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頭腦靈活,善抓機遇(1 / 3)

“機遇可遇不可求”這句話是一句貌似真理的謊言!

按照這句的理解,那人們都成了守株待兔的典範了。抓機遇靠的不是運氣,而是頭腦,一些頭腦不夠靈活的人就是機遇和他們擦肩而過,他們都不知道,更不用談讓他們去尋找機遇、創造機遇了!

頭腦靈活,善抓機遇

1.當機遇來敲門,你有沒有準備好

機遇隻是對有準備的人而言的。那些隻是整日望天,期盼機遇從天而降的人,永遠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機遇。隻有那些努力使自己具備了一切條件去迎接機遇的人,才能幸運地迎來機遇的光顧。

獲得機會的願望,人皆有之,但是在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好的機遇,成大事,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機會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鮮明的瞬時性,即稍縱即逝;二是傾向性,它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即對機會是否有執著追求的精神。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會隻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機遇是客觀存在的,但它不僅是客觀事物所提供的條件,或者已經具備的某種環境。機會是主觀靈感與客觀可變環境的偶合,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曾經被人尊稱作為“神秘傳媒大亨”的劉長樂,是香港鳳凰衛視台的創始人。他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的廣播學院,曾做過記者和新聞評論員,1996年,他來到香港,並在香港成立了鳳凰衛視,於2000年6月在香港的創業版上市。劉長樂的間接持股為35.69%,現在的身價有36億元港幣左右。劉長樂和他的鳳凰衛視就是最成功的大翻盤之一。五年間,劉長樂把年年虧損的鳳凰衛視,轉虧為盈並集資上市,創造了文化業的神話,依靠的就是這種“機遇成本”的理念。

在台灣和香港,有許多人為了追求辦電視、辦報紙媒體這樣的文化理想,傾家蕩產,甚至連當初的初衷都輸掉了。當時鳳凰衛視也處在年年虧損的境地,但是劉長樂沒有一味的悲觀和盲目投資,他正是看到了這種現實,深刻地分析了文化業的利潤點,並製定了一整套以收視率的提高為核心的利潤增值與文化傳播相平衡的戰略路線。“通過現實,我看了另一個契機,我現在要做的是一個更實際的夢想,因為電視台的理念本身,必須有生意的概念。而文化的感覺和享受,除了應該有更大的空間、要有好的生活基礎之外,仍然有現實的考慮。”劉長樂說。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在中國,有近77%的人收看電視,其中鳳凰衛視的收視率約占全國收視群體的15%,達四千五百萬戶。劉長樂曾說:“中國市場大家都喜歡做,但是要做中國市場恐怕有相當大的難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熟悉他們的遊戲規則以及一個讓中國觀眾接受的過程。”目前劉長樂最大的希望是,鳳凰衛視能成為華人的。所以,在鳳凰衛視上市後,廣告費用大幅度上調,平均每30秒廣告費就是四千美元,黃金時段更是上漲五成。

人生的計劃和行動,是你來我往,有贏有輸的。這就好比在拳擊台比賽一樣:兩個拳手相互較量,激戰正酣,進退躲閃、撲讓攻守,都有相當靈活的步伐和拳路,他們的一招一式都是為了勝利。可有的時候,恰恰就是在對方進攻你的時候,你找到了對方的弱點和缺口。這一招一式就叫突破。別看這一招一式來的短暫和猛烈,可這其中的功力都是多年積攢和等待的。否則的話,機遇就是中彩票了。可惜的是,有很多人並不能看到這一招一式的寓意。人生總要麵臨各種困境的挑戰,甚至可以說困境就是“鬼門關”。一般人會在困境麵前渾身發抖,甚至對這個世界增加防備,而成大事者則能把困境變為成功的有力跳板和機遇。

2.沒頭腦的人死等機遇,

有頭腦的人尋找機遇機遇,一個讓所有人都目眩神迷的精靈!它漂浮不定,四處遊走,不時地穿梭在尋求成功的信徒之間。在這期間,有好多善捕能抓的好手,都成為了成功的幸運兒,並不是機遇對他們有特殊的好感,而是他們準備好了捕抓機遇的工具,時刻俘虜這個可愛的精靈。而那些沒有頭腦的人,隻能定在一個地方嗟歎命運的不公。

好的機遇降臨需要你有足夠的準備,和把握住它的能力。成就大事的人是擁有這些能力的人,他們因此能和機遇成為朋友,甚至是去創造機遇。如果你是個聰明的人,就要認清這個事實:機遇的精靈無處不在,關鍵看你有沒有抓住它的本事,抑或是一手將它們打造。機遇隻是對有準備的人而言的。那些隻是整日望天,期盼機遇從天而降的人,永遠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機遇。因為,一切對他們都毫無意義。隻有那些努力使自己具備了一切條件去迎接機遇的人,才能幸運地迎來機遇的光顧。獲得機遇的願望,人皆有之,但是在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好的機遇,成大事,這是什麼原因呢?

人們可能都知道是莫爾斯發明了電報,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上發明這一道路的。其實,莫爾斯發明電報源於一次機遇,這個機遇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也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成就。

開始的時候,莫爾斯並不是學電報的,而是學習美術的,在繪畫領域,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了蜚聲全美的傑出畫家,24歲他就擔任了美國全國美術協會的主席。莫爾斯在歐洲各國漫遊作畫期間深深地被歐洲的科學技術成果所吸引,他接觸了許多當時的先進發明創造,汲取了許多先進的科學理論營養,並一直保持著閱讀科學類雜誌的習慣。數年之後,他乘“薩麗”號客船由法國返回紐約。莫爾斯這時正處於藝術的顛峰,名譽、桂冠、巨酬、財富等紛至遝來,但而他並沒有為此而陶醉其中。這時候,他思考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難道這就是自己的終極境界麼?科學不也是一種高超的非凡的藝術嗎?”一種追求科學發明的欲望,在莫爾斯心裏突然萌動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恰好有一個名叫傑克遜的愛好無線電的醫生正在船上的餐廳裏向乘客們講解一台電磁鐵新器件的功能。最後,他振臂高呼:“科學就要創造新的奇跡,人們的生活將因此大大改觀!”莫爾斯是傑克遜就是這其中的聽眾之一,他因為傑克遜的演講而激動不已。突然,莫爾斯轉過身去麵向無垠的大海,並高聲呼喊道:“我要告別我的藝術生涯,我將要發明電報!”

莫爾斯在船上的旅行和他接觸到傑克遜的學說可以認為是一種可變的環境,它與莫爾斯多年的科學積累和意欲追求科學發明的靈感相結合,於是形成了發明電報的機遇。憑借著對科學發明的堅貞不渝的追求和足夠的知識積累方麵的準備,他終於獲得了發明電報的機會。1844年5月24日,他在華盛頓舉行了一次偉大的電報傳遞試驗,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成為了震驚世界的巨大成就,正像傑克遜在“薩麗”號船上所說“人們的生活將為之大大地改觀!”

毫無疑問,在莫爾斯發明電報中,有一定機緣巧合的成分,但也有其必然性。原因就在於:莫爾斯是科學發明的有心人,他有充足的準備,才會從傑克遜的講話中激發了發明電報的靈感,捕捉到了發明的機會,並堅定不移地走到底。

但是,講解電磁新器件的傑克遜本人,還有眾多的從事此項研究的人,卻都未能發明電報,而讓一個美術家摘取了桂冠,難道都是因為機會沒有降臨麼?還是他們沒有準備好充足的條件來迎接機遇呢?答案顯而易見是後一個。

機遇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鮮明的瞬時性,即稍縱即逝;二是傾向性,它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即對機會是否有執著追求的精神。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會隻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機遇是客觀存在的,但它不僅是客觀事物所提供的條件,或者已經具備的某種環境。機會是主觀靈感與客觀可變環境的偶合,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在相同的環境裏,有的人能夠獲得機會而有的人則不能,其區別就在於後者沒有與環境相偶合的靈感。相反的,很多富有靈感的人,如果沒有相應的環境,也是不可能誘發有創意的機會來。

不要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沒有機會,也不要自以為才華蓋世而埋怨不遇良機。機遇不是彩票,全憑運氣,它靠的是一種把握的事情的能力,它雖然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但總的概率卻是平均的。之所以有些人能夠借助機遇成就輝煌,而許多人卻隻能每日嗟歎上天不公,機遇不至,是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做足了準備,具備了機遇到來的所需的條件;而另外一些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機遇的到來。當機遇來敲門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

3.機遇來臨,要做到眼準、手狠

人們都說,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機遇,加起來就等於成功,可是有些人往往付出了99分的努力,卻單單錯失那1分的機遇,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這可謂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機遇就像一個一個引子,如果抓住它,你拽出的背景將是大好前程,如果錯失,你收獲的是遺憾萬分。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滿著機遇,可當我們看到那些機遇所帶來的成功的時候,卻早已成為過去式,我們隻好扼腕感歎著,卻沒有認識到我們當時是多麼的膽小,是多麼的漠視機遇。

在歐洲的某個小村落,有一段時間下了非常大的雨,漸漸的雨水開始囤積,河流開始堵塞,不久以後洪水就淹沒了整個村莊,村裏的大人和孩子紛紛逃難,隻有村子教堂裏的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洪水越聚越多,眼看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大聲地向神父喊道:“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不走,我要在這裏虔誠祈禱,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無奈,救生員隻好先去救別人了,沒過多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隻好爬往祭壇,勉強站在祭壇上。

正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雨越下越大,你再不走的話,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不會走的,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要虔誠祈禱,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警察又勸了神父幾句,可見他如此固執,隻好去救別人了。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

整個村莊已經被淹沒了,就在這個時候,一架直升飛機緩緩地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你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同在的。”正在說話的同時,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

神父來到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給您,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說:“我怎麼沒有救你?第一次,我派舢板去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去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想好好陪我。”

機遇來臨的時候,許多人閉門不納。他們不知道機遇稍縱即逝。或者固執地用自己內心的一套東西,在漠視著機遇,在等待著他們心智中所謂的機會。殊不知,機遇不會頭頂著大字讓你去認領的,這樣的人,永遠得不到救贖,永遠達不到目標。你等待的船支不會在未來某一個未知的時刻駛來。把眼前唾手可得的機遇推拖到下一次,實在是一種浪費,你隻在眼前、今天、此刻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