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隻有找到信仰,才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朝著一個方向執著前進。自律就是一種信仰,自律的心態督促人將一生的精力投入無盡的奮鬥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1.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
好習慣是靠自律養成的,它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
在聽到“自律”這個詞的時候,你是否想到的是國家領導人或武裝士兵?你是否覺得自律隻適用於少數鞠躬盡瘁、性格堅不可摧的人?事實並非如此,自律其實是我們任何人都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曆史事例表明,自律的精神使人們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造就了一個個光輝的形象。唯有自律,才能把自己引導向最光明的王國。
那麼,什麼是自律呢?所謂的自律就是能夠約束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遵循法度,自我約束”,按照自己的既定計劃去實現自己目標的一種能力,它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自律程度的高低往往體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同時也影響著個人取得成就的大小。
美國有關組織曾經作過這樣一個調查,在一所幼兒園中,他們給每個孩子發了一些糖果,並告訴孩子們,這糖是發給他們吃的,但是最好今天不要吃,如果能等到明天再吃就可以再獎兩顆糖,要是等到後天再吃,就能獎3顆糖。
結果,有的孩子當天就吃了,有的孩子等到了第二天,極少數的孩子等到了第三天才吃。等到這些孩子們成長到中年後,調查的結果顯示,那些自律程度越高的孩子,事業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我國古時的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借光,他們自律發奮讀書,成為自律成功的典範。近代文豪魯迅先生也是一個自律性非常強的人,上小學時為了不遲到,每天刻一個“早”字自律自己、警醒自己。
除了成功之外,自律還能給我們帶來身心健康。俗話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虧心事”指的是法度、道德禁止做的事,那些沒有自律精神的人,往往因為管不住自己而做一些虧心事,他們日夜提心吊膽,怕受到懲處,有的貪官汙吏在獄中反省說:“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在獄中心裏不再擔憂害怕了。”這是由於不能夠自律做了“虧心事”而“怕”,由“怕”而得到應有的懲處,心裏踏實了變成了“不怕”。日夜提心吊膽肯定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自律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健康。在家庭裏要負起家庭的責任,不負責的人,其家庭一定不會和諧,心情一定不會舒暢;在公司不自律的人,領導厭煩他,同事鄙視他,他本人也會極度憂鬱,不快樂的人、不舒暢的人、憂鬱的人是不會健康的。
誠然,自律能給我們帶來眾多好處,而要切實做到自律也絕非易事。絕大部分人主要依靠的還是他律,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都需要他人的監督與提醒,但這些都是外在因素,是外力在管束他們、約束他們。他們的內心,是否有自己的堅定信念,是否有給自己規定的標準和紀律呢?
你如果想使自律成為自己的資產,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以下的建議不妨值得借鑒: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觀是實現自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
其次,製定出你做事的優先順序,然後按這個順序去做。如果一個人隻依照自己的心情和一時的方便而行事,肯定是不會成功的,更不要說別人尊重並跟隨他了,這是自律的基本精神所在。
實現自律還要求我們能夠做到自我控製,有才而不亂用,有智而不盡顯。一個缺乏自律的人總是口無遮掩、行無規矩、隨心所欲,最終隻能自己吃虧,甚至自取滅亡。要把自律的生活方式當成目標,向具有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學習,你會發現自律不能隻是偶爾為之,它必須成為你的生活方式。培養自律最佳的方式是為自己製訂目標及規劃,特別是在你視為重要的、需要長期堅持及追求成功的指標項目上。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言行並不為人所知,但你是否仍能管理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呢?這就體現了你的自律。
如果你不能自律,總是習慣讓情緒操縱著一切,沒有規劃,也沒有目標,那麼所有的努力就如同脫韁野馬,你根本控製不了自我,最終也達不到成功的彼岸。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有才智但缺乏自律最終自取滅亡的例子不勝枚舉,羅納德三世就是其中之一。
14世紀的比利時,有一位名叫羅納德三世的貴族,他才智過人,是祖傳封地的正統公爵,但後來被弟弟推翻並關押在牢房裏。他的弟弟認為留他活口對自己而言無疑是徒增麻煩,但又不想親手殺死哥哥,於是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