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平和靜謐,選好幸福參照係(2)(2 / 3)

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牆角處,是較為安全的。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去暫時躲避,因為這些地方房體跨度小、剛度大,又有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

隻有準確地了解實際的情況,懂得科學的應對方法,才能有效地實現自救,而這些必須以鎮靜的心態為前提。因為如果人們不能保持鎮靜,就很可能因為緊張而大腦失靈,思維斷線,本來知道的東西也想不起來,甚至不辨真偽,輕易相信別人的謠言,造成更大的恐慌和壓力,使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保持頭腦的鎮靜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越是緊要關頭越是不能自亂陣腳。讓自己的頭腦保持一份清醒的狀態,用自己的理智去考慮問題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保持鎮靜、臨危不亂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和本領,隻有保持內心的平衡,才能有效地消除恐懼,使身心都保持正常的狀態,從而產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保持堅定的生存信念,並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自救。

心·靈·指·南

頭腦清晰、精神平衡的人是不會因環境、情形的變更而變得驚慌失措的,更多的時候,他們反而能夠鎮靜沉著地處理突發狀況,有效地克服困難,脫離危險,從而減少金錢的損失,避免事業的失敗、災難的傷害。而動搖的人、猶豫的人、慌張的人,往往臨到難關就會跌倒,遇到災害就要倒地,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

紀伯倫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他所達到的,而在於他所希望達到的。”希望是生活的持久動力和克服萬難的銳利武器,心存美好期盼的人,其內心是充滿陽光的。讓陽光照進心裏,你才會感受到最大的溫暖。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難以預料的。但是正所謂“境由心生”,雖然我們無法左右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在陰雨的時候也保持內心的晴朗;雖然我們不能控製自己的際遇,卻可以掌握自己的方向,在生命的低穀仍然滿懷希望。對於未來,可能我們無法預知,但是起碼我們應該在心裏存留一個美好的願望,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溫暖的色調。

生活需要美好的期待,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多姿多彩。讓自己心存美好的期待,給自己一個目標,也給自己一點信心。有夢想才有激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生命的內在動力,更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當我們時刻都想著美好的事物,並為此而充滿生機、激昂澎湃的時候,生活的苦難就會因此而減弱,生命中就會多一些奮進,少一些歎息,多一些溫暖,少一些悲涼。

一老一少兩個瞎子相依相伴,賣藝為生。老瞎子病入膏肓之時,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撫摸著身邊的那個如風中嫩柳般孱弱的小瞎子,回首幾十年的風雨人生,不禁百感交集。良久,老瞎子用微弱的聲音緩緩說道:“孩子,我這兒有一個秘方,它可以使你重見光明,但你要切記,隻有你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才可打開琴盒,取出秘方。”小瞎子含淚稱“是”,老瞎子含笑而逝。

寒來暑往。小瞎子牢記著師父的囑咐,不停地彈啊彈。時光在琴弦上悄然流走了,昔日的小瞎子已成了雙鬢如雪、胡須似瀑的老瞎子。終於有一天,“小”瞎子手中的第一千根琴弦彈斷了!

“小”瞎子顫抖著雙手,慢慢地打開琴盒。但琴盒裏僅是一張空白紙,根本沒什麼秘方……“小”瞎子遺憾之餘,頓悟師父的良苦用心,欷不已,感激涕零。

師父臨終前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使得他這一輩子變得充實和富有,沒有被生活的種種悲苦而打倒,因為他時刻都在向往著光明。

給自己一縷陽光,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溫暖,生活就會看到希望。也許我們的生活中時有苦難,但是卻要保持自己內心的感動和堅強。德國農學家蘇力貝克發現,在黑夜裏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日後會發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種子發芽率高達80%,約為前者的40倍。而造成如此之大的差別的原因是“光”,絕大多數野草種子被翻出土後的數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的刺激,便難以發芽。

野草種子必須經過光線的刺激才可以發芽,這是生命的必然。光線就是野草種子發芽的希望,是其生命張揚的必需品。沒有光線,種子就會在黑暗中死掉,沉浸在無限的悲哀之中,很難獲得生根發芽的機會。

野草種子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當你處於生命的黑夜時,千萬別忘了給自己一縷希望的光,這一縷光看似微弱,卻可以拯救我們的整個人生。我們應該善於透過烏雲,看到其背後的陽光。充滿期待的人生是幸福的。有希望的日子彌足珍貴,因為希望,生活便有了方向,精神也會因此變得飽滿。

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務界,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當頭一棒。他一度曾情緒低落,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整天唉聲歎氣,無精打采,坐著等死。但是有一天,他一覺醒來,看見燦爛的陽光透過窗子照在自己的身上,外麵鳥語花香,他一下子覺得生活這麼美好,希望自己每天醒來都可以看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