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問起王振滔辦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的時候,王振滔總是說:“做企業一定要有思路。做企業的人,思維一定要敏銳、要活躍。”
這裏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王振滔在初三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家裏做點小生意,把稻穀磨成米賣。當時,別人100斤稻穀總是磨80斤米,而他卻總是磨68斤米。這樣,不但磨出來的米非常光亮,糠的營養也比較好;所以,同樣的東西,別人都來買他的。這讓他當時就成了一個“小老板”。”王振滔對自己的做法一直很自豪。2000年,奧康在意大利、荷蘭等國設立分公司,並通過悉尼奧運會讓全世界認識了奧康。
2003年的時候,奧康和意大利著名的製鞋企業公司合作,負責公司銷往亞洲和歐美市場的產品和輔助設計,雙方共享銷售網絡和資源,同時,奧康仍然使用自己的品牌。這樣,奧康不僅保住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借用了公司的渠道和技術。
在中國人眼裏,浙江商人經商就是隨機應變,不拘泥於俗套。他們為了取得對尚未認識的事物的認識,總要探索前人沒有運用過的思維方法,尋求沒有先例的辦法和措施去分析認識事物,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
盛大集團的陳天橋也是把人們認為玩物喪誌的遊戲當做了自己的事業,並一舉衝上財富榜,成為商界傳奇。
一個成功者並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能力,但他必須要有智慧,而智慧並不是照搬書上的教條,而是靈活運用智謀。有句話說得好:精明不是耍手腕,它隻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操作技巧和辦事方法,甚至是一種可以公開的東西。
生活就像一條此起彼伏的線條,它由無數個生活的小插曲構成一條完美的曲線。也許有人會說,幸福的人生是沒有波折的人生,完美的生活不需要那麼多滋味。但是那種平靜的生活又能給我們留下多少回憶呢?
3.長目標,短安排
長遠的目標往往看起來更像是夢想,很容易在不斷的實踐中將其忘記或者改變。而短期目標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隻有長目標與短計劃相結合,也正是因為短目標的靈活性,才會讓這個目標看上去“觸手可及”,進而為之奮鬥!
製定短期目標,正是對慢工出細活這一鐵定規律的印證。短期目標應該代表你當前事業所麵臨的主要問題。有了自己大方向上的目標,下一步該做的就是製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向著自己理想邁進。
1984年,在著名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本土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勝時,他隻說了“因為我把目標當做竹子”這麼一句話,記者顯然對他的這句話不以為然,覺得山田是在搪塞媒體,覺得山田的奪冠純屬偶然,甚至還把這勝利說成是因為日本是東道主國家,本土選手適應場地。對於當時的這些議論,山田肯本沒有放在心上。
兩年後,在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沒想到兩年前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再次奪冠。記者們蜂擁而上,他們又問了山田相同的問題,沒想到山田本一還是那句話,和兩年前一模一樣,許多人對此還是迷惑不解。
10年之後,山田本一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他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且畫下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教堂,第三個標誌是紅色的房子……就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當比賽開始的時候,我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的心裏會有一種成就感,但是這個時候,我並沒有放鬆,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就這樣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每到達一個目標,我的心裏就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它們激勵著我繼續向前。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很快就被我分成這麼八個小目標輕鬆完成了,這樣把目標分成幾段,看起來很像是竹子,它們的成長是一節一節地迸發長大的,所以在我奪冠後,記者采訪我我才那麼說。在剛開始的一些比賽的時候,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始終把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就疲憊不堪了,想著前麵還有那麼長的賽程,我就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我覺得,目標越是明確越感到自己對達成目標有股強烈的自信與決心。”山田說。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偉人。這樣的目標就太不具體了。就像是我們小時候寫的作文,題目是長大後的理想,有的孩子就說:“我長大了要做總統。”這個目標就顯得有點太不具體了,太籠統了。如果讓你背誦一篇長長的英文課文,先別說背誦了,光看看你就會很頭疼,你如果想征服這篇課文的話,那麼就每天給自己製定一個漸進的目標,每天一定要背10個單詞、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個星期之內能背下這篇課文,由於你定的目標很具體,並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標就容易達到。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人分成兩組,讓他們去跳高,兩組的隊員大概個子都差不多高,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後把他們分成兩組。對一組說:“你們能跳過6尺5寸。”而對一組隻說:“你們能跳得更高。”然後讓他們分別去跳。結果第一組由於有6尺5寸這樣的一個具體要求,他們每個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組沒有具體的目標,所以他們隻跳過5尺多一點,不是所有的人都跳過了6尺5寸,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第一組有一個具體目標。許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最終導致失敗,並不是因為困難大,而是距離成功太遠,正是這種心理上的因素導致了目標的失敗。如果我們能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個距離段,逐一跨越它,就會輕鬆許多,省力許多,而目標具體化可以讓你清楚當前該做什麼,怎樣能做得更好。
社會的複雜性和不穩定性決定了人的預見能力和局限性,因此誰也不可能對人的一生做出準確的預測。因此,為自己的一生製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話又說回來了,人的預見能力雖然有局限,但畢竟還是可以對近期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因此,盡管我們不能製定一個準確的長期目標,但可以製定一個短期的較為明確的目標和一個遠期的比較抽象的目標。對於短期目標,人還是有能力進行把握的。當我們實現了一個近期目標後,可以在此目標的基礎上重新製定下一個時期的近期目標,同時還可以根據第一個階段短期目標的實現情況適當調整遠期目標。這樣層層遞進,隨著一個個近期目標的實現,遠期目標也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並最終得以實現。不僅如此,隨著一個個目標的實現,人的成就感會越來越強烈,幸福感也會隨之出現,成功的人生最終得以實現。
把你的目標具體化,這樣的中短目標就能更快地產生行動指導和激勵的價值,你在特定的時限內完成了特定的任務,你就會積攢更多的成就感和經驗,這樣,你在進行下一個目標的時候就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調動自己的潛力,實現最終目標而奮鬥。如果明確地設立了目標以及為了切實實現目標而設定具體的數字和期限後,你才真正感覺到,強大的推動力正在鞭策自己去達成它。如果沒有細化目標,任何人都難免精神渙散,這樣就談不上成功。
4.一成不變的策略肯定是“死”策略
做事的策略就像軍事上的“戰略”,而每一步的行進就像是執行一次任務時的“戰術”,“戰略”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但是“戰術”卻可以根據外界的變化而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略”製定之後就必須一成不變,如果發現自己追逐的目標的確不適合自己,那就要“忍痛割愛”了,否則,一成不變的策略隻能是死策略。
我們這一輩子做事永遠不可能隻製定正確的目標和策略,有的時候我們在努力奔向目標的時候,會發現目標的方向有無法克服的硬傷,也就是在這時候,我們必須要學會變通,學會繞行,學會等待時機。這不代表我們畏懼困難,承認失敗,這隻是為了找尋一條更快捷、更容易走向成功的道路。不要硬逼著自己去選擇,有時成功不了,放棄反而是另一種收獲。不要硬逼著自己去撞南牆,有時候過不去就另辟蹊徑,因為在下一個路口,又會是海闊天空。雖然改變長遠目標是下下策,但是繼續硬撐下去是毫無結果的。
張小萍是我國服飾業的女強人,有誰知道正是這樣一個服飾女王從事的卻不是老本行,張小萍的職業規劃可謂是一波三折。
張小萍是一個事業有成的白領女性,她所從事的行業是業,但是最近,她的事業上突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她越來越覺得她所致力的行業讓她無所適從,並且這種無所適從不是因為她的懶惰而造成的,相反,她總是比其他人更努力,可是收效卻甚微,這讓她連日來陷入鬱悶、痛苦的境地。
一天,張小萍愁容滿麵地回到家裏,看到七歲的女兒正在和保姆玩著走迷宮的遊戲,長時間的工作讓她忽視了女兒,於是她就在一旁觀察起女兒來。她發現女兒特別喜歡玩迷宮遊戲,而且不管多複雜的迷宮,她總能很快地走出來。於是,為了看看女兒的能力,她決定親自和女兒來一場比賽,沒想到遊戲下來,她這個三十多歲的大人竟然還比不過她七歲的小女兒。她心裏既有興奮,也有迷惑。於是,張小萍向女兒討教走迷宮的方法,七歲的小女兒滿臉童貞地說:“媽媽,沒有什麼方法啊,左邊走不通就走右邊,上邊走不通就走下邊啊,這樣就走出來了。”聽完女兒的話,張小萍緊緊地摟住了女兒,多麼可愛的孩子啊,多簡單的道理啊,一個七歲的孩子掌握了這種方法,故能輕車熟路地走出層層障礙,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女兒的話掃去了張小萍連日來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