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冼冠生覺得烹飪是一門獨立謀生的好手藝。因此,他暗暗留心、勤學苦練,虛心請教,技巧突飛猛進,不僅如此,他對人熱情,慷慨大方,使不少在此學徒幫工的老老少少都很喜歡他,“有悟性且勤勉”是當時許多老廚師給他的評價。
繁華似錦,燈紅酒綠的大上海讓洗冠生大開眼界,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了他,他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在上海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冼冠生不得不麵對的現實是全家的生活已經陷入了困境,他不能坐吃山空,他必須承擔起責任,想方設法來養活全家老小。冼冠生認定“人有一技之長和勤奮的精神,便可吃遍天下”。於他是撿起了熟悉的糕點技術。考慮到攤販生意本錢小、靈活性強,既可在大街小巷設點,也可到繁華地帶隨意設攤,於是他重新做起了攤販生意。
當過三年學徒的冼冠生已經學到了一手高超的烹飪技術,他自幼過慣了苦日子,生活也相當簡樸,這為他省下了一筆工錢。盡管這筆積蓄數目不大,但足以令冼冠生躊躇滿誌,並決定離開生居消夜館,獨闖天下。起初由於他並不懂管理,先後開辦的幾個消夜館都失敗了。一些親戚朋友逐漸對他失望了,有的抱怨他,有的甚至嘲笑他,認為他不是經商的料。但是冼冠生依舊沒有放棄努力,他知道他自己的先天弱勢的地方,他隻能用不斷的勤奮來補救。
冼冠生全家人在他的帶領下起早貪黑,苦心經營,辛勤勞作。母親妻子看到他這麼努力,也幫著他在白天製作糕點、牛肉幹、陳皮。晚飯後,他便挑著他的小吃擔來到戲院門口擺攤。別看洗冠生的攤小、生意不大,但他做生意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講信譽,他做的糕點以料鮮味美、量足質優而聞名。這自然招來絡繹不絕的新老顧客。每當燈戲結束以後,他的小攤總要被圍個水泄不通,往往供不應求。顧客既是上帝,也是最好的廣告,沒過多久,冼冠生糕點的名氣就越來越響了。
經過冼冠生的苦心經營和辛勤勞作,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機遇終於在這個時候垂青於他,這個給他機遇的人就是當時上海灘著名的京劇演員薛小青的大少爺薛壽齡,他發現冼冠生不僅技藝精湛,而且做人勤奮,於是就決定投資冼冠生開店,就是這樣一個珍貴的機遇,成就了今天的冠生園。
每個人遇到機遇的情況都有不同,但是取得大成就的人,都離不開“勤奮”二字。對於機遇,運氣固然重要,但勤奮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逆境中,這一點彌足珍貴。冼冠生在挫折麵前不甘屈服,而是鍥而不舍,銳意進取,向人們演繹了發現機遇的另一種法則。
6.給別人一個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當我們身處進退兩難的境地時,與其拚命向前衝,還不如暫時退回來蓄勢待發。小踏步的後退有的時候是為了大踏步的前進,這就等於是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峰衝擊的機會,幫助自己實現夢想。
合作就像一部機器,機器需要不同的零部件的配合。一個優秀的合作結構,不僅能夠為合作夥伴的能力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還會產生彼此都不擁有的一種新的力量,使單個人的能力得到放大、強化和延伸。一位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一位觀眾問:“您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你身邊堅固的團隊是怎麼形成?”
企業家並沒有直接回答這位觀眾的問題,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不同的是這個圓圈並沒有畫圓,而是在其中留下一個缺口。畫完後企業家對著觀眾笑笑,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不完整的圓圈,沒有完成的事業,遺憾,”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聽了觀眾的答案,這個企業家不置可否,過了一會兒,他說:“其實,這隻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台下的觀眾聽了企業家的話,都覺得不可思議,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力求完美,何況是做企業賺錢呢?而這個企業家為什麼會這麼說?
原來,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成功者的身邊從來就不是孤獨的,他們會用他們強有力的氣場去吸引合夥人一起創造事業。
一次電視台的創業節目采訪了事業有成的王天年,記者問:“你是怎麼獲得成功的?”王天年不假思索地說:“我的成功緣自簡單的八個字:同船出海,合夥發財。”
從學校畢業之後,王天年有一肚子的想法,想立刻就在社會上大顯身手,馬上就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在學校裏,他學的是進出口貿易,王天年經常隨著經理參加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不久之後,王天年就有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有一次,他們接了一單子農作物生意,和王天年合作的是一位農民企業家,那時候的王天年,對農民企業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顧。但是從後來的接觸當中王天年看到農民種莊稼,不僅有豐富的農業實戰知識,而且還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辦企業非常務實,少些浮躁,懂得知足,耐力比較持久。而有些所謂的城市“精英”倒是外強中幹。
在和這位農民企業家接觸的過程當中,激起了兩人之間的強烈共鳴,兩人在銷售理念和戰略上,好多都是不謀而合,不久兩人就開始了他們的合作。王天年先後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由這位農民企業家提供部分資金,兩人開始了在商戰中的打拚,在合作中,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影響。王天年學習他的老實、踏實、務實。農民播種時要深耕細作,搞經營也一樣,不像有的人,方案雖然漂亮,但效果卻不是很好,農民企業家也運用王天年紮實的專業知識,更加在這個領域大顯身手,沒過幾年,兩人的公司就開始做大、做強。
說起成功,王天年的心得是:人不是萬能的,善借,就是善於尋找有共同目標的合作夥伴,組合各方的優勢,讓彼此都能得到實惠,這樣才能不斷地催生更多的商機。正如那句廣告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首先,合作夥伴在一起合作最直接的認同就是“誌”相同。“誌”指的是目標和動機。從廣義上講包含了合作人的動機、目標等許多複雜的內容。
其次,認同的就是“道”相合。“道”就是實現“誌”的方法、手段。一些成功人士選人的首要標準就是誌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須熟知他的領導作風,對他的管理方法能貫徹執行。選擇合作夥伴時,誌同道合同樣重要。
再來就是要選擇能夠取長補短、優劣互補的人做你的合作夥伴,這樣才能讓彼此的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
《山海經》裏有一個故事,長臂國的長臂人和長腿國的長腿人,各有自己的長處,但同時也各有自己的短處。下海捉魚,一個涉水深,另一個卻夠不著。於是兩國人就開始想辦法,當長臂人騎到長腿人的肩上時就既能涉得深又能夠得著了。這就是互相補充組合的道理。同樣,合作夥伴有缺點,你也有缺點;合作夥伴有優點,你也有優點,如果能進行互補的話,合作的整體力量必會得到極大的加強。
最成功的合作事業是由才能和背景不相同而又能相互配合的人合作創造出來的。在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路上,不要一味地隻顧單單的往前走,看看你的身邊和周圍,找一個能讓你信任,一個與你具有共同的發展目標和價值觀念的人,一個能與你的才能、性格等方麵形成互補的人,這就是你在漸進目標中最需要的人。
7.漂亮的撤退和漂亮的進攻同樣重要
《菜根譚》中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種方法。”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懂得洞察撤退的美,他們明白迅速而漂亮的撤退與漂亮的進攻同樣重要。有時候的成功不是到場時博得別人的喝彩,而是離開時別人對你的尊重。
成功並不是一味地吹著前進的號角,需要我們靈活掌握和認真對待,隻有懂得及時轉身的人才能全身而退。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不縮手縮腳,不患得患失。
做事情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有時,退一步路更寬,有人可能有這樣的經曆,去登一座名山,往往會隻想著怎麼能攀到頂峰,有一股子“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倔強,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不管不顧,等到他們爬上了峰頂,力氣早已用去大半,滿頭大汗,結果沒見到日出,也沒見到極光,這個時候在他們看來,又覺得不過如此,掃興而歸。此時,不妨換一個角度,張弛有度,不慌不忙,一路從容賞景,會覺得處處美不勝收,還會有意外的發現與驚喜。
喬丹曾經承載了多少球迷的紅色夢,公牛隊紅色的隊服不僅被我們穿在身上,喬丹帶領的公牛精神更是刻進我們的信仰。
看看以下世界級名人對喬丹的評價我們就能知道喬丹的地位。
大鳥伯德:“如果說張伯倫是上帝派到人間的籃球皇帝,那麼喬丹就是上帝本人。”
NBA總裁斯特恩:“喬丹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整個,他是史上最好的,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我要看他的比賽,而且我要親自買票,對了,我還要幫我兒子要到他的簽名。”
奧運主席薩馬蘭奇:“他是偉大的運動員,全世界都要向他學習。”
阿倫·艾弗森:“對喬丹,除了尊重之外還是尊重,我小時候家裏的牆壁上貼滿了他照片。”
科比:“沒有人能替代他,他是我的前輩,我們都尊重他。”
姚明:“我有他的簽名球鞋,太棒了。”
小羅納爾多:“我從小就是他的球迷,是他的精神激勵著我前進。”
貝克漢姆:“他來英國時,我和妻子為他做了導遊,哈哈,現在仍記憶猶新。”
馬拉多納:“哪裏都有他的球迷,他是一個被神化的人。”
球王貝利:“他統治著整個籃球界,他似乎比我出名。”
回首公牛王朝,喬丹的籃球生涯充滿傳奇色彩,但是在喬丹最光輝燦爛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也正是這一次的撤退,給世界喬丹迷留下了一個完美的背影。
完美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缺憾,缺憾也是一種完美。1998年的完美謝幕,他沒有什麼需要證明了。
引退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學,是一種善始善終的美麗。它的關鍵是“終”的時機和方式。順利抽身退出要比順利地進入時更難,因為山頂很美,因為下山的時候人一般都比較疲憊。
滾動的石頭上不長青苔,不下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會爬無數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樣的別致,但沒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遠地留下來。
影響引退的一個因素是貪戀,另一個因素就是貪戀我們過去的成績。對於人生利益,任何一個人都不可過分執著。所謂不過分執著,就是不偏執於某一個方麵、某一種企圖、某一種目的、某一種過程。任何偏執都可能使人失去正確的判斷,從而失去了美景,貽誤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