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雨漸來】第一章“書”途同歸(2 / 3)

此書收錄上至先秦,下至明初各種書籍八千餘種,涵蓋經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陰陽、戲曲工藝、農藝道經等數千年來的累積知識,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字三億七千萬,而朱棣也因此書而名垂千古。

然有不為人知的是,在修書過程中,負責監製的姚廣孝卻無意中發現,在那些收羅來的書籍當中,有許多總是偶有一兩句不得其理的注解。

起初他以為這隻是一些狂士的冒然亂解,但他即奉命修書,自然不敢大意,每遇不明注解,便逐一抄錄。

有一天他翻閱抄錄,卻驚奇的發現,各書中的注解語句有些竟可串聯起來,且詠讀通順,其意隱約像是些練武之法。

這一發現讓他驚訝不已,遂又到書中抄錄了許多注解下來逐一拚湊,最終他確信,那些各書中的注解,確實記載的是武功秘笈。

不過這些秘笈為何會以這種方式分散於各書當中,又是何人所記,何故所記他卻不得而知。

他怎能想到,原來當年元世祖派重兵對各派武林人士大肆殘殺時,各派無力抵抗,為防止高深武學落入蠻夷之手,又怕武學就此失傳,因此各派掌門秘密商議,盡皆將其武功精華,秘訣要旨,分段分句記於不同書籍之中,或藝曲、或農藝、或子集等,然後四散流傳。

所謂大隱隱於市,這些書也一樣,一直在世間流傳,但其中的秘密卻無人發現。就是有尋常人偶得一書,偶看一段,又如何能明白其中道理?

可這姚廣孝不同,他少時為僧,學識淵博,通曉詩文藝曲,集儒、道、佛諸學於一身,更兼陰陽,實乃文學大家,如今又各書齊至,為編撰永樂大典不敢有絲毫馬虎。

所以每一本書有不明之處,他都要細心研讀,所以他能有此機緣窺得玄機。

而他自投於朱棣之後,為謀臣,得重用,自然對朱棣也是忠心耿耿。當他得知秘密,便不敢隱瞞,連夜向朱棣稟報。

朱棣聽聞又驚又喜,心想,若真能從各書當中把那些失傳已久的武功秘笈還原出來,用於練兵保駕,監視作探等,實有諸多用途。

他隨即命姚廣孝秘密將所有書中的注解全部抄錄下來,在確保無遺後,待永樂大典完成時,便將那些書籍全部焚毀,然後再選一秘密之處,將這些武功秘笈全部還原。

姚廣孝受命執行,但這項任務的難度卻出乎了他的預料,因為其書中所載各派武功既多,又混雜在一起,有的還殘缺不全。有些句子,可上下通順搭配的就有好幾十句,每句搭配讀來都看似合理,卻又不敢十分確定。

所謂天下武功雖有殊途,然很多卻是同出一脈,隻是經多人之手發展才有了差異,但若亂搭錯練,後果卻不堪設想。

所以這絕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縱是姚廣孝學識淵博,智慧過人,要想全部複原,也是千難萬難。

然也正是如此,反也激發了他的傲氣,想起自己曾幫著還是燕王的朱棣起兵之時,經曆過無數危局,都化解了過來,如今又且能讓這些文字難倒?

他不服,這不僅是完成皇帝的任務,還更是對自己的挑戰!

於是他搬到了仁壽寺,為著秘笈日夜苦思,查籍探索,有不知情者還以為他在寺中坐道清修呢。

但實際上,他已費盡心血,熬盡心力。而他這一熬就熬了十年,這十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精研、苦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