李鴻章到來,我跟他一起去總理衙門,與威妥瑪會談兩次,李鴻章又單獨與威妥瑪會商一次。威妥瑪前後說法不一致,對於加價持保留態度。
我的想法是,總口原來對洋煙每百斤征收進口稅銀三十兩,現在仍由總口征收,此外還要征收銷售稅,每百斤洋煙合計征收實銀一百五十兩。對內地私種罌粟製造的土煙,應當按照洋煙的稅則,加收捐稅,以示懲罰。但是土煙勁小,不是吸食者的首選,價格也比洋煙低廉,必須按照每斤的價值,比照洋煙推算加收,才符合罰款的原則。貧民由於舍不得花錢而減輕煙癮,實效還是一樣。我提議加稅,不是為了斂財,隻是為了禁止不良的風氣,所以不得不從重處罰。
左宗棠於6月2日覲見,當麵向最高決策者力陳這個方案的好處。朝廷將他的提議下發討論。左宗棠擔心被洋人鑽了空子,再次要求政務公開。
總理衙門的公文一向保密,可是天下事應當讓天下人都知道啊。對國人保密,外國人卻想方設法刺探去了,主動向我們挑起論端。不如將文件解密,公之於眾。洋煙加稅一事,大臣的奏疏和朝廷的諭旨,不妨一並公布,猶如釜底抽薪,外國人還有什麼機會鬧事呢?
一聽說要公開政務,總理衙門的主辦官員立刻提出:如此不合慣例。左宗棠說:不合慣例也要公開,我就開個先例吧。
事情正如左宗棠所料。文件公布以後,威妥瑪見事情已經宣露,果然不再發表異議。
6月8日,左宗棠親臨涿州工地。6月15日,從涿州出發,走陸路勘察金門閘壩,然後循序視察永定河南岸河堤,察看水利工程。6月19日抵達天津,會晤李鴻章。6月21日乘船溯流而上,於6月23日抵達趙北口,聽說滹沱河水流加速,已改從新開減河進入故道入海,便返回涿州。6月25日抵達永濟橋工地。下遊的挑淤工程,已經推進到永樂村。6月27日,開挖橋南小減河,在北麵修築斜堤阻擋水流,使之從橋下流出。6月30日,迅疾的水流向東奔去。7月3日,左宗棠取道石景山回京。
由於在暑熱中連日勞累,他於7月28日中暑,舊病全部複發,手腳痙攣,肌肉疼痛,頭暈耳聾,無法辦公。他向朝廷呈遞請假條,請求賞假十天,以便調理。可是,8月16日病情加劇,兩足浮腫,左手抽筋,胸膈下出現腫塊,越來越硬,兩耳重聽,隻得續請病假二十天。
9月6日,永濟橋浚河築堤工程竣工。但是左宗棠覺得自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請求辭去大學士的職務,停止辦理各項公務。慈禧還是舍不得放他離去,下詔勉慰,給他一個月假期調理,不批準他的辭呈。
左宗棠與李鴻章先前議妥修治永定河,從南六工尾到南八工上泛,再向北開新河一道,抵達鳳河,調淮軍和楚軍分段施工。他認為,下遊固然必須疏浚,上遊洶湧的濁流更要治理,便令王詩正率一千四百人趕赴下遊施工,而派王德榜從蘆溝西北探源而入,勘察重要地段,采石修砌盤磴,使上遊形成階梯,水流變得平緩。
10月5日,一個月病假到期了,但病根難以剔除,醫藥施治未能奏效,再次請求開缺,撤銷各項任務,在北京做個閑人,必要時充當顧問。慈禧也很固執:再給兩個月假期,不許辭職。
在職一天,就要為國家盡一份力量。10月19日,再次提出煙土加征稅收的方案。主張綜合考核,製訂統一的規章製度:洋煙每百斤征稅一百五十兩,土煙每百斤征銀五十兩。
10月28日,清廷上諭:左宗棠補授兩江總督,兼任辦理南洋通商事務大臣。
左宗棠於11月27日向朝廷報告,病情逐漸好轉,可以提前銷假,接受兩江總督任命。皇上召見時,左宗棠自陳朝廷對他過於厚愛體恤,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上諭:兩江的公務,比現在還要繁重幾倍。但你向來辦事認真,外國害怕你的聲威,派你去辦事,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啊。所以勞煩你前去。你可以多啟用一些人才,分擔你的勞累。
君臣談了一個多時辰,左宗棠才陛辭出宮。
返京幾個月,水利已大見成效。軍隊搞建設,凸顯了高效率。永定河下遊防洪工程已經竣工,上遊丁家灘下尾店也修成石壩五座。左宗棠留下王德榜的部隊,完成餘下的工程。
當月,左宗棠寓所的一所閣樓出現奇跡,居然產出七枝靈芝。左宗棠認為這是祥瑞之兆,將之命名為“玉枝閣”,領客人參觀。閣樓左右各有兩道外簷,鬥樓上左邊三枝,右邊兩枝,房內還有兩枝,顏色潔白,在日光照射下,顯出細膩的花紋,賓客們都說這是前所未見的奇觀。
兆頭很好,左宗棠興致勃勃,於12月9日陛辭出都,離京南下。他想家了,想回去看看已經逝去和仍然在世的家人。請假兩月,取道直隸、河南、湖北,渡過洞庭湖,回到湖南省墓。
1882年1月14日,左宗棠抵達闊別已久的長沙。1月21日,回歸湘陰故裏,為故世的親人掃墓。1月27日啟程,到武漢乘船東下,檢閱長江水師,遵旨查辦湖北省的積弊。
坐鎮江南
左宗棠於1882年2月10日抵達金陵。休息一天,於2月12日接收兩江總督印和南洋通商大臣印,上任辦公。
在金陵得到消息:法國軍隊進攻越南的北坼,越南國主派使臣向中國求援,李鴻章不肯發兵。左宗棠搖頭歎氣。
隻要身體允許,左宗棠從來不讓自己賦閑。3月15日,在省城舉行閱兵式。3月19日抵達揚州,3月20日取道高郵,視察南運河堤工。3月23日抵達清江埔,連日調來江北各營檢閱。3月25日從清江楊莊中運河走陸路啟行,經過順清河、張福口、運口,3月27日從高良澗出發,取道蔣壩,視察禮河正壩。
江南澤國,水利關係國計民生,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劉坤一曾提議修築禮河正壩,蓄積湖水,而疏浚楊莊以下舊黃河,以減緩水勢。左宗棠認為,淮水溢注洪澤、寶應、高郵、邵伯諸湖,下奔運河,進入長江。這一片的農田,隻能靠淮揚東西兩堤保護,免遭水淹。將淮水引導從舊黃河入海,就應當開辟張福口,並開通碎石河,引水從吳城七堡入注,然後堵塞順清河,使中運河之水不入南運河。從地勢來看,舊黃河與中運河都已高於洪澤湖,水利工程必須馬上見效,要趕在秋收之前。於是,他下令首先興修運河東西兩岸堤工,疏浚下遊各州縣的支河,以便引水灌溉。同時修築邵伯對岸的纖道,以利運輸。然後疏浚楊莊舊黃河,在口門向南增修堤壩,逼迫水流向東。禮河正壩比較單薄,於是加築外牆,另造石坡保護。
淮南通泰場的範堤,是範仲淹提議修建的,從鹽城北接阜寧,抵達海門,長達六百多裏,百姓在堤下聚居。堤外設立了幾百個潮墩,在風潮突然到來時可以避居。岸堤年代太久,已被風水侵毀,潮墩的舊址離海越來越遠。前一年颶風大作,海潮洶湧奔溢,淹沒成百上千的房屋,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左宗棠與運輸官員巡視岸堤,提議集資先築潮墩,以防禦災害。又見安徽滁州、來安、全椒山水三麵下注,還要容納來自定遠與合肥的水流,彙集三汊河,繞六合二百多裏入江,每當淫雨水漲,河流舒緩,不能即使宣泄,河水泛濫四出。滁州、來安、全椒、江浦、六合的幾十萬頃圩田,都被洪水淹浸,隻能從張家堡天然河挖開朱家山泄水,將水流引到浦口的宣化橋入江,才能消除災患。乾隆、嘉慶時期,多次提出興修水利工程,但每每考慮到用工太多,費用太高,而沒有動工。
左宗棠決定動用部隊施工,調集湘淮軍三十營,立即開工,在下遊另開一條河流,避開宣化橋的廬墓,從馬家橋經曝布場到浦口康家圩,讓河流進入長江。
4月12日,左宗棠返回江寧,又調部隊到句容的赤山湖施工。此湖彙集了茅山諸水,流經溧水、上元、金陵,進入秦淮。淤泥已將湖底墊高,岸堤也已壞塌,不論有水無水,百姓都受災害。左宗棠下令在土壩上修築道路,直達麻培橋圩堤,又在下遊修築橋閘,消除壅塞潰堤的隱患。他發現通濟門的水門是秦淮附郭,金川門河道是汊港入江去路,命令部隊選擇關鍵部位,修建石閘橋壩,以收納諸水,導引清流。應該修築的濱江圩堤溝道,也依次動工。
金陵城內,自從戰亂以後,還有許多荒地。左宗棠設立清丈局,政府投資在城北開發房地產,修建廉租屋,租給百姓居住,又在建築物的空隙中遍植桑樹和鬆柏幾百萬株,既是綠化工程,也可為養蠶和伐木提供材料。
除了水利工程,左宗棠還狠抓財政。他指出,兩江轄地的政務,理財最重要,而理財的關鍵,包括治水和鹽政兩件大事。他著手整頓淮鹽,三個月已取得初步成效。
5月26日,左宗棠離開金陵,檢閱江南部隊。他乘船東下,在鎮江、常州、福山、蘇州視察防務,6月9日抵達吳淞口檢閱軍艦,6月10日抵達上海。
他帶領武裝人員通過租界,果然如慈禧所說,西洋人對他十分恭謹。他們的軍官執鞭為左宗棠開道,租界換升中國龍旗,鳴放禮炮十三響。圍觀者人山人海,驚奇地說:“從未見過西洋人對中國官員如此恭敬啊。”
6月12日,溯江返回金陵。回到省城以後,舊病複發,頭目腫爛。
彭玉麟曾經提議製造十艘小輪船在海口設防,左宗棠巡視海口以後,決定把東南海防連成一片。在遭到侵略時,兩江應該兼顧南洋。他提出購買和製造快船五艘,以備快速增援。
部隊施工的水利工程進展迅速,8月1日,通泰範堤的湖墩已修成九十六座。
9月11日,左宗棠與何璟、張樹聲、衛榮光等人籌議海防,正在檢閱長江水師,彭玉麟抵達南京。左宗棠邀他到總督衙門麵議。彭玉麟向朝廷申請增置五艘大軍艦,共需銀二百三十萬兩,打算增加淮鹽的稅收,籌措這筆款子。
彭玉麟走後,左宗棠又給他寫信說:海防是當務之急。我正在籌備造船購炮,大軍艦請福建船政局解決,小軍艦就在上海製造局製造,希望三年後交付使用。
伊犁危機已經過去,朝廷討論裁兵節餉。10月18日,左宗棠第五次上疏奏請新疆建省。他不同意馬上裁減大西北的駐防軍:新疆地段遙遠,靠近俄國。我們剛剛收複故土,治內治外,都是從頭開始。如果早日定下建省大計,會有五大便利。福建所轄的台灣,隻是海上一島,日本撤兵後,也有大臣提議將巡撫移駐台灣。由此看來,新疆設立行省更是刻不容緩。否則民眾剛剛有心安居樂業,卻又陷入混亂之中,萬一強鄰窺伺,暗中煽動,後患無窮,前功盡棄,實在可惜。我雖已調任江南,可是身居長江之濱,仍然心係西陲啊。
便利一,治理我們固有的領土,邊疆井然有序,異類無從覬覦。
便利二,中外交涉事件,差以毫厘,謬以千裏。有督撫駐紮新疆,治內治外,凡事可以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杜絕禍根,不至潛滋暗長,難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