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張小萍認真地思索了自己的事業上存在的問題,第一,她從事的是領域,這個領域更新速度非常快,新人的補給速度也非常快,完全不是按資排輩的,也許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掌握的最新的東西就比她多很多。第二,她是女性,工作的邏輯能力讓她有先天的弱勢,好多想法和思維能力並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這種能力沒有男人來的有用。第三,領域,壓力非常大,常常需要加班,女兒一天天在長大,不能整天身邊都沒有媽媽的照顧。
綜於這上述三個原因,張小萍決定放棄在業的發展。這種放棄並不是盲目的,而是她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做出的決定。張小萍決定把目標放在服裝領域,第一,張小萍的大學本科是學習美術設計的,對於服裝這方麵,她有一定的功底。第二,她是一名時尚女性,以前接觸的人也都有很高的著裝品味,從事這個領域,她會有很多潛在客戶群體。第三,這幾年工作下來,張小萍有筆數目不小的存款,她完全可以出錢雇人打理店麵,她主要從事是一些幕後的工作,這樣,她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和教育女兒了。
於是,張小萍事業的第二春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和綻放了。由於張小萍認識的人員較廣,再加上她獨特的時尚視角,沒出幾年,她就在服裝界小有名氣了。當人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幹練、忙碌的白領形象了,而是安逸、美麗、休閑的女人形象了,人也好像比以前年輕多了。
李宇明是華中師大的年輕教授,剛結婚不久,妻子就因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成了臥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兒後,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麵對常年臥床的妻子、剛剛降生的女兒、還沒開頭的事業,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兒童語言的研究上呢?從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夥伴,剛出生的女兒則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家裏處處都是小紙片和鉛筆頭,女兒一發音,他們立刻作最原始的記載,同時每周一次用錄音帶錄下文字難以描摹的聲音。就這樣堅持了6年,到女兒上學時,他和妻子開創了一項世界紀錄:掌握了從出生到6歲之間兒童語言發展的原始資料,而國外此項記錄最長的隻到3歲。1991年,李宇明的《漢族兒童間句係統控微》一書出版了,在國內外語言界引起了震動。
我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生活在這個水藍色的地球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筆直大道,更何況是我們的人生之路呢?人活在世,生命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甚至有的時候,我們被命運困在道路的死胡同當中,有的人選擇另辟蹊徑,有的人選擇直撞南牆,有的人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個出口,有的人卻碰得頭破血流。所以,我們很有必要重溫兒時走迷宮的遊戲,請記住:門推不開,就去拉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成功的路徑不止一個,不要循規蹈矩,堅持錯誤的目標。撞到南牆就回頭,此路不通請繞行,別讓我們的策略死在一塵不變上。
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一句讓我們現代人都非常受用的至理之言,這句話充滿了祖先的智慧。它告誡我們要未雨綢繆,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和目標,要全麵地看待問題,做事情要具有前瞻性、未來性、靈活性和全麵性。
我們的眼睛,不管是近視還是遠視,從某種角度來看,看東西和事情都是有限度的,我們一般所說的眼光要放長遠,也就是必須要有遠見。然而,現今的社會越來越近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在急功,人們往往關注的就是事物的表象和眼前的目標,卻不能發現事情的本質。
聖經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耶穌和他的門徒彼得出門遠行,途中,他們碰到幾塊馬蹄跌,耶穌自己俯身拾起,同時,他也讓他的門徒彼得撿一塊,但是彼得卻裝作沒有聽見耶穌的話,因為他實在是懶得彎一下腰,而且對於這次遠行,一塊小小的馬蹄跌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倘若要拿著它走很遠的路,會讓人很累。他們繼續遠行,來到一個鐵匠鋪,耶穌用手中的馬蹄跌換了三個銅幣。他們繼續往前走,途中又遇到了一家水果店,耶穌就用手中的三個銅板換取了18顆櫻桃。
他們繼續前進,走了很長時間之後,他們走到了一片荒野,四周什麼都沒有,耶穌看到彼得已經又累又渴了,於是耶穌悄悄從袖子裏掉出一顆櫻桃,彼得一見,趕緊彎下腰去撿起來吃。耶穌就這樣邊走邊丟,一直丟了18次,彼得也彎了18次的腰。
看到這種情景,耶穌笑著對彼得說,正是你不願意彎一次腰,所以後來你彎了18次的腰,要是那個時候你能俯身拾起那塊馬蹄跌,現在也就不會這麼狼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遠見,必然會累其一生。
事物外在的環境是瞬息萬變的,我們在麵對外界種種的時候,除了應該針對問題本身來思考,再就是一定要看清楚事情的走向和各種可能變化等因素,做出最周全的決策。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外界事物種種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因此,在“深謀遠慮”的同時,須時時提醒自己犯最少的錯誤,累積最大成就。
東漢王充的《論衡》中講了一個小故事:魯國的城門早已經是老舊不堪了,有一天孔子經過那城門,走路的樣子非常匆忙,原來他是怕城牆會倒。下頭的人看見了就對孔子說,孔老先生啊,那城門早就那樣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哪能那麼巧?您從門下過就能砸到您啊?您不用那麼緊張,不慌不忙地往過走就行了。
孔子聽了笑笑說,我怕的就是這城門早就這樣快倒了啊,這樣搞不好可就垮了。所以孔子有句名言:“君子有不幸而無有幸,小人有幸而無不幸”。意思是君子有憂患意識,唯恐發生不幸,所以總做退一步想;小人又太理想化,就認為不幸的事不會那麼巧的落到自己的頭上。
孔子還有一句話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往簡單裏說,就是君子以謹慎恭敬的態度來麵對人生,小人則比較喜歡投機行險。由此可知孔子也是個戰戰兢兢,有憂患意識的人。
足球教練希丁克曾經帶領韓國隊征戰世界杯幾乎創造了亞洲奇跡,也正是這個神奇的老頭,在2008年的歐洲杯上帶領俄羅斯在10人對11人的情況下以3比1戰勝了自己祖國的球隊荷蘭隊,這樣一位神奇教練以他對足球長遠的眼光征服了世界。
在接受電視采訪的時候,希丁克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在希丁克還很小的時候,他每天早晨都要和父親去晨跑。早晨的陽光是清新的,這些都讓希丁克和父親感到愉快,但唯一讓希丁克不高興的是他可惡的鞋帶。這雙球鞋是希丁克的新鞋子,可是它的缺點就是鞋帶總是開,小希丁克本來就怕落在父親身後,這下可好,每次希丁克都要停下腳步來匆忙地把鞋帶係起來,這樣的話,每次都要浪費一點點時間,超過父親那是不可能得了。
父親看著懊惱的小希丁克,笑著對他說,你為什麼不俯下身子,認真地把鞋帶係一遍,等鞋帶係的萬無一失了再起來跑步啊。希丁克說,這怎麼可以,每次我都是用最快的速度係鞋帶的,我不能在這裏浪費太多時間。父親聽了希丁克的辯解依然笑笑說,你低一次頭認真地係鞋帶,以後你就不用低好幾次頭了。
聽了父親的話,希丁克蹲在地上認真地係住了鞋帶,果然,從這以後,希丁克在和父親晨跑的時候,鞋帶再也不輕易的開了。
講完這個故事,希丁克說,這雖然是我童年生活中一個小小的故事,但是父親的話讓我至今都記得,人一定不能怕眼前的麻煩,否則的話就會招致更多的麻煩,所以我在訓練隊員的時候總是和他們說一句中國的成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個人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必須將所有對手的想法、優點和缺點都要弄明白,麵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有準備才能找到各種應對困難的辦法,如果真的等到事到臨頭才抱佛教的時候,那麼你必然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對於大事小事、近事遠事、我們都必須做出相應的預測,什麼事情都要有先見之明,這樣才能先人一步,不斷和人拉開距離。隻有這樣,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