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琉球之夏(十三)(2 / 2)

除了這些司法原則的變化,還有一個隱藏的暗語,就是北海司法管轄範圍,被默認為無限擴大。隨著這批西班牙戰俘的審理過程深入,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屠殺華僑事件被一點一點揭露,此時距離屠殺事件還不算久,證人和證詞,乃至證據全部確鑿無誤。涉及的嫌犯,從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總督,到當地西班牙駐軍,加上幫凶的當地土著,馬尼拉的倭人天主教徒,華僑中的漢奸,名單越拉越長,取得的證詞和證據越來越多,在北海移民中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同是天涯淪落人,北海移民對西班牙菲律賓殖民地發生的屠殺華僑事件感同身受,在北海各報紙有目的的宣傳引導下,在北海有線廣播網的鼓吹煽動下,報複,懲罰罪犯成為此刻全民的共同呼聲。以往北海移民的國民認同感還比較淡漠,大家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找個安生的海外福地,隨著這次北海夏軍清剿海盜引發的馬拉鬆式司法審判,北海國民潛伏的民族認同感被調動出來。以往本土移民往往隻說,同鄉,同族,同學,同袍,這次出現了一個新詞,同胞。

在莊不鳴回北海之前,在標津城、釧路鎮、室蘭港、函館港、石城、海參崴和濟州島新移民隔離區,多次出現國民和移民代表情願,強烈要求北海官府對西班牙菲律賓殖民地屠殺事件公開表態,口徑一致的譴責凶手和幫凶,強烈要求北海夏軍為此做出相應的行動作為報複。這種情緒,隨著暗中傳說的某些傳聞,被推動的越來越強烈。據某些來自西班牙戰俘的傳說,西班牙人經營上百年的菲律賓殖民地,不但到處是肥美的稻田,而且金銅礦藏遍地都是。北海移民多半吃肉吃到發膩,平時的澱粉類食品多為土豆泥和玉米粉,而北海的稻米和麥粉供應一直極為緊缺,除了極少數得到特供的官吏和軍屬,一般平民隻能憑票購買非常少的配額,這些人想吃大米飯和白麵饅頭都快想瘋了。北海這幾年發家致富的商人和工廠主越來越多,眼氣的人當然更多,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經營和製造的能力,相反,沒有經商才能,也沒有高明手藝,更沒有文化知識的移民比例最高,這些人發財的yu望可一點也不少。對土地和財富的渴望,才是真正打動人的最重要原因,在高喊正義和法律的人群中,暗中更多的是打聽菲律賓的航路和當地兵力。當眾人得知,菲律賓西班牙駐軍之少,戰鬥力之差,裝備之落後,簡直是盤開胃菜,這樣下來,出兵口號越喊越響。不僅北海傭兵行會的下屬各私掠隊開始不斷從駐地南下,連駐防的獵兵營和擲彈兵營紛紛上書請戰,這次琉球北部的戰鬥,本來獵兵營和擲彈兵營不大看得上眼,因此多有推脫,這才順理成章落到石中翎這個預備軍新晉小連長頭上。但是討伐西班牙菲律賓殖民地的油水實在太誘人,獵兵營和擲彈兵營的官兵真的坐不住了,請戰電報幾乎天天不斷,催促在鎮江租界的莊不鳴趕快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