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們常常用物質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不可否認,金錢是重要的,有錢才能夠維持我們基本的衣食住行。然而,人活著不單單是為了錢,在需要物質和精神一起支撐的生活天地裏,物質隻能滿足我們生理上的需要,給人有限的享受。而人們一直追尋的幸福和快樂卻是精神性的,僅靠物質是無法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的。“物質是財富之母,精神是財富之父。”作為人類,精神上的貧窮比物質上的貧窮更為可悲,而精神上的滿足歡悅,比日進鬥金更要快樂。
有一對夫婦雙雙下崗,這使他們原本並不寬裕的生活變得更加拮據,而且兩個孩子都在上學,這給他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大的負擔。人們都很同情他們,認為他們的生活沒法過了,除了以淚洗麵,整天唉聲歎氣還能怎麼辦。可是不久,夫婦二人在小區門口擺了個小攤,賣起了早點和夜宵。不管生意好壞,人們經常可以聽到他們爽朗的笑聲,夫婦的樂觀和開朗感染著每一個經過的路人。收攤後,他們還經常手挽著手在小區公園內悠閑地散步。這對夫婦經常這樣對人說:“別看我們都下崗了,也沒有多少積蓄,但我們並不覺得比別人少什麼。隻要孩子爭氣,我們倆健健康康的,我們就是最快樂的夫妻。”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對彼此相配的夫婦是經得起一切可能發生的災難的襲擊的,當他們一塊兒過著窮困的日子的時候,他們比一對占有全世界的財產的離心離德的夫妻還幸福得多。”快樂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心靈的滿足,是人生經曆過磨礪後對生活的一種淡定和豁達。
現實中的很多人以為隻有金錢越多,才能生活得越快樂,所以他們用身體和時間的代價去換取金錢,去買大房子、好車子,而忽視了內心真正的快樂和身體的健康。當你擁有了大把的金錢,卻失去了身體的健康,你能感受到快樂嗎?當你住上了豪宅,卻失去了摯愛的親人,你會覺得快樂嗎?
曾有一位叫費恩豪芬的學者為了揭開快樂的真相,花了幾年時間,在世界48個國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群住在冰島,而最為富裕的美國卻排名第十。冰島並不算富國,物質不豐富,連陽光都不充沛,但在那裏生活的人群卻是最快樂的。相反,那些富裕國家裏的人,他們早已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金錢、房子、汽車,可以到全世界度假,可他們卻沒有多少快樂可言。更令人尋味的是,經濟發達、國家富裕、科學先進的日本,人們的快樂感竟然落後於尼日利亞。
這一切足以讓我們明白,快樂並不取決於物質上是否富有,即使相對清貧些,快樂也並非與你無緣。我們常常會說:“陽光、雨露、空氣和糧食,是生命之本。”其實快樂也是如此,它在於我們對生活的體悟和享受,而不是對物質的占有。
那些把金錢視為唯一財富的人往往才是最貧窮的人。
快樂很簡單,它是忙碌了一天之後,安然地休息;是靜靜地閱讀一本好書或是品嚐一杯好茶;是晨練時享受大地的第一縷陽光的照耀;是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生命的可貴……有一個國王,他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但卻總是感覺不到快樂。大臣們找來天下所有至極的寶物美色供他享受,可他還是不快樂。他以為自己生病了,於是就找來禦醫為自己看病。禦醫經過診斷,給國王開了一個方子,說國內有一個最最快樂的人,如果找到他,然後把他的襯衫脫下來穿在自己身上就會變得快樂了。
國王聽了之後,馬上命令大臣們趕快去尋找這個最快樂的人。經過幾天的尋找,大臣們終於找到了一個不可救藥的快樂的人,但是卻沒有把他的襯衫拿回來。國王很生氣,問:“你們既然找到了他,為什麼不把他的襯衫拿回來呢?難道你們都不想活了嗎?”
大臣們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說:“沒辦法,我們拿不回來!”
國王大怒,拍著桌子說:“你們怎麼能不給拿回來,我就想快樂,你必須把他的襯衫給我拿回來!”
大臣為難地解釋道:“那個最最快樂的人他是個窮光蛋,他一件襯衫都沒有,他從來就是光著膀子的。”
生活中,真正心靈的快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是沒有必然聯係的。一個人快樂與否,關鍵在於其精神世界是否豐富多彩。隻要你善於用心去感悟,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創造,就會時時處處感受到快樂的存在,就能開創屬於你自己的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