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3 / 3)

麵子學大師說,也許大家認為開口說“不”很容易,但事實上,要對自己心愛的人說“不”是相當困難的。如何拒絕他(她)又能照顧他的麵子,不傷害他(她)的自尊,既是一項人際溝通的技巧,又是一項夫妻性愛文明的藝術。

以下這一句“拒絕三步曲,可供一般夫妻參與:第一步,對邀請或要求表示感謝;第二步,明確地解釋“今晚不行”的原因;第三步,可能的話,提供其他選擇。

就拿本文開頭那幕短劇來說,妻子在推開丈夫之前完全可以先做一些溫存對方的準備。她可以說:“親愛的,你最近很辛苦,白天工作這麼重還要兼顧家庭,對我也很體帖……”當然,每個人說到怎麼“肉麻”或,“深入”的程度,應隨著平日的關係或習慣而有所不同。還可以說些不相關的讚美話:“嘿!你看來氣色可真不好”、“你今天燒的菜很好吃”,讓丈夫嚐到甜蜜之後,再緩緩轉過話題,做明確的攬:“親愛的,今晚真的不行。我很抱歉,今天我的情緒低落,真的不想;我知道你很想,可是如果我勉強同意的話,一定會使你失望,而且以後可能變得更不喜歡了……”

在興頭上的丈夫在床上被駁了麵子,被澆了這盆冷水之後,一定很不是滋味。如果妻子隻顧自己轉身睡去,還會前功盡棄。這時候,補償對方,提供其他的選擇,應當是義不容辭的事。協助丈夫自慰是一種簡單明快的方法。有些男人,擁抱溫存,讓他享受一下“母性的溫暖”,他會非常甜蜜地睡去;有些男人較為“高尚”,讓他起來聽聽古典音樂或喝杯醇酒會睡得好;更重要的是,要給他一期待,明天、後天,或是這個周末,這類承諾“肯定”,要“絕對兌現”,不能是“也許明天再試試看”,而第二天又遇到應酬,結果將造成更嚴重的“二度傷害”。

實施這種“拒絕三部曲”,丈夫在片刻情緒低落之後,馬上又會有更明確地期待,因而打消挫折感,消除傷害感。

舊的觀念認為,性愛是男人的事,女人隻要“配合”就行,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在女性解放的現代,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必須這樣的認知:性愛是夫妻共同的擁有,不但要共同去追尋,在默契溝通上更要積極去開發,而且在拒絕的過程中,還必須要有丈夫的體諒、妻子的大方。大男子主義往往使丈夫放不下自尊,性愛要求一旦被拒絕,便產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心態,不改變是不對;而妻子往往也不講究技巧,以生硬的拒絕來對付,結果將一團糟。

拒絕丈夫,一定會造成短暫的傷害,危害夫妻性愛文明,然而事先以“感激”來溫暖對方,事後再以“另一個選擇”來補償對方,這個拒絕的傷害就幾近於零了,這也是麵子學的一種高境界的藝術。所以,如果你“今晚真的不想”,先應想好怎樣說話,好好地拒絕對方,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夫妻間的不愉快發生,而且也會為以後更有品味的性愛生活開創出一條康莊大道。

夫妻之間,在性愛問題上如此,其他生活瑣事上也應當如此。“打一巴掌揉三揉”是麵子學中的一劑靈丹妙藥,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對方的麵子。平息對方的怨忿,消除感情隔閡,換來一張笑臉。此方百試百靈。

四、為人要以和為貴

人際之間有時難免會產生一種隔閡或交際阻礙,這時就需要故意地設置一個“第三者”——即消除阻礙的中介。

比如說,你與一個朋友之間生了一定的隔閡,但又不想與之斷交,這就不妨請個第三者從中說和。第三者的任務是將雙方的的歉意及欲保持交往的願望準確真實地進行傳遞。小孩子們中常常出現這種事情:“小紅,珍珍願意和你好了,你呢?”“我也願意。”“珍珍,小紅願意和你好,大家拉拉手吧!”這是最簡單的第三者消除隔閡的辦法。成年人的世界裏,這方法運用得很嫻熟,也複雜得多。

麵子學大師說,人間需要“和事佬”。有機會充當這樣的角色,是頂有麵子的事。有時候,雙方陷入僵局,相持之下,顧及臉麵,誰也不願作個姿態,給對方一個台階。這時“和事佬”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和事佬”最高超的功夫,就是“打圓場”。

所謂“打圓場”,是指交際人雙方爭吵或處於尷尬境地時,由和事佬出麵站在第三者角度進行調解。打圓場近似於捧場,同是圓滑乖巧之為,但它沒有捧場那般肉麻,而且在了結現實矛盾、平息事端的功效上,都比捧場高上一籌。“打圓場”運用好,可以融洽氣氛,聯絡感情,消除誤會,緩和矛盾,平息事端,還有利於應付尷尬,打破僵局,解決問題。

凡事都有訣竅,打圓場也有打圓場的學問。歸納起來,麵子學大師指出,打圓場的學問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說明真情,引導自省

當雙方為某小事爭論不休,各說一套,互不相讓,糾纏不休時,“和事佬”無論對哪一方進行褒貶過分的表態,都猶如火上澆油,甚至會引火燒身,不利於爭端的平息。因此,“和事佬”此時隻能比較客觀地將事情的真相說明清楚,而不加任何評論,讓雙方消除誤會,從事實中反省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引導他們各自多作自我批評,使矛盾得到解決,達到團結的目的。

(二)岔開話題,轉移注意

如果屬非原則性的爭論,雙方各執己見,而這場爭論又沒有必要繼續下去。那麼作為“和事佬”又如何“打圓場”呢?如果力陳己見,理論一番,恐怕不會有效。這時,不妨岔開話題,轉移爭淪雙方的注意。

南齊太祖蕭道成提出要與當時的著名書法家王僧虔比試書法,君臣二人都認真地寫了一幅楷書。然後齊太祖做然地問僧虔:“你說說,誰第一,誰第二?”王僧虔不願貶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於是答道:“為臣之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書法,皇帝中第一。”齊太祖聽後,隻好一笑了之。王僧虔這種分而論之的回答是相當巧妙的,表麵上是顧及了皇帝的尊嚴,君臣不能互相比較,實際上是回避了不願貶抑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難題。

(三)歸納精華,公正評價

假如爭論的問題有較大的異義而雙方又都有偏頗,眼看觀點越來越接近,但由於自尊心,雙方又都不肯服輸,那麼“和事佬”應考慮雙方的麵子,將雙方見解的精華歸納出來,也將雙方的糟粕整理出來,作出公正評論,闡述較為全麵的雙方都能接受的意見。這樣,就把爭論引導到理論的探討、觀點的統一上來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為,所謂“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樣亂批一氣不利於解決問題,不可取。

(四)調虎離山,暫熄戰火

有的爭論,發展下去就成了爭吵,甚至大動幹戈,如果雙方火氣正旺,大有劍拔駑張、一觸即發之勢,“和事佬”即可當機立斷,借口有什麼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電),把其中一人調走支開,讓他暫脫離接觸,等他們消了火氣,頭腦冷靜下來了,爭端也就趨於平靜了。

假如你想讓兩個過去抱有成見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親人突然遇到過去關係很壞的人而你又在場;假如你作為隨從人員參加的某處談判暫處僵局……,作為第三者,你應首先聯絡雙方的感情,努力尋找雙方心理上的共同點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一幅名畫,一張照片,一盤棋,一個故事,一則笑話,一句諺語,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經曆,乃至一杯酒、一支煙都可能成為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成為融洽氣氛,打破僵局的契機。

麵子學大師說,“和事佬”還有一層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在平息事端之後,不居功,不自傲,不盛氣淩人。他可以把事情做得渾然無跡,並且是“人情做到底,送佛到西天”。把麵子還給別人。